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6481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郎绍君一、回顾多画山林隐逸而少画闹市城镇,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古人虽有宫廷、文人、仕女或市井风俗之作,却向来不占主流,尤其不占写意水墨画的主流。宋以来的水墨画大家,大抵都以山水花鸟名世。这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它的一大缺憾。及至近代,身居商业都会的海派画家,依然是多画花鸟山水-海上的书画接受者们,不论官、商、士、绅,基本承继着老习惯,不出“烟云能供养,书画可清心“ 的价值目标。约略区别于古人的,不过多求些新异、浓烈和世俗趣味而已。即使画人物的任伯年、钱慧安等,亦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士人肖像为主,并不很关注当时的市民阶层。这与中国的农业文明、老庄思想、都市的不够发达有深

2、刻关联,本文不述其详。20 世纪以来,出现了以徐悲鸿、蒋兆和、黄少强、赵望云、丰子恺等为代表、描写现代生活的新人物画,其中徐悲鸿多画古代圣贤、侠义和肖像,黄少强、赵望云画农村人物,惟蒋兆和与丰子恺以人道情怀和批判眼光描绘城市人物与生活,体现了一种新倾向。50 年代以降,艺术创作成为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工农兵成为画面主角,出现了叶浅予、李斛、黄胄、杨之光、方增先、王盛烈、程十发、刘文西、卢沉等一大批人物画家。他们画舞台人物、领袖、农民、战士或少数民族妇女,极少画普通的都市人群。凡涉足城市题材,也只画工人、干部、劳模,并且是清一色的正面歌颂与宏大叙事。在“舆论一律“ 的规定性语境中,在“

3、你不歌颂无产阶级就歌颂资产阶级“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中,画家们失去了对生活和艺术独立思考的权利。他们的歌颂常常是真诚的,但也真诚的用千篇一律的粉饰性话语掩盖活生生的现实真实与思想真实。有着复杂思想与人事背景的都市生活不能进入他们的画面,乃情理中事。新时期以来,画家逐渐获得了个人选择与创造的自由,都市景物和人群开始映入他们的视野,但一般中年画家不可能迅速改变他们熟悉的农村或山水花鸟题材,开拓城市水墨新局面的历史使命落到了一代年轻画家肩上。他们是朱新建、李孝萱、王彦萍、黄一翰、李津、刘庆和、纪京宁、郑强、王颖生、邹建平、邵戈、钟孺乾、韦红燕、刘彦等等。一些探索抽象水墨的画家如石果、阎秉会、王川、方土等

4、,也表现出对现代都市心灵与文化现象的关注。可以说,主要肇源于山林自然与农业文明的水墨艺术,正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与现代都市结缘,成为以都市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现代文明的一个独特景观。二、障碍以水墨表现都市人生与景观,存在着诸多障碍。在障碍面前,许多人或望而生畏,欲进又退;或浅尝辄止,绕开而去;或停于表层,无法深入。1、观念障碍:以为水墨向来面向造化自然,不宜描绘喧嚣的城市人群和沉重的水泥建筑;以为水墨向来倾向于怡悦性情、悠闲把玩,不宜也不必去表现严肃的主题,沉重的思想。但已有的成果表明,水墨形式蕴藏着表现都市生活的巨大潜力,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实践、探索和开拓。2、习惯障碍:习惯于既定题材,既

5、定画法,既定风格,既定受众。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跨越习惯不仅困难,而且危险-可能失去既得的一切。习惯是一种满足,一种惰性。不能克服对艺术的习惯态度,不可能有突破与创造。3、批评障碍:对于都市水墨探索,我们缺乏充分的支持与研究。时下评论多炒作多追踪时髦,缺少独立的提问、分析和判断,消解了批评的意义。有洞察力和历史眼光,谙熟水墨艺术,独立、客观、尖锐又有包容性的批评,是催生都市水墨艺术的强大动力。4、环境障碍:当下环境的特点之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力,许多有益的都市水墨探索至今不被一些官办展事所接纳。特点之二是,以商业为本质的大众文化席卷而来,使都市水墨向着市场的需要转变,迅速失去了

