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7901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2017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试卷满分为 150 分,I 卷 100 分,II 卷 50 分,考试时间 100minI 卷:必修 3 模块水平测试(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60 分,每题 1.5 分)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7 条C. 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为数量遗传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就是指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2. 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B.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

2、性C. 提出“定向的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遗传变异的本质上完善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的作用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地理隔离导致种群基因交流障碍4. 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漂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取决于基因突变的频率C. 种群内显性基因的频率一定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D. 基因频率是指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占种群全部基因的比率5. 下图为达尔文利进行的某植物向光性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结果说明尖端是该植物的感光部位B.

3、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2C. 省略第组实验,该实验仍可获得确切的实验结论D. 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的尖端以下部位生长高度相同6. 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把非洲紫罗兰叶片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叶柄基部长出的根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生长素浓度(molL)0 10-10 10-9 10-8 10-7 10-6根长(cm) 2.5 2.7 3.0 0.8 0.4 0(叶柄腐烂)A. 自然状态下非洲紫罗兰叶片中不含有生长素B. 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 在非洲紫罗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均低于 10-9 mo

4、l/LD. 生长素浓度为 10-6mol/L 时,叶柄腐烂的原因是其进行无氧呼吸7. 下列哪一项生产措施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A. 果树修剪使树冠丰满 B. 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C. 二倍体无籽番茄的培育 D. 用成熟的香蕉催熟生柿子8. 下图为不同浓度的 2,4-D 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2,4-D 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比对双子叶植物的作用敏感B. 2,4-D 若用作除草剂,其适宜浓度应在 B-C 间C. 当 2,4-D 浓度为 B 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D. 一定浓度的 2,4-D 可用于疏花疏果,与其作为除草剂的原理相同9. 种

5、子的发育和萌发过程受内源激素的调控。下图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几个阶段的鲜重变化。有关植物激素调控的叙述正确的是3A. 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激素调控有机物的合成B. 萌发早期赤霉素起重要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调控阶段 II、IIIC. 播种时要注意种子在土壤中的方向,以保证生长素调控根向下生长D.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解酶活性的增强不受赤霉素等激素调控10. 有关动物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 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B. 均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产生C. 两者作用的靶细胞都有其受体D. 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激素的协同作用11.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组成示意图,表示体液,下列表

6、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由组成B. 中水含量多会导致水肿C. 和间所有结构和物质可以相互交换D. 来源于,可成为中的成分1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激素、抗体、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 13.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蛋白质A. B. C. D. 1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C.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亦称细胞外液D.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

7、抗利尿激素增加15. 下列有关神经元的表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的细胞核分布于胞体中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 神经元的突起中可能存在线粒体等细胞器D.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在反射弧中的功能相同16. 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5 为感受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B. 刺激 A 处,可在 2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 刺激 B 处,可在 2、3、4、5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 C 处信号的转化过程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17.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动物激素一定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B. 动物激素的化学成分均是蛋白质C. 动物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可能是自

8、由扩散5D. 某种动物激素的靶细胞可能遍布于身体各处18. 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B.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C.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D.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19. 打篮球是一种全身肌肉参与的协调运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运动过程中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B. 在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加快,该过程既有神经又有体液调节C. 发出启动该运动指令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小脑、脊髓参与调控D. 运动员对同一动作长期反复练习的过程也

9、是人脑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20. 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被回收到突触前膜内或被分解B.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内的方式不消耗能量C. 多巴胺与结合后继续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中才能导致其兴奋D. 可卡因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内增多的原因是其促进突触前膜的分泌21.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B. 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C.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控甲状腺的分泌D. 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2. 糖尿病患者常在

10、餐前半小时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浓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因为能注射胰岛素,患者不需要控制其日常饮食6B. 糖尿病患者胰岛 A 细胞异常,导致胰岛素量不足C. 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是先使患者餐前处于低血糖,以便餐后血糖不高于80120mgLD. 餐前注射胰岛素后,利于餐后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23. 导致图中 ab 和 de 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 不由自主颤栗和发热B. 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 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 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24.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横轴代表前者,纵轴代表后者)A. 肝细

