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7251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十九 三个太阳教学案审稿:七年级语文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民族的胆识和气慨,崇高的南极精神。 2、能够划找出文中有关句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重点:感知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昨天下了一场雪,大家感觉如何呢?冷是吗?但对于南极来说,这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那么大家对南极了解吗?现在给大家看一些有关南极的照片。 二、学一学,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通讯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的人物或事件-、-、-地予 以报道的-。 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 、-及

2、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种类:有-通讯和- 通讯三、检查预习:晕船( ) 亘古( ) 钦佩( ) 步履( ) 蹒( )跚 吞噬( ) 铠甲( ) 伫立( ) 蹙眉( ) 粗犷( ) 蓦( )地 舷窗( ) zhng( )心 俯瞰( ) 胡子拉碴( ) 冰碴子( ) 翩跹 ( ) 喜出( )外 呕( )心 l( )血 zo( )动 zo( )热 混沌( )四、整体感知 1、通讯的标题是“三个太阳”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吗/?那么你知道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有什么作用? 2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内容 五、探究交流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3、。 3 、找找能体现这些南极人精神面貌的语句,看看体现南极人什么样精神品质小结: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你如何看?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 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 2、 语言特点的分析三、教学过程:(一)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 女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2 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能不能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二) 、

4、探究文章说明顺序全文以-为序,结合运用了-(三) 、感受通讯语言特点1、 “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翩起舞的银龙。 ” 2、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3、她望着夜空,夜空已经变得像原来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盈盈蓝光。我像这颗星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己。 。 。 。 。 。四课内精读,巩固提升。但是,她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的这些“南极人”郭琨,考察队队长,曾三次来南极考察。那是前些年的事了,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郭琨的民族自尊心受

5、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国小港,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干活儿时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说:“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 ”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却睡着了。 ”廖清波,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 80 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 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

6、。李果,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 。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这些“南极人” , 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1、 当长城站落成时,考察队队长为什么流泪了?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 上文写了四个人物,各侧于重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 当长城站落成时,考察队队长为什么流泪了?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4、 以上四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有着相同的精神南极精神,你认为什么是“南极精神”呢?5、 以上四个人的形象,都

7、是运用概括的笔墨,简笔勾勒。想想看: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地写他们呢?6、 “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花的更美丽“这句话有何含义?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五阅读课外语段,巩固提升。不仅航天事业,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探索者总是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每前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倍的艰险,因此这种精神既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世界的考察,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实验。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曾打算利用在屋顶上竖铁杆的办法,把空中的雷电引下来仔细研究。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们两人攀

8、上屋顶时,突然一道闪光掠过,利赫曼教授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面对着这些无畏的探索者,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其实,又何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成为全体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马克思主义便是在探索中诞生,在探索中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社会科学的成果一开始便要直接和社会见面,产生广泛的现实影响,作为探索者,自应抱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有乘坐航天飞机的勇气,又

9、要掌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则应积极为探索者创造条件,激励和振奋探索精神,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探索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信心的标志。“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1)分别写出上边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用课文中的句子阐述“探索精神”的内涵。(3)第一段和第二段所举的例子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第一段所举的三个例子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下边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这四个无畏的探索者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B“挑战

10、者”号的爆炸使作者想到了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作者试图以他们的精神证明“挑战者”号的爆炸并非坏事。C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这三个例子从“中毒”到“爆炸”到“献身”,层层递进,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D达尔文和诺贝尔这两个例证是略写的,详写的是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的事例,这一事例最能表现科学家的冒险和献身精神。小结:线索清晰,构思巧妙,是这篇通讯的显著特点。这是一篇文艺通讯,或则说是记人的报告文学作品。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但在组材时,又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专注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和-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

11、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 教学反思第二十九 录音新闻教学案审稿:七年级语文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1、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 (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

12、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自读课文、辩字音。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华山( )华丽( ) (2)参数( )参差( )人参( )()停泊( )湖泊( )梁山泊( )()运载( )载歌载舞( )三年五载( )()翱翔( )铎( )悫( ) 瞬间( )顷刻( )呼啸( )2、 填上适当的词语,使下列各项成为常用的四字词语。()欢呼 ()

13、自力 () 不迫()扶摇 三、朗读课文1、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四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3、学生评析。4、探究练习: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1) 、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2) 、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3) 、各位听众,你们好,现

14、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4) 、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5) 、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四、辨一辨这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分别在哪里?小结:概括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并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听后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2、 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奋斗精神。教学重难点:1、 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2、 掌握录音新闻特点。教学内容:巩固提升能力题1、课内阅读。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

15、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_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_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_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_,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收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

16、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1)选文第一段中应填的表示时间的连接词依次为:_、_、_、_。(2)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扶摇直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这里的意思是:_

