1、 存档编号 赣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近十年来瑞金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教学学院 地理与规划学院 届 别 2010 级(2014 届) 专 业 地理科学 学 号 * 姓 名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4-5-14 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赣南师范学院所有。特此声明。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近十年来瑞金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2、变化研究张建Over The Past Decade Ruijin City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Types ResearchZhang Jian摘 要为了更好地解决瑞金市土地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对瑞金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本文基于 RS 和GIS 技术,通过对瑞金市 1999 年和 2009 年 2 期不同时相的 Landsat7 ETM+影像数据,运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将瑞金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水体六类。之后进行变化检测,检测出瑞金市近十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得到如下结
3、论:19992009 年,瑞金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林地,建设用地的面积是增加的,未利用土地,耕地,草地,是建设的,水体的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林地增加面积最多,约 110km2。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也较大,增加约了 18km2。未利用土地的降幅最大,降了 3%;耕地其次,降了 2%。草地的减少面积最大,减少了约 26km2。关键字: 瑞金市;遥感;土地利用变化;变化因素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Ruijin City land u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
4、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rocess brings, you need to Ruijin City to study land use types.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through Landsat7 ETM + image data of Ruijin City in 1999 and 2009 two different phases, the use of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land use types Ruijin City is divi
5、ded into: woodland, grassland, arable land, construction land , unused land, and water bodies of six. After the change detection, detection of Ruijin City, nearly a decade of land use, land cover change is fo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999-2009, Ruijin various land use types changed a lot, includ
6、ing forest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s increased, unused land, cropland, grassland, building, changes in the water body is not, essentially unchanged.woodland area which increases up to approximately 110km2. construction land area of growth is larger, an increase of about a 18km2.unused land the
7、 largest decline, down by 0.03%; arable Secondly, a drop of 0.02%.reduce the maximum size grass, a decrease of approximately 26km2.Keywords: Ruijin City;Remote sensing;Land use types;Driving force目 录1 引言 1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2.1 研究区概况 22.2 数据来源 .33,数据处理 .43.1 数据处理流程 .43.2 数据预处理 .53.3 土地利用分类 .53.4 监督分类 .63
8、.5 变化检测 .94 结果分析 94.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面积统计 .94.2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分析 104.2.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数量分析 .104.2.2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空间分析 .104.2.3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综合分析 .114.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114.3.1 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分析 .124.3.2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分析 .125 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01 引言1.1 研究概况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因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研究。自 20 世纪以来,人类对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
9、研究日益活跃,然而,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变化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并已全面改变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研究的认识理念与研究方法,土地利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项目,其重点领域和研究方法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的动力机制、土地覆盖的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区域与全球模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全球环境变化领域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工作。这主要与该领域具有全球影响的两大组织即“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的推动有
10、关。1995 年两组织共同拟定并发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科学研究计划,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成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 1994 年启动了“土地覆盖评价和模拟项目”项目,旨在调查东南亚地区土地覆盖的变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于 1995 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拟”的 3 年期项目,旨在分析 1900 年到 1990 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未来 50 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为