11、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血糖浓度B. 效应 T 细胞数量靶细胞数量C. 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D. 性激素浓度促性腺激素浓度25. 关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二者的最终效应取决于靶目标受体的性质B. 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D.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都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的三级调节模式26. 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释放的调节分子是7A. 组织胺 B. 抗体 C. 促激素 D. 淋巴因子27.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一个 HIV 感染者体内 HIV 浓度与 T 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艾滋

12、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高于健康人B. 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催毁大多数 HIV 病毒C. 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是体液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 据图分析,不经治疗,HIV 感染者感染后通常最多存活 9 到 10 年28.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具有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 B. C. D. 29.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 和 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 亚单位无

13、毒性,但能促进 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外毒素 减毒外毒素 外毒素 亚单位 外毒素 亚单位A. 或 B. 或 C. 或 D.或30. 下列实例中属于一个生物种群的是A. 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 科尔沁草原上全部的草C. 不同地带中的所有蝗虫 D. 北海公园中所有的蒲公英31. 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不正确的是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根据种群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C. 种群性别比例和种群数量变化无关D. 人口数量特征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832.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计

14、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33.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48 只,第二次捕获 24 只,其中有标志的 12 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 48 B. 24 C. 12 D. 9634.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

15、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35.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群落垂直结构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36.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达到

16、的最终相对稳定状态,取决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D. 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37. 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 田螺 B. 小球藻 C. 大肠杆菌 D. 草鱼38.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9A. 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B.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 狼和云豹均属于第三营养级D. 鹰和蛇是捕食关系39.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

17、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40. 人工繁殖的频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 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 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 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三、非选择题(40 分)56. (12 分)科学家利用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做了如下图所示试验,

18、是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的观察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0(1)除了控制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外,该实验需要在_(填“光照”或“黑暗” )条件下进行。实验组合的结果说明_,对照组实验的目的是_;由或可推测,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背光侧,使_(填“向光侧”或“背光侧” )生长快。(2)植物生长素除了促进生长外,其他作用有_(至少写出两项) 。57. (10 分)当人体皮肤创伤,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1(1)图中所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_免疫。(2)部分病毒进入组织细胞,该组织细胞被称为_细胞,吞噬细胞识别、吞噬

19、、处理被感染细胞或病毒,将_呈递给_细胞,该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细胞因子) 。(3)细胞毒性 T 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结合后被致敏,在细胞因子的协助下,分裂、分化成_细胞和_细胞。后者与被感染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如果抗原或病原体被释放出来,还需要_细胞分泌的_消灭之。58. (10 分)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

20、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 A、B 分别是_、_;过程的调节机制称为12_。59. (8 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物种 分组 第 7 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对照组 0.20 0.62 0.67蝉大眼蝽处理组 0.20 0.10 0.13对照组 2.00 4.00 2.90豌豆蚜处理组 2.00 8.70 22.90对照组 1.00 1.31 0.82鳞翅目幼虫处理组 1.13 2.1

21、9 2.03(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II 卷:必修 2 模块区分度测试(50 分)二、选择题(30 分,每题 2 分)41. 下列优生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A. 通过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B. 通过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所有先天遗传

22、病C.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 2l 三体综合征D. 通过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杜绝有先天缺陷的病儿降生42.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3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 5 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43. -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物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该种局部麻醉药物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发

23、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B. 辣椒素能使相关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增大其对该麻醉药物的透性C. 该麻醉药物作用机理与 -氨基丁酸相同,均使神经细胞膜维持静息电位D. 该麻醉药阻碍 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44.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 大脑可以不通过脊髓来调控人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B. 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其他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C. 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14D. 若某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则该反射弧的神经元与其他细胞只形成 2 个突触45.

24、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据图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合成 A-C 时,能以有氧呼吸某中间产物为原料B.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C.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D. D 酶在临床上可作为麻醉药物使用46. 应用刺激电极在神经元轴突的中间部分引发动作电位后,会出现的现象是在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能释放神经递质在树突末端的神经末梢能释放神经递质在刺激部位始发的动作电位,分别向胞体和轴突末梢方向传导兴奋在传导过程中,在新位点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同时向两侧传导A. B.