6、应有的人文关怀,失去了批判性的功能。5、语言与技巧障碍:现代都市展现的新人物、新衣扮、新情感,新生活方式、新人群关系、新器物、新家居环境与工作环境,是传统水墨画不曾面对的。其既定语言和技巧不够用、不尽适用,而要移植、改造和创新它,又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有所创造与建树,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如何在传统语言方式与技巧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营养,而不是简单地用西方画法取代它,是最大的难题。有障碍才有难度,有难度才能考验出画家的决心、力量与水准。水墨艺术的现代性与现代化,不能只是缥缈的海市蜃楼,也不能只是一种形式手段的翻新,而必须实在的面对现代中国人,尤其是都市人与都市生活。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画家创造性的领

7、域,可以描绘,可以抒发,可以画人,可以写景,可以具象,可以抽象,可以正面写,可以侧面写,可以颂美,可以调侃,可以揭露,可以批判,可以描述心理幻觉,可以刻画赤裸裸的生存状态,可以喜剧,可以悲剧,也可以悲喜剧。当然,实践探索会不断遇到新障碍,不断克服它们的过程,也就是水墨画不断焕发新生机、新生命的过程。三、新经验新时期的都市水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经验呢?试以若干个案,略作分析。朱新建:面对情与性的真实朱新建是新时期最早表现都市人形象的水墨画家之一。他最初为金瓶梅作插图,进而独立描绘潘金莲式的士女们半裸或全裸着入浴、假睡、乘凉、玩耍、自恋、思念、挑逗种种情态。其写意式形象,简约而传神,一条线画到

8、底,松秀、生涩而又微微颤动,与所画人物情态十分吻合。这种新的趣味与其亲近人性的精神指向,在 80 年代初很快产生了影响,赢得了声誉。朱新建进而描绘现代都市女性,但他所关注的不是这些女性的职业、身份、学历、社会活动和家居生活,而仍只是描写她们个人意绪情态,诸如怀春、思念、感伤、爱欲等等。他巧妙地把卡拉 ok 歌词题在画上,以增强作品的大众性和娱乐性。朱新建以秦淮才子式的笔调对小脚女人和挑逗性裸女的刻画,在得到诸多肯定的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他率先以水墨画的形式直面情爱、性爱这个基本的人性真实,对现代假道学和禁欲主义具有一种嘲讽和解构的意义,而他对人生与艺术的“玩

9、“ 的调侃态度,也是对文革时代工具人生与工具艺术的反叛和否定,并对城市水墨(如李津等)面向人的真实产生了极积影响。他的作品进入市场后,一些人纷纷摹仿,画性感的小脚女人一度成为时髦,本来具有批判意义的倾向竟迅速转化为低俗的视觉享乐主义。这令我们认识到都市艺术的脆弱性和易变性 。李津:揭示个人生存状态李津是毕业于天津美院并留校任教的青年画家,80 年代前期曾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其画风和艺术趣味与南京的“新文人画 “有一定联系。后参加援藏,获得了艺术上的灵感,对西藏人保留的原始生命力及密宗艺术颇有感悟。其最初的作品,也是以西藏题材的写意水墨为画界所注意的。90 年代以来,他转而以工笔和写意两种方法,

10、描绘非常个人化的都市与家庭生活场景,描绘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慵懒和富于性意味的亲昵,或以肖像形式刻画那些衣服裹不住丰腴肌脂、俗艳得有点酸丑,却没有丝毫羞涩感的都市女子。与朱新建相比,李津笔下的人物更家庭化、生活化,也更具私密特征。他画中的男主人公常常是他自己,女主人公的模特儿则常是他的太太。从某种程度说,他的画源自他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体验。这些人物再也不能用“ 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好人“ 与“坏人“的模式来辨识,他们永远告别了一脸的严肃、一身的崇高或一副圣徒式的微笑。他们就是他们个人,一种感觉到个人真实、个人情绪、个人呼吸、个人疼痛与爱抚的生存状态。这至少是现代都市生活重要的侧面,人