11、制定相关对策服务。美国全球变化委员会将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的耗损一起列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于 1996 年开展北美洲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工作。日本国立科学院全球环境研究中心提出了“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LU/GEC)项目,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空间分布、时间动态和驱动因子,同时强调相应对策和技术的研究 1。总而言之,当前国际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正方兴未艾,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都已参与进去,这大大促进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进展。中国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生存环境压力
12、的增大,使得在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较以前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由此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已越出国界。目前,我国的 LUCC 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两类地区。一类是“热点地区”,即人文和自然驱动力极为活跃的地区。这类地区有多种表现形式:首先,可以是目前或过去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的地区;其次,可以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要发生较大变化的地区;第三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环境影响大的地区。另一类是“脆弱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各种各样的“脆弱区”不断出现。对这类地区的 LUCC 研究,有利于人们对脆弱性的认识、揭示脆弱区的形成演变机制、揭示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土
13、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影响。1近年来,遥感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要揭示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因此,首先要具有能动态地反映变化过程的信息及其处理方法。而遥感技术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已成为 LUCC 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遥感图像本身的固有误差和其他误差,使得在遥感图像上判读图上的区域界线比较困难。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则为准确地界定区域界线提供了可能。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又为多种来源的海量时空数据综合处理、动态存取、集成管理及建模和模拟提供了主要手段。因此,利用 3S技术
14、的结合与集成获取 LUCC 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1.3 研究意义在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众多驱动因素中,人类活动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系统的影响机理异常复杂,很难予以直接揭示。所以人们从综合影响出发选择了最能表述这一过程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机制以此作为上述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切人点和立足点,LUCC 不仅是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最终体现,也是地球表层系统最明显的景观标志。它的变化不仅对全球辐射平衡和能量流的改变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的改变和生态复杂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仅如此,通过这些生态环境效应,LUCC 还潜在地影响到全球食物保障和世界农林
15、生产支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研究 LUCC 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导致这种变化的驱动力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揭示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而且可以以此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 GB P ) 和国际全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 IIHDP ) 等各大国际性研究计划表明,要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深入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与人类生产利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就必需重视 LUCC 的研究。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强烈的地域,城市化又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焦点。近几年,瑞金市作为中央苏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覆被
16、变化也呈现出快速和日益复杂的特点,土地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地区东部(见图 2.1)武夷山脉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介于东经 11542-11622、北纬 2530-2620。它东与福建省长汀县交界 ,西邻 于都;南连会昌 、石城 ;北接宁都。瑞金位于武夷山脉南端西侧,地势周边高、中部低,以盆地为主,属江西四大盆地之一。最高峰位于东北边陲的三县岽,海拔标高 1232.9 米,最低点于南西边缘绵江出境口视角,海拔标高 162 米。 境内按地形特征可分为侵蚀构造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构造
17、地形,河谷侵蚀堆积地形和侵蚀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地形2为主,面积 1967.85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80.35%,山地面积 243.89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9.96%,岗地平原面积 237.26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9.69%。岗地平原地区是瑞金村镇集中地区,城区地处绵江河与古城河交汇处,属河谷侵蚀堆积地形,三面环山(向东北方向敞开)的盆地。瑞金处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境内地形、地貌不同,盆地与山区气候稍有差异。受季风影响,易产生水、旱、酷热、冻害等天气气候灾害。呈现出“春雨夏涝又