17、。(3)选文多处运用比喻,看下面两句,完成有关填空。A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B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A 句将_比作“慢慢潜入水下”的_。B 句将_比作_。(4)认真阅读下面三个句子,完成后面问题。A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B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C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船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请将上述三句中的“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果断”联系起来考虑,谈谈你对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

18、神的理解。创新题2课外阅读。我国考古发掘获重大突破又一南猿头骨化石重见天日贾兰坡建议命名为“郧县人”。认为其价值不亚于“北京人”。本报十堰专讯:去年 5 月抵达湖北省郧县弥陀寺村的国宝“南猿”原生层考古发掘队,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又发掘出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前不久经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贾兰坡教授等专家鉴定,认为它与在同一地带出土的填补中国乃至亚洲人类起源缺环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属同一类型。贾兰坡并建议命名为“郧县人”。同时出土的还有丰富的犀、猪、鹿、熊等伴生动物化石,共装 94 箱。(1)1989 年 5 月 18 日,湖北郧县出土了一具轰动世界的被列入“十大科技新闻”的“南方古

19、猿”头骨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蓝田人”和“三峡人”的发现者黄万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凤麟等专家接踵来到出土地踏勘,从拾到的文物认定,出土“南猿”头骨化石的原生层就是弥陀寺村学堂梁子。去年 5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组织国宝“南猿”原生层考古队发掘。发掘中,在 745 号探方壁中发现一具人类头骨化石。经过专家较长时间的室内标本修整、研究,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宣布了这项重大突破性发现。(2)这具头骨化石与 1989 年发现的第一具头骨化石距离为 33 米,垂直高差仅 035 米。两具头骨化石特征相同,类似“南方古猿”精壮种。(3)同时出土的一具古熊骨化石重量达二百多公

20、斤。这为研究早期直立人的生活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珍贵的佐证资料。有关专家认为,“南猿”原生层的化石藏量远远超出北京周口店。贾兰坡认为,“郧县人”的发现的科学价值不亚于周口店的“北京人”。(4)(1)本文标题分为三部分,上面为_,中间为_,下面为_。(2)加粗的“又”是针对什么而讲的?(3)“古人类头骨化石”文中又称_。(4)给“接踵”、“踏勘”两词注音并解释。(5)第三段列举了两个数据,其目的是_。(6)这则“消息”共四段,它的组成部分是:导语是_段,主体是_段,背景是_段_句,结语是_段_句。(7)简述这则“消息”的写作特点。小结:这则录音新闻 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

21、,赞美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导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教学反思:第二十一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教学案审稿:七年级语文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教学过程 1、导入: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8 岁的杨利伟成为第 431 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

22、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 2、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语。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随后师生交流。 (1) 理清课文结构。 (2) 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3) 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4、 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 、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

23、庄重) (2) 、文章用了哪些排比句?体会这些排比句的作用。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6、巩固提升公元 2003 年 10 月 15 日 5 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再过 30 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快看!我们

24、的航天员来了”5 时 28 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杨利伟,1965 年 6 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 小时。1998 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 过 5 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

25、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 。 。 。 。今天,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1、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 。 。 。 。 ”你认为这句话透露人们的什么心情?、最终选定杨利伟承担首飞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中的“期待”是什么意思、选文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文章为什么要提到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航天情况、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简单抒发自己的心声。6、创新题:模拟采访:如果你作为一个记者,有幸在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时对他进行采访,你会如何设计自己的问题?小结: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

26、航天员杨利伟出征的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名族自豪感。教学反思第二十一课 新闻两则审稿:七年级语文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消息的题材特点。2、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时代背景入手) 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7、,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21 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今天讲此种) 新闻(消息)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 及时(时间性强 简明扼要 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 、描写。 、整体感知课文 检查预习(给下列

28、加粗的字注音)殷( ) 督( )战 无锡( ) 阻塞( )溃( )退 歼( )灭 当( )真 锐不可当( )荻( )港 纤( )维 芜( )湖 要塞( ) 简介背景资料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 (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 (中)主标。 (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

29、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 (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 电头( ):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 “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30、 导语: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句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 ,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 、 “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 三、整体感知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之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请分析“横渡”一次的妙用、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

31、的特点。“西起九江(不含) ”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 、 “击溃”两个动词?“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五、巩固提升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

32、军队” , “冲破”改为“攻进” , “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结:这篇新闻报道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3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养成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强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人 (播放歌曲公元 1997)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生答)对,它不仅旋律

33、优美,而且唱出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的期盼。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怎么会涉及到回归的问题呢?课前让大家查找了香港的历史问题的资料,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呢? (明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领导人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97 年 7 月 1 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世界 700 多家新闻媒体的 8000 余名记者齐聚香港,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典。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