11、生真实的重要内容。 李孝萱:城市心象与梦魇李孝萱也毕业并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90 年代后期,我写过一本题为从写实到荒诞的书(1997 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以解析李孝萱和他的作品这种个案研究方式,来探讨现代中国画。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他的城市题材水墨。李孝萱是从海滨小城镇来到天津这个大都市的,由于特殊敏感的气质,特殊的个人经历与家庭际遇,产生了创作都市水墨的欲望。他笔下的都市人物与景观,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我称之为“城市心象“ ) ,但又与画家对现代都市人事和人情关系的观察体验分不开。在一幅名为都市众生相作品里,画了似乎是世纪前期的城市景象:拥在一起的恋人,毫无羞耻感的裸女,悬在半空的壮汉

12、,紧张地抱着方向盘的司机,在汽车之间的跳跃穿行者,笑着横躺在马路上的怪人,从老式窗子里窜出来的黑猫。人们“ 各做各的事,各走各的路,司机不管交警的手式,警察不看地上躺着的人,亲爱者自相亲爱,愤怒者自相瞪眼,悠闲者只管迈着悠闲步但作品中冷漠无情的角色们又在整体上构成一种混乱和热闹,以及似曾相识的城市氛围。画面上的荒诞情景当然不是对随处可见的城市视觉真实的摹写,但在荒诞背后却分明包涵着比那些视觉真实更接近真实的东西。“ 这令人想起法国作家加缪在他的哲学随笔中谈到艺术荒诞性时说的一些话,即作品中的人物“与自己的生活分离“,感到自己 “是个陌生人 “,失却了“对家乡的记忆,而同时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

13、“ 加缪这话写于 1942 年,意思说二次大战毁灭了对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信仰,人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因而觉得荒诞。而后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则大多“放弃理性手段和推理思维来表现他所意识到的人类处境的毫无意义“ 。李孝萱不熟悉加缪、埃斯林和西方荒诞派戏剧,他的城市心象源于他经历唐山大地震后对世界的感受, 也源于他对现代都市的心理把握。艺术家可以刻画现代都市的繁荣和美丽,现代都市人的奋斗与休闲,像李孝萱这样表达对都市畸形人生的一种“心象“ ,引起人们对都市异化一面的警觉,也有其深刻性和久远意义。李孝萱都市水墨有多种样态,除了嘈杂、喧嚣、荒诞者外,也有悠闲而幽默、轻松而滑稽者,如

14、一个有着清风的早晨 街巷里的美女 ;奇特而宁静、诡谲而具哲理意味者,如大女人与小男人 女人与思想家 。90 年代后期,他又创作了两件相对写实的巨大作品大轿车 (1995)与股票、股票 (1999) 。前者刻画了一辆公共汽车上的百余人-它透过都市交通的拥挤,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再现了现代都市空间的狭小,以及都市人的时髦、陌生、紧张、焦虑诸种生命样相。后者描绘股票市场的热闹景象-控股人、炒股人、得中者、失败者以及他们的忙碌、兴奋或绝望。向市场社会转型时期的都市生态,在这幅巨制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我曾在一篇梦魇:城市心象 (1993)的短文中曾说:“李孝萱对生与死、人界与冥界、善与恶的直感有时化作一种城