18、有伏秋旱,夏热冬暖又有霜冰冻”的气候特征。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 、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瑞金目前全市通行客家语,下辖象湖镇,瑞林镇,壬田镇,九堡镇,沙洲坝镇,谢坊镇,武阳镇,叶坪乡,丁陂乡,大柏地乡,岗面乡,日东乡,万田乡,黄柏乡,云石山乡,泽覃乡和拔英乡,其中象湖镇是政府驻地。 图 2.1 瑞金市地理位置 2.2 数据来源本文采用连续观测时间长、数据时序完整、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等数据质量适宜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研究及变化评估的 Landsat 系
19、列卫星的Landsat7 ETM+。ETM+主要有 8 个波段(7 个多光谱,1 个全色波段 pan 波段) ,多光谱波段的分辨率 30m。pan 波段的分辨率 15 m,扫描带宽 185 km,重复周期为 16 天 2。以及作为校正基准影像的 landsat8 OLI。研究所使用的瑞金市1999 年 12 月 26 日和 2009 年 1 月 3 日获取的相同季节的两景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具体元数据信息见表 2.1。而采用3shapefile 格式的全国县级行政地图则是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官网下载。表 2.1 Landsat ETM+ 元数据信息3,数据处理3
20、.1 数据处理流程(见图 3.1)图 3.1 数据处理流程年 份 WRS 条带号 WRS行编号 平均 云量 中心 经度 中央 纬度 太阳方 位角 太阳高度角1999-12-26 121 42 00 115.7891 25.9930 151.9536 35.11142009-01-03 121 42 05 115.7183 26.0007 149.7333 34.7608数据下载波段合成几何校正影像增强监督分类精度评价,小区处理分类解译分类后处理矢量区裁剪制定分类方案,影像解译面积统计,制作统计图表薄云去除选择效果较好的加权融合影像裁剪下载 99 和 09 年的 ETM+影像结果分析4,3,2
21、波段合成利用 landsat8 全色波段校正影像预处理 3影像融合43.2 数据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包括:波段合成,几何校正,影像裁剪,影像融合(见图 3.1),由于下载的都是单波段影像,所以经过对比分析采用标准假彩色 432波段组合有利于土地利用分类,影像合成为多波段影像后无坐标数据,所以要经过几何校正,采用第八波段的全色影像作为参照影像进行校正。校正后为了得到研究区域,采用瑞金市的行政区划矢量图进行矢量区裁剪操作。裁剪完成后为了便于解译分类要进行影像融合以提高影像的分辨率。具体方法是用合成后的多波段影像(30m)与全色波段影像(15m)进行影像融合。得到融合影像图,见图 3.2,图 3.
22、3。图 3.2 1999 瑞金市融合影像 图 3.3 2009 年瑞金市融合影像3.3 土地利用分类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监测,都需要遥感影像的分类处理,分类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介绍如下:1983 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提出了一个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但局限于全国 1100 万土地利用图的编制。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把全国土地分为 8 个一类、46 个二类;1989 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将城镇土地划分为 10 个一级类
23、、24 个二级类;1990 年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适用于城市地区,共分 10 个大类,其下还有 43 个中类和 78 个小类。与国土部门相关的分类系统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199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 、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2002 年 1 月 1 日施行) 、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1993) 。还有“国家资源与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5动态研究” (1994)中,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确定了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4。本研究根据实际的情况,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一级地类 6 个,分别是林地、草地、耕地、水体、建设用
24、地,未利用土地。具体如表 2.2 所示。表 2.2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方案 土地类型 组 成 RGB:432 解译图斑 RGB:432 解译描述林地 人工林,天然林 呈深红色,暗红色草地 草地呈浅黑带红色耕地 农田,菜地呈灰白色或暗白水体 河流、湖泊、水库呈蓝色或深黑色建设用地 居民地,交通用地呈黑色带亮白点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未利用土地 裸地、裸岩,沙地 呈高亮色,白色3.4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用已被确认类别的样本像元去识别其他未被识别的像元的过程。这种分类,分类者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训练区(计算机中的 AOI 选区编辑) ,然后计算机通过对计算该种训练样区的信息将每个像元通过样本做比较,按照不同的
25、规则将像元划到最合适的类别中去。监督分类可分为两个基本步骤:选择训练样本和选择合适的算法。在训练样本的选择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选好之后,执行监督分类过程。监督分类完成之后要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Mapgis K9 遥感平台提供了多种方法,其中,分类重码和精度评价则被选取用来进行此次监督分类结果评价。但监督分类主观因素较强,所以笔者也采取了有效的规避方法,首先分类方法是参照多篇权威学术论文以及 1990 年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分类系统来确定的,在选择训练区的时候也将同时间段的 Google earth 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大大减少了
26、人为选区的主观干扰。分类结果见图 2.1,图 2.26图 3.4 瑞金市 1999 年监督分类结果 7图 3.5 瑞金市 2009 年监督分类结果83.5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指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中定量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与过程。变化检测涉及到变化的类型,分布状况与变化量。对于土地利用的变化研究,监测与制图有着重要的作用。变化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多时相图像叠合方法,图像代数变化检测算法,多时相图像主成分变化检测和分类后对比检测。此次研究选择了分类后对比检测。分类后对比检测是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分别作分类处理后,获得两个分类图像,最后逐个像元进行比较,生成变化图像。这种分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
27、变化的空间范围,而且还可以提供关于变化性质的信息,如由哪种类型向哪种类型变化。但是这种分类需要进行两次图像分类,其结果的精度依赖于遥感图像分类的精度。变化检测报告见下文表4.1,表 4.2。4 结果分析4.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面积统计根据监督分类结果,即可由像元个数计算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具体结果如表 4.1表 4.1 瑞金市 1999 年和 2009 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单位:km 2)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1999年面积(单位:km 2) 2009年面积(单位:km 2)1 林地 715.498875 826.204952 耕地 167.183775 159.49353 水体 22.
