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4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6234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鹳雀楼优质获奖教学设计 4 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大全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教材简说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第 17 课,作者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次句写目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不远处折而东向,留归大海,一幅壮美的景致通过这十个字凸显了出来。三、四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诗篇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

2、得远的哲理。登鹳雀楼这首诗很多孩子早已熟读成诵、烂熟与心,所以在读准字音上无须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二年级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因为古今文字存在的差异,使学生很难通过诗文中单个的字来理解意思,所以我将诗歌的模糊美与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登鹳雀楼精彩教学设计吧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一(慧园街小学 周红)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二(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晓英)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3、之十一(XA11 无处躲藏)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张旭)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曹春芳)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二(XA11 无处躲藏)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佚名)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佚名)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作者:江苏姜堰 冒正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佚名)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三(南京 金德蓉)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佚名)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执教:安徽省滩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评析:特级教师 胡淑芳)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二(佚名)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大全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执教:安徽省滩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评析:特级教师 胡淑芳)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4、之一 执教:安徽省滩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 评析:特级教师 胡淑芳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

5、质疑 1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 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 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 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 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

6、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自由读。 3 指名读。 4 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 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 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 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

7、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 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 师小结。 【评点】 该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执教:安徽省滩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评析:特级教师 胡淑芳)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张旭)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 张

8、旭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 个生字,会写个字。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个字,并且要认识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

9、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

10、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需要读准、读好的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

11、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间评: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

12、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间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 ()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 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 、()师:诗

13、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张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