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直流电桥原理在进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实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直流电桥的相关知识。电桥电路有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两种。电桥电路的主要指标是桥路灵敏度、非线性和负载特性。下面具体讨论有关直流电路和与之相关的这几项指标。一、 平衡条件直流电桥的基本形式如图 1-1 所示。R 1, R2,R 3 , R4 为电桥的桥臂电阻,R L为其负载(可以是测量仪表内阻或其他负载) 。当 RL 时,电桥的输出电压 V0应为V0=E( ) 4321R当电桥平衡时,V0=0,由上式可得到 R1R4=R2R3或 (1-1) 2图 1-1式(1-1)秤为电桥平衡条件。平衡电桥就是桥路中相邻两桥臂阻
2、值之比应相等,桥路相邻两臂阻值之比相等方可使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为零。二、 平衡状态1.单臂直流电桥所谓单臂就是电桥中一桥臂为电阻式传感器,且其电阻变化为R,其它桥臂为阻值固定不变,这时电桥输出电压 V00(此时仍视电桥为开路状态) ,则不平衡电桥输出电压 V0为2V0= (1-2)ER341214设桥臂比 n= ,由于R 1R 1,分母中 可忽略,输出电压便为12R1V“0= ER341214这是理想情况,式(1-2)为实际输出电压,由此可求出电桥非线性误差。实际的非线性特性曲线与理想线性曲线的偏差秤为绝对非线性误差。则其相对线性误差 r 为:r= = = (1-3)0V121Rn11由此可见
3、,非线性误差与电阻相对变化 有关,当 较大时,就不可忽略误差了。11下面来看电桥电压灵敏度 SV 。在式(1-2)中,忽略分母中 项,并且考虑到起始平衡条件1R,从式(1-2)可以得到4321RV0 (1-4)12)(RnE电桥灵敏度的定义为SV = = (1-5)10R1 En2)(当 n=1 时,可求得 SV最大。也就是说,在电桥电压 E 确定后,当 R1=R2,R 3=R4 时,电桥电压灵敏度最高。此时可分别将式(1-2) 、 (1-3) 、 (1-4) 、 (1-5)化简为3V0= (1-6)1124REr = (1-7)112RV0 (1-8)14ESV = (1-9)由上面四式可知
4、,当电源电压 E 和电阻相对变化 一定时,电桥的输出电压,非线性误差,电压灵敏1R度也是定值,与各桥臂阻值无关。2差动直流电桥(半桥式) 若图 1-1 中支流电桥的相邻两臂为传感器,即 R1和 R2为传感器,并且其相应变化为R 1和 R 2,则该电桥输出电压 V00,当R 1=R 2, R1=R2,R 3=R4 时,则得V0= 12E上式表明,V 0与 成线性关系,比单臂电桥输出电压提高一倍,差动电桥无非线性误差,而且电压灵1R敏度 SV为SV = E21比使用一只传感器提高了一倍,同时可以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3.双差动直流电桥(全桥式)若图 1-1 中直流电桥的四臂均为传感器,则构成全桥差动
5、电路。若满足R 1=R 2=R 3=R 4,则输出电压和灵敏度为V0= 1RE4SV = E由此可知,全桥式直流电桥是单臂直流电桥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的 4 倍,是半桥式直流电桥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的 2 倍。5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KR式中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 应变灵敏系数,=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R L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
6、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4。图 11,图 12 是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采用三个运放构成的仪表放大器,后面的放大器将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进一步放大。R28 是电桥的调零电阻,R42是整个放大电路的调零电阻,R29,R40 调整运放增益。仪表放大器因为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能力好而作为电桥的接口电路。其增益可用下式表示:A(1+ )2930R图 116图 12三、需用器件与设备:1.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台;2. 应变式传感器;3. 砝码;4. 跳线;5. 350 电阻;6. 万用表(自备)
7、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图(2-1)所示,应变式传感器已经装在传感器试验台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上的R1、R2、R3、R4 接线颜色分别为黄色、蓝色、红色、白色,可用万用表测量同一种颜色的两端判别,R 1=R2=R3=R4=350。7图 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 接入电源,拨通电源开关,将实验模块板调节增益电位器 R29 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电路板上的 TEST1 与 TEST2)与地短接,输出端 OUT 与电路板上的 IN1 或 IN2 相连,调节电路板上调零电位器 R42,输出的电压读数为零,关闭电源。 (注意:当
8、R29、R42 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一直到做完实验三为止)3. 电路板上的 R25、R26、R27 接入 350 电阻,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 R1接入电路板上的 R24,作为一个桥臂与电路板上的 R25、R26 、R27 接成直流电桥。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 R28,使电路板上的 TEST1 与 TEST2 之间输出的压降为零。4. 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电压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电压值,直到 1Kg 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 1-1 中,关闭电源。重量(g)电压(mv)5. 根据表 1-1 计算系统灵敏度 S= (输出电压变化量与重量变
9、化量之比)和非线性误差:WU 1=m/y F。S 100%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 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 1Kg。五、思考题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 (2)负(受压)应变片 8(3)正、负应变片均可。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二、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U02=EK /2。测量电路同实验一。三、需用器件与设备:同实验一。四、实验步骤:1. 传
10、感器安装同实验一。做实验(一)步骤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2. 电路板上的 R25、R27 接入 350 电阻,将应变式传感器的红色(或白色)线连接的应变片接入电路板上的 R24,将黄色(或蓝色)线连接的应变片接入电路板上的 R26,与电路板上的 R25、R27接成直流电桥。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 R28,使电路板上的 TEST1 与TEST2 之间输出的压降为零。注意 R24 应和 R26 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实验步骤 3、4 同实验一中的步骤 4、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 1-2,计算灵敏度 S2
11、=U/W,非线性误差 2。若实验时无数值显示说明 R24与 R26 为相同受力状态应变片,应更换一个应变片。表 1-2 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电压(mv)五、思考题: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 (2)邻边。9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应变片初始阻值:R Q=R2=R3=R4,其变化值 R Q=R 2=R 3=R 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U03=EK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
12、差均得到改善。测量电路同实验一。三、需用器件与设备:同实验一。四、实验步骤:1. 传感器安装同实验一。2. 将应变式传感器的红色、白色线连接的应变片接入电路板上的 R24,R27,将黄色、蓝色线连接的应变片接入电路板上的 R25、R26,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将实验结果填入表 1-3;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表 1-3 全桥电路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电压(mv)五、思考题:1. 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 1、R 3为对边)电阻值 R 相同时即 RQ=R2=R3=R4,而 R1R 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2)不可以。10实验四 直流全桥的应用称重实验一、实验目的:
13、了解应变传感器的应用及电路标定。二、基本原理: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测量电路同实验一。三、需用器件于单元:1.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台;2. 应变式传感器;3. 砝码;4. 跳线。四、实验步骤:1. 按实验一中 2 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接通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 R28,使电路板上的 TEST1 与 TEST2 之间输出的压降为零。2. 应变式传感器的应变片接线同实验三;3. 将 1000g 砝码置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 R40(增益)与 R29(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输出电压为 4V;4. 拿去托盘上所有砝码,调节电位器 R42(零位调节)使输出电压为零;5. 参考DRLab 工程测试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关实验力传感器标定及称重实验。6. 把砝码依次放在托盘上,填入下表 1-4。重量(g)电压(mv)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