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5936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你的“美”无处不在三年级经典诵读渔歌子教学反思泰州市海军小学 蔡菲渔歌子是三年级经典诵读材料中的一首词,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这首词,通过描写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的景色,表露出词人悠闲自得、寄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因为去年执教六年级且这首词出现在下册的课本里,所以在本次共同体“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我选择了自以为比较熟悉的渔歌子。在海小同仁们的帮助下,我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案,尤其是得到对诗词颇有研究的李建光校长的殷切指导,我更是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在备课以及上课后的点滴体会:一、 以读代讲,感受诗歌语言美在初次备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词中如画的美景,我花了一大半的时间

2、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进行咬文嚼字的品析、解读、阐释,而整节课的“读”却是流于形式,仓促结束,效果可想而知。仍然记得评课时李校长说的那句话:“在语文教学中,读占据首要地位,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读,追求在读中悟,悟中读。”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在修改时,我确定了用“读” 贯穿起整个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词之美。首先,我在读之前出示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白,读词的第一步是读正确,然后找准停顿点、字正腔圆地读,以此感受古诗词的韵味。接着,在学生品味词中美景后,通过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3、,读出景之美。最后,在体会词人的写作背景后,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读出词人的悠闲自得,提升情感,这时读出韵味就水到渠成啦!二、 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画面美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这“无形画”,发挥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美。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词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生:从白鹭、桃花、斜风细雨、鳜鱼等展开回答。师;如果让你把眼前见到的景物描绘出来,你最想用哪一种色彩画?为什么?生:用青绿色画西塞山、粉色画桃花、还有白鹭和蓝天。师: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五彩缤纷画面,听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师:是啊,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4、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情不自禁地吟唱:(整首词)学生通过想象,将景物赋予生命力,感受到春天的万紫千红,翠绿的西塞山,粉红的桃花,白鹭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鳜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这时学生就忍不住将五官感受到的美通过朗读来表现,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令他们久久难以忘怀。三、 由文引情,领悟诗歌情境美“情”是古诗的根源,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不仅要读出词中画,还得读懂词中人,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引领孩子们质疑“每垂钓,不设饵,渔翁之意不在鱼”后,学生读懂了“独钓春江水”的渔夫,更读懂了张志和追求的这份“悠然自得”。通过渔歌子这首词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在古诗词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着一双充满美感的眼睛认真钻研,潜心挖掘,就可以找出每一首古诗词中独特的美,从而真正使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