25、 C. D. 47. 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已知激素 d 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 d 的特异性受体;激素 c 能阻碍B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15A. 激素 c 和激素 d 的分泌均由体液调节直接控制B. 推断激素 d 具有促进肝糖元合成的作用C. 通过一定方式缓解情绪压力利于抵御某些疾病D. 健康人体内激素 c 浓度过高时,会引起激素 a 浓度的上升48.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和胰

26、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49.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6A. 细胞 DNA 相同,mRNA 有所不同B. 为效应 B 细胞,在本次免疫反应中不发挥作用C. 可接受各种类型的的刺激,增殖分化为D. 内环境中的可直接使致敏,但是的应答反应通常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刺激50. 下图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患病原理示意图,切除胸腺结合血浆置换是治疗该病的一些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切除胸腺影响了 B 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因而不再产生抗

27、体B. 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使肌肉细胞膜的兴奋性被抑制17C. 血浆置换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D.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与患者助 T 细胞功能异常有关51. 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L 清水、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 c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 曲线 d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52. 下图表示在一个 10ml 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

28、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18A. K 值约为 120000 个B.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C. 可用数学模型 Nt=N0 t表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D. 可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在普通载玻片上进行酵母菌显微计数53. 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小型犬浣熊的数量多达数千只,目前还不属于濒危物种。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样方法B. 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C. 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 a 时最大D. 若曲线表示种群

29、的增长速率,则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在 bc 时期处于下降阶段54. 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9A. b 过程代表光合作用,c、d 和 f 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 a 不可能大于 e,g 不可能大于 a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D. 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c+d+f55.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 2a) 。图中 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由图可知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辐射到该系统的能量B.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C

30、. 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20D.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4 个营养级四、非选择题(20 分)60. (16 分)下图表示女性月经周期中温度、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是两种促性腺激素。子宫内膜的增厚为接受受精卵做准备;如果卵未受精,血管丰富的子宫内膜解体,形成月经。回答下列问题。20(1)排卵前后的体温变化是_,因此临床上将该基础体温的改变作为判断排卵日标志之一。女性月经周期中,体温变化范围较小,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在_调节下_的结果。(2)排卵前,雌激素和孕激素由_产生,月经开始时,_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引起_分泌一种释放激素,刺激_产生_和_,作用于

31、卵巢,促进_成熟,同时刺激该结构产生雌激素,雌激素的增加进一步促进 LH 和 FSH 的骤然释放,诱发排卵。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_天左右排卵。(3)排卵后的卵泡转变为黄体,黄体可进一步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两种激素表现为_作用,以促进_,为_做准备;若卵未受精黄体开始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减少,增厚的子宫内膜解体,月经开始。进入新的月经周期的原因是_,该调节属于_调节。2161. (4 分)回答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实验的相关问题:(1)请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的结构简图。(2)检测员将 1 mL 水样稀释 10 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幽门螺杆菌的数量。下图显示的是血球计数

32、板计数室中_方格的结构,已知该结构由 2516=400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1 mm3。现观察到 a、b、c、d、e 5 个中格 80 个小格内共有幽门螺杆菌 280 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幽门螺杆菌_个mL。22参考答案I 卷(必修 3 模块水平测试)一、选择题(60 分,每题 1.5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C A A B B D B C D A B B D C B D A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3、40C D C C D D C B C D C C D D A C B A C C三、非选择题(40 分)56. (12 分)(1)黑暗 生长素能促进生长 排除琼脂块对生长的影响 小于 背光侧(2)促进生根 促进果实发育(其他合理答案给分)57. (10 分)(1)细胞 (2)靶 抗原 辅助性 T(T 细胞)(3)记忆 T 效应 T 效应 B(2 分) 抗体(2 分)58. (10 分)(1)下丘脑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突触(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 分)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 分)(负)反馈59. (8 分)(1)样方 S (2)二、三(2 分) 分解者(3)互利共生 (4)利马豆(2 分)II 卷:必修 3 模块 区分度测试二、选择题(30 分,每题 2 分)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A D C C D C B C C D B A C B C四、非选择题(20 分)60. (16 分)(1)先降低后升高 神经体液 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2)卵巢(卵泡) 低 下丘脑 垂体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 素 卵泡 14(3)协同 子宫内膜增厚 接受受精卵 低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促进下丘脑产生释放激素 负反馈调节。61. (4 分)23(1)略(2 分) (2)中央 1.4x1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