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5718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杜振吉。(摘要)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卑 文化自负 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

2、B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4001806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诚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所说:“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1深入研究和揭示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的社会历史根源,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自身的优势和缺陷,确立文化自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文化

3、自卑是一种在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上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自卑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在中国。自殖民时代开始,伴随着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政治事件,西方列强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击碎了国人18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和以世界中心自诩的梦呓,其唯我独尊的民族优越感一落千丈甚至丧失殆尽。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我们在制度上的腐败和无能,也感受到了科技和文化上的落后与不足。其中的每一次民族危机都加重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失望,甚至都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否定,并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中国人在屡遭顿挫

4、中产生了对自身文化认知上的自卑。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在五四运动中就集中表现为对中国文化的彻底否定。甚至产生了对民族文化的罪恶感和赎罪意识。文化自卑最为极端的表现是有的人甚至对中华民族在种族方面的品质也产生了怀疑。在中国这个历来以血缘为根本的宗法道德社会中,国人在潜意识中居然已经发展到对自身血统的鄙视,足见文化自卑程度之深了。眦胡我国近现代多次出现的“全盘西化论”、“全方位西化论”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在文化自卑心理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时至今日,这种文化自卑心理依然在许多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 作者简介:杜振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鲁学刊主编(山东曲阜

5、273165)万方数据量麓昴交J移2011年第4期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虽然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概念,但经济实力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提供强大的支撑。我们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毕竟还处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相对于后工业化、信息化文明。我们的文化从其影响力等方面来说还是一种势单力薄的弱势文化。这也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文化自卑心理。那种认为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观点,以及盲目崇拜欧美文化,幻想或试图通过全盘西化,或完全移植西方文化以彻底改造中国的观点,都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缺少自信的表现,这些观点也是不

6、切实际的、不科学的。与这种文化自卑心理相反,同时存在的是文化自负心理。文化自负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态度上的自满自足和妄自尊大。这种心理的思想根源是“天朝”意识和“中央之国”情结,其特点是为我独尊,从各个角度强调“华夏相对于夷狄的尊贵地位和不容侵犯的权威”,“并最终形成华夏为尊,夷狄为卑的文化等级观念”3。从这种民族本位意识和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出发,认为只能以夏变夷,不能以夷变夏,在文化上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以致自我封闭。正因为如此,当面对外来文化时,往往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加以对待,反而产生对立、排斥和抗拒情绪,固守传统,盲目1:-11i#1-,致使闭关锁国政策占据上风,失去了本应获得社会经济

7、、政治、文化发展和中兴的机会。直到今天,不少人依然保留着一种习惯,世界上一有什么先进的或者进步的东西出现。就有人去查点自己的文化存货。说多少年前我们在这方面就有所发现了,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早就有了,如此等等。与这种文化上的自满、自大和自负相伴随的,往往是文化上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同时,也包含和折射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戒备心理:自我封闭,处处设防。其实,文化自负或者文化自大,在一定意义上,所表现和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极度的文化不自信。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确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不同,文化自信是

8、建立在文化自觉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X,-J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许多的优秀内容和因素,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弘扬。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

9、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蚍“,“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文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嵋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整个世界已经连结成

10、一个整体,成为“地球村”,人类面临着空前的文化整合,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只有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第一,要以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具有资源和家园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宝库。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精神19万方数据2011年第4期量黟局交J

11、支柱、精神纽带和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中华文化是历代哲人探究“天人之道”、“为人之道”,追求“圣人君子”的高尚人格以及“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境界,向往完美人生的智慧之学,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对此,我们理应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不仅展示了我们党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也为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动力和支持。虽

12、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仍然属于弱势文化系统,我们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强国还有很跃的路要走,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兴盛势不可挡,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应该有文化大国的气魄和胸襟。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当代中国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奋、再现辉煌的良好势头”,“只要我们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发展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推进,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13、不断展示新优势、创造新天地,就一定能够使中国文化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历史,在许多方面有着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势,如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主张“天人合一”的观点,注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提倡“仁者爱人”、推崇孝道。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等等,这些思想是西方文化中比较薄弱的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公私关系、义利关系、理欲关系、智德关系等问题上,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智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等人类共生主义的道德理想,是人类谋

14、求20共同生存与发展、和谐与进取、完善和提高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突出贡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发展成为有着更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普世价值也必将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从而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6。当然。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顺应历史潮流。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

15、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Eli传统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只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标准进行取舍和扬弃。这就要求我们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批判、清理、重释与重构,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和成分,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经济与文化强国作出贡献。第二,更新文化观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世界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冲击。“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

16、有所长。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I、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圳1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是经济、政治结构的转型,也是文化结构的转型。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们交往空间的扩大,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冲突不可避免,只有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相互理万方数据兰籀与之f2011年第4期解,以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对