34、据拼音写出汉字。百年 c angsang( ) 举世瞩目( ) 中外 jia( )宾 肃穆( ) 镶 ( ) 噙满( ) 期盼( )2释词并造句:举世瞩目:经久不息:(二)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依次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用以下判断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课文对交接仪式的过程既有详写,也有略写。 课文结尾补充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成员及记者人数。 交接仪式过程中,作者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席讲话。 作者对查尔斯王子讲话和江泽民主席讲话都作了详写。 明确:、导语部分是略写,主体部分是

35、详写。、结语部分补充交代了这些内容,、主体部分交代了交接仪式的进程,这三点是详写。、尔斯王子讲话是略写。 三、合作交流4本则消息报道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的重大意义。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四、巩固提升读前五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有电头和组成。文中加点字凌晨电“说明这篇新闻具有-、-的特点。3、 第一段特意点明“1977 年 7 月 1 日零点”这是因为- 4、 第二三段写举行交接仪式的 、-和瞬间5、 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6

36、、 第四段中讲述了江泽民的讲话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小结:这篇新闻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学反思:新闻概括题解题思路及精华训练题概括主要内容。(1)基本思路: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物有什么特点。而后根据要求进行润色。(2)这类题要求概括的内容多为新闻,可先找到导语,再按照以上思路答题。例题 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计 26 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

37、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什么人哈尔滨一位老人 干什么事声讨日军罪行怎么干的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例题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 15 字。本报讯(记者毛羽)昨天,北京首批 500 余名网络保安员开始正式上岗,监控全市网吧、网站、宽带公司、病毒公司的网络安全。据了解,网络保安员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网络、人防、技防业务。今后网络保安员将进入全市 942 家网吧及 3800 多家网络介入服务单位,每个网吧至少要安置保安员 3 名。网

38、络保安员没有执法权,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在网吧里光临黄色网站或者在网上“钓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时,网络保安员将立即叫停违法行为,然后向网监部门报警。导语:见文中划线部分答案:北京首批网络保安员昨天正式上岗(3)有时要根据字数删除多余内容。A.多余内容有时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修饰限制成分。B.多余内容多为重复出现的,确定后进行适当删除与合并。例题 1:把下面的句子改为一个语言简明的句子。凡前往香山的各种型号的进口国产大小汽车,其单位和个人均需提前三日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办理通行证。没有什么意义的修饰限制成分:各种型号的进口国产大小(因为前面已经

39、有“凡”)答案:凡前往香山的汽车,其单位和个人均需提前三日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办理通行证。例题 2:简明扼要,是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请把下面的一项关于乘坐飞机的规定,压缩为一句话。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 55 字(含标点)。乘坐国际民航班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乘坐国内民航班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检查时间在登机之前。经过有关部门准许的,可以免予检查。重复出现的内容: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共 4 处)适当删除与合并:保留一个作为谓语,其主语进行合并。答案:乘坐国际、国内民航班机的中外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除

40、有关部门准许外,在登机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检查。精华训练题1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4 个字。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 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2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40 个字)1999 年第 10 期内参信息发布了北京统计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失业人口中,86.8%是 40 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 25 岁至 29 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 40 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为

41、58.4%;失业人口中,3 人户、4 人户、5 人及以上户所占比重分别为 42.5%、20.4%和 20.2%;失业人口中,95.6%的人有求职愿望,但只有 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参加培训。3.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新华社北京 5 月 9 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 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 1700 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 年,中央财政安排 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 2002 年增加到 2 亿元,2003

42、年进一步增加到 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 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4、(襄樊)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 分,限 20 字以内)他们感动着古城襄樊,他们的故事传颂在襄江两岸。2008 年 3 月 25 日晚,由襄樊市委宣传部主办的 2007 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被评选出的感动襄樊 2007 年度十大人物是:年复一年的抚养、教育 40 多个“问题孩子”的江建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成就一番事业的王国良;重病在身,却把最后的能量献给山区教育的肖永才;面壁十载,临摹永乐宫壁画

43、的“画痴”刘庸之他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拥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5 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导语,并画上横线。英国独立报5 月 l0 日报道: 2008 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从l00 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 7 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 3 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地接受培训,争取在奥运会期间,当 50 万外国人以及 200 万中国各地游客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 200 亿英镑,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新奥运场馆。6 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

44、题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 14 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2、北京失业人口中男性青壮答 1、汪松教授获爱丁堡科学奖年和三人户较多,绝大多数有求职愿望,但很少接受培训。我们在答题时,应从导语入手提取出关键词:“贫困生”、“免费”、 3、简析:这则消息由电头、导语、主体三个部分组成。导语部分概括了主要内容,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从 2001 年至今中央实行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有关情况“教科书”,然后紧叩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如“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或“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4 2007 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2 分。 “2007”占两个格或占一个格均可。)5 2008 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6 答案:示例: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三个太阳 (1)第一段概述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第二段总结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2)探索精神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3)第一段是从自然科学方面,第二段是从社会科学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