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选择题 解题技巧密山市第一中学 刘丹,做错选择题的“五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或者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比如: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因)和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不能区分现象与本质;不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等。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缺乏时空观念,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4.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混淆。 5.盲目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以偏概全类 二、表述绝对类 三、答非所问类 四、时空错位类 五、因果倒置类 六、违背常理类,一、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以偏概全 题型
2、解读:以偏概全是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的最常见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这些干扰项反映了试题材料的部分信息,从某一角度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涵盖材料的全部信息或者不能从整体来把握材料的信息以偏概全。,例题(2017全国1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C,答案解析 D项的错误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二、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表述绝对 题型解读: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结论一般有程度性的限制,表述绝对
3、的历史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此类选项设置陷阱往往会出现完全、普遍、彻底、最等形容词。但是,如果题干材料能够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绝对化的结论。,例1(2016全国1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了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答案解析:B项“背离了”、D项“断绝”表述绝对,都是错误的。,例2(2014全国1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4、;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三、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答非所问 题型解读:答非所问是高考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重要形式,此类试题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与材料无关。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材料没有关系,不符合题于“上述材料表明”的限制条件第二、不符合设问的问题。比如,设问要求回答特点,但是选项却列举历史事件的内容;要求答本质,但是选项中却列举现象。,例1(2016全国3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
5、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答案解析: B项、 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答非所问。D项,与题意相反。,例2(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解析:A项和B项中的与史
6、实相悖,排除;D项是现象,排除。,C,四、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时空错位 题型解读:时空是历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具体的、不可能重复,是指它们都有特定的时空内涵,但是,很多不同时空内涵的概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多高考试题利用这一特点,选择相似的历史事件作为干扰项,解答此类问题考生必须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牢固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将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去记忆、理解和分析。,例题(2016全国2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
7、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答案解析:A项搞错了地理信息。C项搞错了时间信息。 B项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五、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因果倒置 题型解读:历史本质是一连串的因果联系的事件构成的,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由多种原因导致,也往往会产生复杂的题型解读结果,历史因果联系非常复杂,这是考生颠倒因果的主要原因。新课标实施后,因为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淡化了事件的因果综合分析,造成考生时间概念模块知识联系薄弱,从而影响了考生对因果联系的判断,这是考生因果颠倒的另一个因素。,例题(2015全国1
8、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答案解析:B项, D项史实错误。C项,因果倒置。,六、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违背常理类 题型解读:现在的高考试题常常考查史料与结论的匹配性,进而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1)史无定论。随着新史料的出现,结论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拘泥于教材结论;(2)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客观的
9、历史结论是必须建立在全面,丰富和真实的史实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又不能轻易推翻教材结论。此类题的干扰性主要体现在题中背景材料和考生平时所学的内容不符,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就是认真解读背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论从史出。,例题1:(四川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解析:A项,主语是人而不是新潮社,C项,与西式婚
10、俗无关,D项绝对化。题干材料明显与教材结论相悖,但是我们却不能拘泥于教材。,B,例题2.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 A: 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 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 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 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只有少数两则材料不足以推翻教材结论
11、,更无法得出令人信服史论,所以答案选C,反之,A 项、 B 项表述明显错误,D项脱离题意。,C,1.汉书记载,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策问时说:“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由此可见,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是( ) A: 君主要进行变革 B: 君主要实行仁政 C: 君主要知道自省 D: 君主要重视灾异,B,A、C、D项中的要求变革、自省、重视灾异都是片面表达题意,以偏概全,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
12、,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C,A项的完全,B项的空前,D项的实现了,都属于绝对化的表述,3.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 A: 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 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 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 秦铁农具储备充足,C,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属于答非所问;D项“充足”就不会“借用”,审
13、题不认真。,4.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该举措( ) A: 使冷战中心转移到亚洲 B: 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 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 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B,A项空间错误;D项时间错误。C项理解错误,只会“加剧”不会“遏制”。,5.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 A: 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 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 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A,B项,理解错误。C项,因果倒置;D项,时间错位,史实错误。,小结:高考历史试题对知识、能力的考查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甚至有些试题是几种干扰方式并用。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需要铭记:“储备扎实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针对材料和选项展开对应性分析,最终确定干扰类型和破解方法,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决胜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