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念我的父亲诞辰 120 周年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他的学识渊博,淳朴善良,热诚的性格,他酷爱读书,擅长书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一生严谨治学,热爱祖国,忠诚为他人,为民众服务。廉洁从政,勤奋工作,曾得到他的顶头上司,中国教育家,何思源先生的多次称赞。 (很可惜,他与何先生的生活照片和工作照片均在文革期间毁掉。也是因为我七叔,因保存与他的恩师胡风先生的生活照片,于年反胡风时,打成胡风分子而被学校迫害致死所以凡是我父亲的遗迹全部毁掉以免罪上再加罪回想起来十分痛惜) 。我的父亲,对内孝敬老人,兄友弟恭,对邻里则友善和睦,乐于助人,对朋友则肝胆相照,言而有信,特别是他的耿介拔俗的学人风
2、骨,超人的智力和高尚的民族气节,远近无不称道。他的谆谆教诲,依然响在耳畔,音容笑貌和一幕幕感人事迹,如影历历,使我一生永难忘怀。今日父亲诞辰之际,我百感交集,现略述其生平片段,作为我们及子孙后代永恒的追思和怀念。回首往事,诸弟虽已年过古稀,但当时尚年幼,未能记忆,望二姐及三妹以后再作补充。父亲生于年八月日农历月 ,满清末年,帝国列强侵略,战乱纷呈,民不聊生,国家和民族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当时我家从曾祖父前就很贫寒,但以耕读传家相继,祖父兄弟二人,才智出众 ,书法尤其著称。自幼寒窗苦读,先后应试,一举都考中了秀才。大伯父又在祖父的精心培育下,岁就又考中了秀才值时我家就成了闻名一时的父子三秀才之家祖
3、父为远近著名的学者父亲自幼年起,就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中,经祖父的严格教诲,熟读四书五经等大量古典书籍,及历代科举范文,手抄本数十卷,皆诵之再诵。少年时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晚上没有余钱买油点灯。只能昼读而夜诵。因祖父喜爱书法后被称为晚清国家级书法家 ,他的众多弟子都是书法家。我父亲自少年就写成一手好毛笔字岁时满清被推翻已废除科举考试。祖父把父亲送入县城高等小学读书,同年考入兖州第八中学,一年后并入济宁,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二部,本科毕业后,分别在济南、藤县、济宁等地学校任教。又任滋阳县劝学所长。值时,军阀割据,整个形势很不稳定,有时一年变动数次工作,但大多都没离开教育本行。至年秋
4、任滋阳县督学,半年后改任教育局长。一年后局改科,教育科为第五科,约二,三年后教育科又改为第四科。 (这段时间正是军阀韩复渠统治山东省,但他很重视教育, “不能拖欠教育经费”就是他首先倡导的。委任教育家,何思源先生为山东教育厅长,聘请梁漱溟先生等兴办农村建设及教育等) 。我父亲在此任上,奋力工作,廉洁勤政,开始在农村兴办公立小学等,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民众教育事业上。但好景不长,约在年底日本鬼子就侵占了山东。很快滋阳县也陷入日本帝国的铁蹄之下。我的父亲归田隐居,并不断参于敌后抗日活动。自我的祖父去世不久,我父亲兄弟四人的大家庭就分开了。我父亲回家后,就在农地里干活,但不谙农业技术,我们姐弟们幼小,
5、因此农作物收成很低,生活比较拮据,但能艰苦度日之后,不断地有一些人出面劝说,给日伪政府干点事,能得到丰厚的报酬,日伪政府也曾派人用金钱诱惑,甚至用威胁手段,让出任伪教育局长,都被厉声拒绝,大骂汉奸可耻!年复一年,清贫度日一些有点学识的人,多耐不住饥贫,而投靠日伪干事,收入可观,一位近亲叔叔,自幼曾和父亲在一起读书,感情十分融洽,分家后,叔叔上北京大学时,父亲给以经济支助,如同亲兄弟一样,叔叔在那时节,就耐不住寂寞,竟投靠日伪政府干事,且很得意他对父亲的坚贞不屈,誓死不当汉奸的风骨,不以为然有一日,他亲临我家,劝慰父亲,曲折委婉地说明我们目前生活的艰辛,出去干点事,能养家糊口,但父亲坚决反对当汉