28、7376 20.8055254 建设用地 36.4563 53.96675 未利用土地 97.302825 73.7556 草地 99.397575 73.34865为了便于直观形象的表达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制成图表的形式,也为了便于下文分析,见图 4.19图 4.1 瑞金市 1999 年和 2009 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图(单位:km 2)4.2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分析通过对每个像元的计算,可以得到瑞金市 19992009 年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和变化率。具体如表 4.2 和图 4.3 所示。图 4.2 1999 年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统计图图 4.3 2009 年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结
29、构统计图4.2.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数量分析10根据图 4.2 和图 4.3 得到1999 年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数量 5上有如下关系: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建设用地水体。其中林地最大约有715km2,所占百分比达到 63%;其次是耕地约 168km2,未利用土地约 97km2,分别占 15%,9%;再次是草地和建设用地,它们分别有 99km2,36km2;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 8%,3%;最后是水体,面积最小约为 23km2,所占百分比也最小,为2%。2009 年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在数量上有如下关系: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水体。其中林地最大达到了 826km2,所占百分比达到68
30、%;其次是耕地 159km2,草地 73km2,分别占 13%,7%;再次是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约为 74km2,54km2,它们分别所占的百分比为 6%,4%;最后是水体约为 21km2,所占百分比最小,为 2%。4.2.2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空间分析对于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空间 5分布可以了解瑞金市内各个区域内的主要土地类型,为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结合图 3.4 和 3.5 可以得到瑞金市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北部,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上,耕地则分布在中部偏东北地区,草地零散的分布于整个区域,水体则以西北部以及中部的河流为主。未利用土地分布于中部林地与耕地,建设用地
31、的过渡地带。4.2.3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综合分析综合图 3.4 和 3.5 以及图 4.2 和 4.3。可以发现瑞金市的林地面积是最大的,且主要分布于西北与东南部。耕地,建设用地的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水体所占比重最小,主要分布在西北与中部的河流以及东北的湖泊。由此可以发现瑞金市属于山水环绕型县级市。 4.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根据变化检测结果,经过计算,可以得到瑞金市 1999 年-2009 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具体见表 4.2表 4.2 瑞金市 1999 年-2009 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统计表(单位:km 2)为了便于更直观形象的将以上变化数据展示,在 excel 中制成图表
32、的形式,来表达了土地利用变化,具体见图 4.4。以及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1999年面积(单位:km2)2009年面积(单位 km2) 1999-2009年变化面积(单位:km2)林地 715.498875 826.20495 110.706075耕地 167.183775 159.4935 -7.690275水体 22.7376 20.805525 -1.932075建设用地 36.4563 53.9667 17.5104未利用土地 97.302825 73.755 -23.547825草地 99.397575 73.34865 -26.04892511的变化幅度,根据表
33、4.2 制作了瑞金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率。具体见图4.5。图 4.4 瑞金市 19992009 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统计图(单位:km 2)图 4.5 瑞金市 19992009 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变化率4.3.1 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分析 根据表 4.2,图 4.4 以及图 4.5,得到瑞金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变化有如下规律:(1)从 1999 年到 2009 年瑞金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是增加的,而耕地,草地,水体,未利用土地则在减少。这一规律可以直观的在表图 4.4 中。瑞金市建设用地和林地都是正值,而草地,未利用土地,耕地则都是负值。究其原因还是20 世纪末本世
34、纪初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林地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耕地有所减少。但耕地减少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对土地需求的增加,使得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同时未利用土地的减少也主要来源于人口的增加这一因素,其次也被林地,草地占用。12(2)根据图 4.5 可以得到从 1999 年到 2009 年,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重增幅最大,达到 5%。年均增幅达到 5。其次是建设用地增幅为 1%。而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降幅最大的是未利用土地,降幅达到 3%,其次是耕地,为 2%,接着是草地,降幅为 1%。水体所占的比重则保持不变。由此可见,瑞金市在 1999-2009 年的土地