15、市景观-楼房、街道、栖息于四角天空下的众生相 在这里,一切都有些异样,有些偏离了正常的感觉与准则。木然的脸相,大小不一的手臂,残缺的身形;人有动物的模样,动物有人样的表情,猫似山羊,女人像男子汉。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见的充任某种社会角色的面具消失了,表面的喜笑怒骂和一本正经被撕碎了,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燃烧的灵魂,一种极端的心态,以及被这种心态所染过的世界。内在的狂热、孤愤、不安和世间的冷漠、虚伪、丑陋、怪诞、滑稽交织在一起,赋予画面强烈的冲击力。在文革魔影还不曾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新的社会运行秩序尚未健全的中国城市,正空前显示着它的朝气、发展、残酷和纷乱。因唐山大地震和诸多亲人离世带来人生无定

16、感的李孝萱,不仅把特有的生命感受投射到他的城市绘画,也以绘画形式真切触摸到了的现代都市表层下面的精神荒芜和空虚。“李孝萱都市水墨对绘画样式和语言的探索,同样值得注意。他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写实功底,又对传统绘画尤其笔墨方法下过相当功夫,能轻松地把表现主义的夸张变形,超现实主义的幻想和传统的笔墨方法融为一体。后者尤其值得注意-在六尺、八尺、丈二乃至更大的生宣上画人物、楼房、汽车,缺乏用笔的方法与力度,就没有支撑力、单调无味。在这方面,李孝萱的体会是:既要有传统笔墨功力,又要能变革它。与李孝萱在题材、风格和意义指向上有某种相似性的画家,有刘庆和、邵戈等,但他们又有具体的个性与经验,限于篇幅,这里不具

17、述。王彦萍、纪京宁:女性生命体验王彦萍最初多画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但表现她非常个人化的视觉感受与内心经验。90 年代以来,她转向刻画都市个人生活场景,如画室、歇息、洗浴、母子、沉思、娱玩及自画像等。她笔下的人物与环境十分和谐,空间处理与人物造型有时像巴尔蒂斯那样自由,那样有梦幻性;有时又像近距离写生那样真切具体。作品主人公大多为青年女性,最多是画家自己-她和她们都敏感而内向,或者欢悦平静,或者低沉寂寞,或者紧张焦虑。王彦萍是一位善于用色彩诉说心灵的画家。她创造的人物与画面的色彩似乎有某种天然的生命联系。90 年代前期,她“多以蓝、红对比为基调。蓝与墨的交混或并列显得沉凝而幽寂,像无底的夜空一般,

18、红色则跳动着,或掺杂于蓝、墨色中,变成让人难受的紫色调。这些加上错位的时空,没来由的光暗,构成似超现实主义的幻境,使人过目难忘。“ 90 年代后期,又出现了轻快而明亮的黄色主调,单纯而宁静的蓝色主调,浓艳而热烈的红色主调-它们与画家 90 年代后期的生活相对欢愉平静是一致的。近几年来,她的作品受到国内外艺术界更多的关注,尤其赢得了欧洲观众的赞美和喜爱,这与她以细腻的笔调、强烈的色彩刻画个人生命体验,感性地呈现出女性心理世界的丰富和奇异有绝大的关系。如前所述,关注个人和对个人化艺术体验的强调,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现代都市人生和都市水墨的一个突出特点。 纪京宁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

19、系,也是一位擅于描绘自己和自己周围生活的女画家。她的个人经历相对平静,没有王彦萍那么曲折复杂。她的作品,能对女性生活情状作诗意的描绘,画面洋溢着又甜蜜又困乏又平淡的意味,风格的质朴而雅、淡远而厚,一如其人。纪京宁曾问画于周思聪,不免受周氏晚年幽淡静谧画风的影响,但周思聪借助高原人物风情画寄托的超然情怀,大抵属于历经浓烈和痛感人生之后的平淡与孤寂;纪京宁直接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之所感,于平淡沉静中含着劳顿、欢愉与浓烈。前者意在酸咸之外,清苦淡远;后者意在酸咸之中,似远又近,弥散着躯灵一体的生命气息-这正是现代都市生活的特质。和王彦萍一样,纪京宁坚持笔墨方法,追求表现上的生拙、稚真和厚重,同时又借鉴西

