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番茄红素的性能与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6214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红素的性能与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番茄红素的性能与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番茄红素的性能与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题目:番茄红素的性能与研究进展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防辐射等生理功能,主要由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提纯,用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测定。随着研究的进展,其商品化必然加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番茄红素,生理功效,提取,测定,前景正文: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玫瑰蔷薇果、 藏红花、黑莓、番石榴、 番木瓜、 棕榈油和葡萄的果实中都有存在,一些动物(如瓢虫)及人体中也有发现,但主要存在于成熟的西红柿中。因其极强的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等作用从发现起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和

2、应用,在商业中有着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番茄红素概述番茄红素的分子式为 C40H56,分子量为 536.85,熔点为 172175 。 它是由 11 个共轭双键及 2 个非共轭碳-碳双键构成的直链型烃类化合物。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结晶呈暗紫色,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氯仿、乙醚、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光、热、氧敏感,Cu2+Fe3+可催化其氧化反应,不饱和脂肪酸和棕榈油可促进其被人体吸收1。 其作为商品主要是由成熟番茄提取的混合番茄色素。在新鲜番茄中番茄红素主要是较稳定的全反式异构体,但可因加热等而变为一个或多个顺式体.据研究,顺式比反式更易被吸收,如加热生产的番茄酱就比未加热的易吸

3、收,血清中番茄红素的摄入量大都是经过加热的2。二、番茄红素的生理功效1、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直接清除自由基,甚至可以通过提高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水平来实现。单线态氧和过氧自由基都是体内生成的活性氧,它们均能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比如 DNA、蛋白质或脂质反应,削弱它们的功能,与多种疾病,包括癌症、 心血管疾病以及与年龄有关的网膜黄斑变形的病理有关3。番茄红素是目前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它能接受不同电子的激发,生成基态氧或三重态氧番茄红素,一个三重态氧番茄红素可猝灭数千个单线态氧自由基,其猝灭能力是 VE 的 100 倍。其与脂肪的亲和性使其与低密

4、度脂蛋白(LDL)结合后在血中运行,发挥其强抗氧化作用。据研究,当 VE 与番茄红素同时加入时 LDL 的氧化作用可成倍增加,凡脂肪2组织中番茄红素比例高者,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低4。同济大学医学院戴秋萍等的研究也表明番茄红素可以与抗氧化酶协同作用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由此可见,其强抗氧化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延缓氧化衰老上的应用前景甚好。2、抑制肿瘤作用番茄红素对细胞的转化有抑制作用,它可以增强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从而抑制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5。番茄红素能抑制许多癌细胞(如乳腺癌、肺癌、子宫癌等)的增殖,且其无副作用和

5、毒性。据美国医学院 1998 年对 48000 人的临床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缩小肿瘤,减慢扩散速度,特别是前列腺癌、肺癌及胃癌,如每周摄入两次番茄制品(番茄红素30mg/d),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可减少 34%。3、抗辐射作用番茄红素对放射性辐射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早已为人所知。据研究,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番茄红素含量减少,用致死剂量辐射小鼠,凡口饲番茄红素的生存率明显增加。三、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有机溶剂浸提法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物质,可用正己烷、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作为浸提溶剂,氯仿浸提效果较好,但毒性很大,而以乙酸乙酯作浸提剂可以获得很高的浸提率。江苏科技大学曾有人测

6、得以乙酸乙酯为浸提溶剂,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 55 ,浸提时间 70 min,料液比为 1 7,在此条件下 ,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 0.152 mg/g 番茄滤饼7.2、酶反应法酶反应法利用番茄皮自身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反应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CO2 是最常用的萃取剂。研究表明,在 40 MPa和 25mL min 的 CO2 流速条件下, 可获得 118 mg 番茄红素 g 样品的最大得率6。4、其他方法还有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高速逆流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

7、及基因工程方法等。四、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1、纸色谱法(简单易行)有样品时直接分析,无样品时则可先将分离出的各个组分洗脱,洗脱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扫描,根据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确定样品组成82、薄层色谱法(应用广泛)用极性较低的展开剂展开。可用 28硝酸银甲醇溶液进行显色,斑点颜色在甲醇挥发后会有变化,以此可以区别9。2、其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差示扫描量热法等。五、番茄红素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氧化衰老和肿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番茄红素作为天然中最强的抗氧化剂及它的抑制肿瘤等作用必定会被大力发展。当前我国也已有企业如中粮新疆屯河、新疆中基等企业在开发番茄红素功能性食3

8、品,但由于番茄红素的含量过低提取不便造成产品价格昂贵,成了一种奢侈品,难以走进寻常人家。因此,在番茄红素的提纯的研究上可加大投入,研制新的生产工艺,从而扩大其商品化。番茄红素一定会更好的造福人类。参 考 资 料1 高 志 勇 .番 茄 红 素 研 究 概 况 J.中 国 瓜 菜 .2009( 3) : 42-44.2 凌 关 庭 .抗 氧 化 食 品 与 健 康 M.北 京 .化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2009.(68-69).3 隋 海 霞 ,徐 海 滨 ,严 卫 星 .番 茄 红 素 的 抗 氧 化 及 抗 肿 瘤 作 用 .中 国 食 品 卫生 杂 志 J.2003,15(6).4

9、凌 关 庭 .抗 氧 化 食 品 与 健 康 M.北 京 .化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2009.(69).5 刘仲齐,薛俊,金凤媚. 番 茄 红 素 作 用 机 理 研 究 J.天 津 农 业 科 学 ,2004(3):4-6.6 李 巧 玲 .微 波 萃 取 技 术 在 天 然 食 用 色 素 提 取 上 的 应 用 .j.食 品 科 技 ,2003(10):60 647 王超,张昭. 番茄红素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24(2)8 孙 庆 杰 .番 茄 红 素 的 研 究 D.无 锡 : 无 锡 轻 工 业 大 学 , 19999 陈思呈,吴建璋,李典鹏.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 (6): 589-5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