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齐哈尔 2012 年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及建议马汇川 杨永春 夏亚芹2012-12-15 18:24:08 来源:齐齐哈尔市统计局食品工业是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市是绿色农业基地,资源丰厚,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开展和招商引资的扩大,全市食品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步由偏重数量向偏重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形成了粮油、畜禽、乳类、饮料酒等 11 类食品,包括优质大米、小麦、精制食用油、生猪、家禽、乳制品、瓶装水和酒类等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近 5 年以来,我
2、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培育了一批规模企业,涌现了一批优势行业和知名品牌,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体系,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可以说是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一、近五年食品工业发展纵观近五年我市食品工业运行情况,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企业规模逐渐扩大。2007 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为 2000 万元以上,下同)82 户,完成工业增加值 43.4 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 3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3.1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16.8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 2 户、超过 1 亿元低于 10 亿元的企业 27
3、户、低于 1 亿元的企业 53 户。2011 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 104 户,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3 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 3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57.4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49.7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 10 户、超过 1 亿元低于 10 亿元的企业58 户、低于 1 亿元的企业 36 户。2011 年比 2007 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增加 22 户;完成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长 1.8 倍,年均每年增长 29.0%,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 31.4%提高到 3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税总额平均增速分别 30.5%和 31.1%。二、当前食品工业现
4、状(一)区域分布广泛截止今年 8 月末,全市共有食品工业企业 105 户,其中,龙沙区 5 户、建华区 6 户、铁锋区 4 户、昂昂溪区 5 户、富拉尔基区 2 户、碾子山区 1 户、梅里斯区 4 户;讷河市 18 户、龙江县 5 户、依安县 14 户、泰来 5 户、甘南 9 户、富裕 8 户、克山 5 户、克东 7 户、拜泉 7 户。(二)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今年截止 8 月末,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 4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占全市工业比重 3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30.9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 亿的县(市)有:讷河市、龙江县、甘南县、富裕县和克东县;超过 5 亿的
5、区有:龙沙区、建华区、昂昂溪区和梅里斯区;同比增幅超过 1 倍的县有:龙江县和泰来县;增幅超过 10%的区有:建华区和梅里斯区。(三)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我市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三大行业、十三个行业小类的工业产品,具备一定的食品加工基础。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制造业三大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迅速。今年 1-8 月份,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企业 62 户,实现工业增加值 25.1 亿元,同比增长 22.4%;高于全市增速 10.3 个百分点,占食品工业比重为 62.4%。加工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粉 7.6 万吨、大米 17.3 万吨、精制食用植物油 6
6、.4 万吨、成品糖 6.8 万吨和鲜、冷藏肉 1.9 万吨。今年 1-8 月份,全市食品制造业 25 户,实现工业增加值 12.3 亿元,同比下降 6.5%;我市食品制造业主要是乳制品行业,受全国乳品行业不景气影响(例如,有毒鲜奶,变质巴氏奶影响)造成市场销路不好,部分企业将停止生产配方奶粉,导致生产量萎缩、效益下滑。 1-8 月份,全市乳制品工业企业 1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 11.4 亿元,同比下降 7.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7.1 亿元,下降 19.1%;实现利税 3.9 亿元,下降 28.3%。生产液体乳 11.8 万吨,增长1.6%,乳粉 6.4 万吨,下降 30.3%。今年 1-
7、8 月份,酒和饮料制造业 18 户,实现的工业增加值 2.8 亿元,增长11.0%;生产白酒 1.8 万吨,下降 1.6%,啤酒 9.2 万吨,增长 54.1%,软饮料27.2 万吨,增长 35.8%。(四)品牌建设得到加强目前,我市拥有红光牌白糖和飞鹤牌乳粉两大中国名牌食品产品,拥有北大仓、冰玉米大米、格拉布斯、老巴克牌肉灌制品、港进牌粉丝、粉皮、Aemtek 牌乳酸链球菌素等 20 余种黑龙江省名牌食品产品。(五)产业集聚初见成效中粮、蒙牛、飞鹤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进入,为我市食品工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外来投资带动下,我市规划起点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不断拓展,我市乳制品
8、产业、酒业、油脂类产业、休闲食品、米面加工等都凸显集聚。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市食品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来看,一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至今还处于作坊式生产状态。二是工业化程度还很低。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不快。四是食品安全隐患表现仍然突出,主要是食品原料的源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药残与有害物残留、病疫性生物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一)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带动作用有待提高从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 104 户统计情况看,大型企业 2 户、中型 24户,仅占 25%,大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多为区域性的集中生产,未在全市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化生产。(二)
9、缺乏龙头企业 名优品牌还需进一步扩大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在我市 104 户食品加工企业中,知名品牌主要是酒、糖,多数企业生产产品主要是米、面、油等“老三样”,骨干企业、推陈出新产品和知名品牌少、分布分散、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弱、缺乏龙头企业。(三)利税下降 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目前,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大部分企业处在初加工阶段,实现的经济效益还很低,抗风险能力还有待加强。从前 8 个月统计情况来看,收入同比下降 0.6%,利税下降 6.5%;5 县 4 区利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的县有:龙江县、依安县、甘南县、富裕县和克山县;下降的区有:龙沙区、铁锋区、富拉
10、尔基区和碾子山区。四、建议(一)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点企业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增强企业融资度,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将国内外知名食品公司、知名品牌作为重要对象,引进资金、引进项目。重点突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断将自身做强、做优;同时,扩充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力促产业战略升级,最终实现食品工业的科学跨越发展。(二)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引进资本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市场网络和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从“商品经营” 向“品牌经营”转变,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以品牌为核心实施资本扩张的同时,加强对品牌产品开发和创新,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三)科技开发亟需进一步加强,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多数产品属于初级加工产品,难以使资源的高投入获得相应的高产出,发展经济缺乏支撑力,企业亟需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自身实力,同时大力发展粮、棉、油、肉等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奶类加工,巩固糖等传统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食品工业经济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