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参加洛阳市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师培训的心得城关一中 陈红波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市教研室决定开展“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以下简称“三科”)教材教师培训工作。我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8 月 28 日-8 月 29 日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在洛阳市四十八中为期两天的语文学科教师培训。这次培训,我有幸观看了学习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教师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听了洛阳市高新区教研室张俊娜,洛阳市四十四中王兴伟二位专家老师关于教材写作思路和基本体力介绍,教学指导及
2、实施建议,教材重难点解析,施教建议的讲座,他们讲得十分精彩,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听了这些课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这次研讨会的心得体会:相比旧教材,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文学体裁,注重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人生第一课,先学方块字。一、 降低学习难度,增加文学体裁为什么这三科要换上国家统一编写的新教材呢?教育部负责人讲,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编好这三科教材,教育部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140 多人,历时 5 年才编写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教材是立德树人重要的载体。在教材当中,三科教材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华优秀
3、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下要打好中国的底色,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要植入革命传统的红色的基因,使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它要照顾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时又要讲规律性,讲教学的规律。我们考虑了经典性、可读性,适合语文的程度,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比如说安排在哪个年段,哪个单元,恰好这个是适合的。语文课本的选文太深也不行,太浅也不行,甚至对篇幅长短都有要求。我们也启用了很多老的、经典的课文,像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等。 ” 除了经典老课文的大量回归,以前社会上流传的“鲁迅文章大撤离”说法也不攻自破,这次
4、新教材,小学选了两篇、初中选了 7 篇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了让孩子们利用黄金年龄多读多背传统文化经典篇章,这次新教材小学语文共选优秀古诗文 129 篇,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增加了 60 篇,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比原来人教版教材有所增加,并且体裁也更加多样。“就是让小孩子自己反复去读、去背,然后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就可以了。有些东西可以等他长大以后,年岁增长以后,逐步去理解,这对他一生都有好处。” “中国的语言文字是非常美好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心灵的声音,它是有温度、有情感、有灵魂的。读着这样的文字,就是在跟我们祖国的母亲的心灵对话。 ”二、 减少文章数量,引导课外阅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刚上初一的孩子们的第
5、一堂语文课,是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新教材在课文之前,就特别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培养孩子们的读书习惯,教给孩子具体读书方法,这也是统编语文新教材的突出亮点。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大家不太满意,社会上也不满意。我认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现在的语文课,读书太少了。所以我们想读书问题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牛鼻子,要鼓励孩子们,通过学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甚至还要读整本的书。有一定2的阅读量,他才能够把语文素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能够上去。不是通过做题可以解决问题的。”从 2016 年开始,统编新教材就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第四中学这两所
6、学校试用。语文老师们反映,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爱上了阅读,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自主阅读的好的习惯,而新教材也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要去扩充学生的阅读。 三、语文本质上是母语教育,传承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次统编教材,除了在语文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中,也用重点篇幅突出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和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认同。在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 41 课中,有 9 课是专门介绍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因为学生读什么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
7、为什么样的人,他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就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归属感,有一种热爱之情,将来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有一颗中国心,这样的话,我们才真正是在培养我们炎黄子孙的后代,中华民族的后代,在为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基因。 ”教育部表示,到 2019 年秋季学期,小学和初中所有年级都将用上国家统编三科新教材。教育部还将组织专家定期对教材进行跟踪调研,建立专门正式的渠道和平台,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完善教材,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四教材的突出特点与创新之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新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
8、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的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现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
9、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 400 万字的要求。选文注重经典性、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统编教材将经点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五新教材的体系结构新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册 6 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
10、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一般每册 6 个单元。七年级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 1 课文言诗文。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3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和略读。阅读每单元一般 4 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并加大这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写作: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每册安排 3 次,使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
11、3 次活动各有侧重,分别为传统文化、语文生活、综合实践三个方面。口语实践: 七年级主要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的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等。我曾经听过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是啊,我想,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所应该致力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的能力而非一点点课本上的知识我将一直为此努力下去。2017 年 8 月 28 日至 29 日 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 城关一中 陈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