35、利用类型中,林地主要由耕地,未利用土地转换而来。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未利用土地,以及草地转换而来。草地的转入转出都较多,转入主要来自未利用土地,转出主要为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水体基本不变。总体来说,瑞金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显著。4.3.2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分析同样的,通过瑞金市 1999 年与 2009 年的监督分类结果图 3.4,图 3.5 可以发现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1999-2009 年瑞金市的建设用地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瑞金市的城市发展方向为东北地区。林地主要向周边的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发展。耕地则主要向地势较平坦的未利用土地发展,例如中部平原的未利用
36、土地有部分就转化为了耕地。5 结论遥感图像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多时相等特征,而且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提供了多种监测手段。因而在此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采用的 GIS 和 RS 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的效率。在GIS 和 RS 的支持下,得到如下结论:19992009 年,瑞金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林地增加面积最多,约 110km2,主要得益于 20 世纪末大力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同时大量种植人工林,经济林也是重要原因。建设用地增长也较大,增加约了 18km2,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口的增长,迫使对土地的需求增大,而由图 3.3 和图 3.4
37、 可知建设用地周边以耕地为主,所以自然以耕地转化为主。所以耕地面临急剧减少的危险,同时带来的是粮食安全问题,由此务必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注意未利用土地的降幅最大,降了 3%,耕地其次,降了 2%,经实地考察后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在未利用土地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以及建设用地大量占用未利用土地。草地的减少面积最大,减少了约 26km2,主要是因为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占用。水体的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不变。结合图 4.4,如果瑞金市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珍惜利用每一寸土地,其土地利用类型的发展趋势是耕地,未利用土地,草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未利用土地) 。由于研究设备有限,在土地利用分类
38、的结果精度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土地分类的准确性。则能为瑞金市的土地利用分类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而且大大提高了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13参考文献1程武学.基于遥感影像的 2005-2010 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2杨元建,石涛,张爱民等.基于遥感的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2011.27(8):454-459.3甘甫平,付正文.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1999.42(4):40-45.4谢宏全,胡振琪.论基于遥感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3(6):752-754.
39、5王思远,张增祥,王常有.基于遥感与 GIS 技术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研究J.遥感学报.2002.6(3):224-228.6史泽鹏,马友华,王玉佳,马中文等.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273-278.7Hans Tommervik,Kjell Arild Hogda,Inger solheim.Montoring vegetation changes in Pasvik(Norway) and Pechenga in Kola Peninsula(Russia) using multi temporal Landsat MSS/TM dat
40、e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3,85(3).8江晓波,孙燕,周万村等.基于遥感与 GIS 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31-135.9郑海金.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14科学版),2003.24(3):89-95.10Morita H,Hoshino S,Kagatsume M,etal.An Applieation of the Land-use Change Model for the Japan Cases Stody AreaR.HASA Interim Repor
41、t IR-97-068.Laxenburg.1997.致谢四年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就快结束了,在此,我向所有指导我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深深的谢意。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郑著彬。本文是在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文章撰写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中,郑老师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周炳喜老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在四年的学习中得到了他们多方面的关心和指导,谨借此机会向几位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其次要感谢各位同学在大学四年的快乐陪伴,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深深的同学情。最后要感谢的是家人和朋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与鼓舞,我的成绩和你们的支持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