6、奸开始时还是低声小调,逐渐大声吵了起来,我母亲听到后,想出来劝解,见父亲十分震怒,拍案而起,大骂汉奸可耻,并把叔叔逐出叔叔大声告诫父亲:等着吧!你守节操,没有人给你立节孝碑!没有人给你二百钱” 后来,这个告诫铭言成了一些人告诫父亲的口头禅了有一年,大约是腊月中旬,父亲领着我进城,我那年九岁,伙同后街的中亭,岑亭,张三,等贩粮和卖柴草推车担担的四五人一起前往接近兖州城时,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了兖州为古老城市,四周城墙高耸威严,北大门不开,只有东,南,西三个大门开放,进出南门的人很少,因兖州东面没地盘,故进出西门的人多,特别是那时年关切近,进出城买卖的人就更多城门上鬼子兵把守很严并有严格的规定我们中国
7、人是亡国奴,凡进城者,必须先对守城的鬼子兵,进行立正,脱帽,一鞠躬后,才能进城,否则就不能进城,并加以严厉惩罚,值时,我们一行五,六人到了城门,看到挨城门南侧并排坐在椅子上的五个鬼子兵,全副武装,下身高筒皮靴,耀武杨威另外下面有两个站着的鬼子,背着长枪上刺刀样子十分凶恶,我们都按规矩鞠了恭,父亲却在我们一行人的北侧昂首而过,不给鬼子低头,被两个鬼子发现,立即怒吼不准通过,并持枪飞奔过来,扯住父亲的衣服,不让通过,另一个鬼子刺刀冲着父亲,说是要到宪兵队的干活,我们的一行人都解释说已鞠躬了,张三说我担的柴货高,挡住了,你们没看见,这时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城门快挤的不通了,两个鬼子拉扯着父亲要到日本宪
8、兵队,我吓得哭了,抱住父亲不让日本把他带走。但进城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这时我的们同行人把日本人的手抓住,请求让他松开,好叫父亲重新再鞠躬,两个小日本刚一松手,马上就被拥堵的人们,把父亲挤到一边去了,接着又一阵挤拥高峰,父亲已无影无踪了。小日本怒吼了一阵,才怅然挤回。好险啊!若进了日本宪兵队,就生命难保了之后,父亲告诫我们,咱们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决不能给小日本低头我的父亲是严父亦是慈母我们的家教非常严,平常只要父亲在家,我们姐妹谁都不敢打闹,吃饭不准说话,每天安排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父亲在家的那几年,我们姐妹都没有到外地上学,在家受父亲的教诲,晚上,母亲和姐姐在一个小油壶灯下,做针线,哥哥也
9、凑在灯下念诗书,听父亲在暗处给讲解诗文四书中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印象最深。我虽然听不懂,但每次都愿意听,父亲背诵四书五经,了如指掌。 我幼小时,父亲最喜欢爱用胡子扎我的腮帮子亲我,叫扎胡子,可我却怕疼,不愿意让扎,一天不知扎多少次。由于父亲书法很好,那些年给外地写的石碑不少,现多已损坏,本地张刘村,尚留有一統碑,字迹完整清秀保护的很好。每到春节前,到我家求写春联的人很多。我家的春联每年都是新词,如大门上写的“为迎春色多植柳”下联是“因防年贱便栽榆” 。我小弟励生,坐的幼儿车的对联是:“孔明逍遥车,励生快乐园”,牛屋里是:“大牛已买去,小犊待价沽” 。联句的对仗工整,平仄,也很适宜。识
10、者,无不感到新奇而风趣。父亲热爱京剧,喜欢马连良的借东风,文昭关,及四郎探母,我家有用手摇的留声机,也有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的唱片;每赴田耘籽,或荷锄归来的路上,经常哼着京剧如: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本是卧龙岗等,1945 年秋,刚过完父亲的生日,突然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十分惊喜。兴奋地彻夜难眠,凶恶的鬼子,终于投降了。中国人民再不是亡国奴了。第二年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到省城寻旧时师友,想为国家再作点工作,但投师无门,靠友无边,盘缠花光,不久,被沦为难民,为了生活,被收到济南第一难民所,每天早上能分到一个玉米面的金字塔窝窝,中午,晚上各两个,父亲的胃不好,晚上只能吃一个,我俩又可多吃半个,
