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深入挖掘管理潜力,强化“一井一策、一井一法”工况分析,保证油井处于最佳生产状态2011 年,生产管理科加大单井工况分析工作力度,每月对油井功图液面情况进行梳理,对问题井的功图液面进行实时跟踪,对潜力井及问题井提出管理措施,荣 72-26-46 井自喷生产时,产量突然下降,生产管理科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该井日常生产情况,最后分析得出该井随着自喷期的延长,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气体携液能力降低,因此,组织作业区实施大油嘴替喷工作,油嘴由 4mm 增至 6mm 后,产油量大幅提升,油压上升,进一步延长了油井的自喷期。(五)规范采油站、注水站图版,全面提升井站规格化上水平针对公司重组整合后,各作业区采
2、油井站“四图两制”图版内容、样式不统一、不规范的实际,生产管理科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本着美观、大方、实用的工作原则,统一编制了油井 ABC 管理规定、工艺流程图、巡回检查路线图、危险点源控制图、井深结构图、岗位责任制等图版,全面提升公司井站规格化水平。二、捞油管理目前公司共有捞油井 96 口,平均日捞油量为 37.4t,8 套车组在位运行,其中兴工处 6 套,井下作业公司 1 套,曙工处 1 套,2011 年 1-11 月份累计捞油 18230.81t,较 2010 年同期增加了 2113.61t。(一)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提升捞油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6 月份,生产管理科结
3、合公司捞油生产实际,下发了捞油井管理办法文件,文件中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进而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的事件发生,提高捞油井生产工作效率,同时,每月月初,组织捞油公司及作业区召开捞油工作例会,会上就上月度捞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就制约捞油上产的瓶颈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能够及时解决的马上与相关部门沟通,全面提升捞油生产工作运行效率。(二)增加井源,协调车组,挖掘长停井及低产低效井潜力目前公司共有油井 883 口,开井 257 口,长停井比例达到了 70.89%,因此如何盘活这一部分长停井资源,是公司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点,由于油井转捞无需复产投入且生产成本较低,是机采井不能比拟的,因此,生产管理
4、科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长停井及低产低效井的筛选工作力度,扩充井源,捞油井由年初的 63 口,增加至目前的 96 口,同时公司与井下作业公司及曙工处等相关单位进行了积极的沟通,通过努力,车组数量较 2010 年新增 2 套,进而为公司捞油上产提供了保障。(三)积极沟通协调,高效组织重点区块(高一区)转捞工作为有效盘活低产低效区块油气资源,生产管理科于二季度加大了高一区捞油上产工作力度,5 月 17日开始组织对高 1-3-11、高 1-2-6 等 2 口长停井进行试捞,由于上述两口井停产时间较长,井筒原油形成死油且两口井的液面均在井口附近,加热水和降粘剂浸泡后捞油抽子均无法下入,一系列措施无效后,5 月 25 日对上述两口井进行替油作业,但因套管璧死油影响,作业后抽子仍无法下入,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5 月 28 日对上述两口井实施注水吞吐,井口压力扩散后实施捞油,5 月 30 日高 1-3-11 井成功试捞,通过反复摸排,高一区的捞油工作摸索出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稠油区块各井的顺利转捞,但由于井下车组及人员技术问题,高一区产量持续低迷,维持在 1t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