20、方现代绘画的造型与构成观念,适当变形。与王彦萍不同的是,纪京宁把水墨墨白置于首位,不像王彦萍那样重视色彩,同时,她喜欢近距离刻画人物,而把空间环境的刻画放在其次。二人都强调笔墨的书写性,而不以制作统领描绘。王彦萍多积墨,纪京宁则把勾染与皴擦结合起来。她们都重视传统,但都看不到简单袭用的旧程式,没有酸腐的旧文人气。对于人物刻画,王彦萍强调变形,捕捉一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感觉,纪京宁看重形体刻画-一方面将其简化,突出雕塑般的整体感,一方面又强调姿态动作的生活化。两人都不以笔下形象的“漂亮好看“ 取媚大众,也不故意追逐时髦的怪异与丑陋,人物的变形,都自然得像是自然生出的,没有一点做作。此外,她们也

21、不标榜女性主义,但她们在水墨(及彩墨)画中所显示的艺术才华和能力,她们所创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世界,都足以使男性艺术家和整个艺术界刮目相看。黄一翰:城市“新人类“的反讽黄一翰是广州美院国画系画家,广州“卡通一代“ 的倡导者与主要代表。 “卡通一代“指所谓“新人类“-影视文化培养起来的一代人,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卡通片、游戏机、流行艺术以及各种快餐文化的消费者。其外表、行为和内在世界都有别于他们的前辈。有意思的是,无论在年龄、生活态度、衣着打扮各方面,黄一翰都不属于“卡通一代“ ,他倒是像个厚实的农民,一点也不时髦。这就是说,他用水墨、色彩或借用通俗视觉画片来塑造的“卡通“ 世界,并非出自个人的都

22、市生存体验,而是出自对都市新人类即“他者“ 的冷静观察。对于水墨画来说,这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主题和形象:没有了传统水墨艺术的图式、情境和趣味,有的只是常见的卡通广告、美女、机器人之类,光滑、鲜亮、俗艳,没有个性,没有灵魂,但有机械生产与复制物的全部特征,包括表情,一眼即可看出是制造出来的。画家对市场文化、大众情趣、流行风格的调侃乃至反讽态度,是能够清楚感觉到的。在艺术上,画家明显受到了波普艺术的启发,能觉察到安迪沃霍尔的影子。虽用了水墨“语言“ ,但远不如色彩语言更与主题相契合;笔墨情致和韵味所具有的自然意味和表现力,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画家有必要坚持水墨方法吗?上述诸例,虽不能涵盖城市水墨画的

23、各种经验,但其创造性、活力与代表性是显而易见的。他(她)们都远离了半个世纪以来流行的宏大叙事态度和英雄主义主题,转向对个人生活、个人心灵、个性体验、个人观念的关心;远离了曾长期主宰中国画坛的写实水墨模式,转向对个人艺术趣味、艺术图式和艺术风格的追求。宏大叙事与英雄主义主题仍有它的意义,写实方法也仍有它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正是上述转化,才使水墨画家远离了政治支配下自我欺骗和相互欺骗的尴尬,逐渐实现艺术对生活真实与人性真实的价值回归,走向艺术的多元化。但应看到,这些有独立精神与艺术追求的城市水墨,与讲实利、效率和成功欲求的当下潮流相去甚远。作为现代潮流的流行艺术本质上是城市大众的消费艺术,它们唯美的形式诉求,虚拟的情感渲泄,都以迎合大众趣味的娱乐性而非追问生命意义的精神探究为鹄的,它们泯灭艺术个性的、无法摆脱的复制性,都是为了赚取商业价值。在向市场社会过渡的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失去了工具论时代所拥有的话语权力,转而与迅速生成的消费性流行文化并肩携手,构成工具性、娱乐性并行不悖的主流艺术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里,具有独立精神与艺术追求的都市水墨没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但它的生命前景和价值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当努力保持它的独立性,深化它的追求,关注它的发展,把它纳入关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学术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