11、不久我被收入贫民子弟小学读书,哥哥在机关找了个勤务工作,暂时都有个吃饭的地方,我的学校里吃住条件还可以,可离父亲和哥哥都很远,步行需两三个小时。背乡弃井,举目无亲,不知哭了多少次。每到星期日,我必须到难民所找到父亲,他总是抚摸着我的头,问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老师教的情况,学习的情况等。按说父亲不会做针线活的,我穿坏了的小褲、褂,却都是父亲借针线缝补好的。下午,到回校时候了,父亲总是抓住我的小手,送到难民所的大门口,把小手抓了又抓,再松开,才让我慢慢走去,当我走的很远,要拐弯时,再回头看父亲仍在那里张望着。我的泪水像涌泉一样,不能遏制。不半年,父亲被选为滋阳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相当于人大常委会”主
12、持工作。而回兖州。仅一年多的时间里,父亲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政策,不断提出批评,为民申辩。如抓兵,抢粮等,但政府已腐败无能,军人掌权,已无力回天,很快彻底垮台,兖州解放。以上片段,时刻萦绕在我的脑际,作为永远的记忆。对后人的启迪 父亲的一生,艰难困苦,坎坷曲折,但他自幼勤奋,刻苦读书学习的精神,他的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高尚的道德修养,使我们后人永远难忘。在最后的年月里,经常谆谆教导我们,为人要诚实有信,再就是必须读书,历代高官只一时荣,为富不过两代,必定沉沦败落,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千真万确的子孙后代勿忘读书,我的祖父也有这样的嘱咐,这就是我们优秀传统家训。我的母亲也经常说:
13、“为人不读书,强似喂菜猪” 。知识改变命运,任何知识都是先继承前人,而后吸收,发扬,创造,前人的经验主要是从书本上得到,好书必须诵之再诵,熟之再熟,他就是这样做的。他还经常嘱咐,要写一笔好字,字是脸面,不管学问大小,先给人家一个好的印象。我的两个哥哥都在 12 岁时,就能写一笔好字。父亲,满腹经纶,教书育人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办教育时,勤奋节俭,廉洁奉公。为社会,为民众,努力奉献。为群众乐善好施,我家庭却是一贫如洗,他的慈祥公正之德,人所共尊。对子女更是费尽心机,为我们弟兄五人以后的安身立命,日夜超劳。他在临终前最怀念地是我体弱的母亲,将如何拉扯我们都还幼小的兄弟姐妹,没有了父亲我们将如何
14、生活?但为亡国贱俘,身陷囹圄,屈辱何时为止?子女要再受牵连将如何处置?又正值中秋佳节倍思亲之际,思前想后,痛心疾首,撕心裂肺,忍疼割舍亲人、幼子,含着悲怆而痛心的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我的母亲茹苦含辛,历尽人间万般苦难,才把我们都抚养成人,各自成家父亲啊!您是堂堂正正的好人,学者.为社会为民众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您的功绩,大家都会认可的,短时的挫折永远过去了.您带走的遗憾,早已烟消云散了.您和母亲在天府之国里,应该心安理得,逍遥自在,用心保佑您的子孙后代们,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值得您欣慰地是,我们(您的子女)都生活的很好,孙辈也都已安身立命,正如哲学家,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所判定的:“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今后将会更好” 三儿子维友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