17、待外来文化,相互学习与借鉴,自觉地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共生与繁荣,并促进自身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文化的发展就是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因此,文化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和传播。任何由于担心全球化会带来文化冲击和消极后果而主张文化上闭关自守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眦71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努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文化自省和自我超越,才能保护和发展自身文化。“历史证明。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

18、的合理内核,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巾3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它同样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内部结构,不断变革和发展自身的内容,以适应世界文化的潮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保护来实现,而是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从自身的现代化中寻找自我发展的力量。只有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使传统文

19、化在现代社会、在现实生活中迸发出新的活力。才不至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失去自我。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因为它“既能成功地将它的文化扩散出去,又能始终真正地、完全地吸收与它接触过的异己的文化,使它与自身合为一体”“。在对待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现代新儒学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辛亥、五四以来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现实和学术土壤上,强调继承、发扬孔孟程朱陆王,以之为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的根本精神,并以它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近代思想(如民主、科学)和西方哲学(如柏格森、罗素、康德、怀特海等人)以寻求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

20、等方面的出路。这就是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曲3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地汲取和吸收包括外来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和文明中的优秀成果。才能不断发展,也才能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多元文化的存在为不同文化对话、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必要和可能,这种对话、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同文化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生成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相互吸收和借鉴彼此的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是提升和丰富自我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和转化再造的能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夜郎自大、自满自足、故步自封固然是文化发展的障碍,但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也

21、同样不可取。现代化不等于完全西化,吸收和容纳外来文化也必须以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全盘西化、完全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必然会丧失自我,进而丧失民族和国家认同。一种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价值,往往蕴含于它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蕴含于它的独特性之中。因此,我们面对和吸收外来文化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要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多国家多民族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出人头地,自立自强,就必须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发扬自己的民族主体意识,保持其民族的主体性,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持并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优秀的外来

22、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只有通过转化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E13。第三,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创新。“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是否2l万方数据2011年第4期兰笼局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

23、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13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高度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相应的文化自信。因此,文化自信的重建,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切体察、深刻反思和正确把握,而不是靠盖一些青砖黄瓦宫殿式的楼宇,或者提倡穿汉服唐装,让小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就可以实现的。如果说我们现在造一个炎帝、黄帝像,建一个仿古建筑群,就可以重建文化自信或者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文化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我们在深刻认识、体察和科学把握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不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我们都无法与过去完全决裂,总是生活在

24、特定的传统之中,面对某种持续的文化力量。同时,传统依靠自身无法实现自我再生和自我完善,需要富有活力、欲求和热情的人们投身其中,在现实的延传之中实现其开掘和创化。”10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正是在继承与发展、综合与创新中得以延续的。孟苟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两大重镇,“都表现出与时俱进、日新又新的特色”,“孟子表现为继承与发展,苟子则是综合与创新“1”。不断的创新与超越,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的传承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将传统放入博物馆供人瞻仰,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文

25、化融人人们的现代生活。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会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都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Eli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自我超越。推陈出新,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不会在全球化浪潮中失去自我,也才会使传统文化升华为现代文化,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迸发出新的活力。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2中,应当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相关制度规范的设计和建设,培养和确立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6、,引导和激发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u文化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的涉及众多要素的改革,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逐步由浅人深,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突破,其效果是明显的。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创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和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文化创新也会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主旋律。同时,还应当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且围

27、绕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任务和目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战略部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文中也指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强盛。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而且要致力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u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点,以及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彰显了一种理性、成熟的智慧。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要注重硬实力的持续发展,还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

28、“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包含着我们党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新特点的自觉体认,对文化发展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进程中地位与作用的深刻洞悉,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指向与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发展问题不断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为标志对产业的分类;该分类强调的是文化要素中观念系统商品化这一万方数据量麓与太I移2011年第4期变化;该变化标志着文化的完全产业化的完成,表现为一般商品生产、产权商品化和符号生产。,1s目前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一种

29、世界潮流,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扩张,以及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对于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包括在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的供给与配置上,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在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投资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开创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作为政府而言,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强改进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IEI常监管,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快速发

30、展、健康发展”c“。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日益显现出其特殊的重要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不但要勇于“引进来”,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对待和吸纳外来文化;还要勇于“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开辟广阔的空间。这些都有赖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供现实的强大的支撑,同时,文化自信的增强和提升,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输出能力,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凝

31、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中华文化真正“惠及当代、恩泽后人”。参考文献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16)(17)Z2封海清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党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转变J云南社会科学,2006,(5)3秦平春秋谷粱传华夷思想初探J齐鲁学刊。2010,(1)4-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I:6228235王永智论儒家伦理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J道德与文明。200“7。(5)6 罗公利,李玉良试论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J齐鲁学刊。2010,(6)7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J固外社会科学,

32、2003,(4)8王利红张文杰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J道德与文明,2009,(4)Fg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舍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08910朱辉宇传统伦理费源的开掘与创化立足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视网J道德与文明,2010,(6)DI韩振关于孟苟学风问题之辨析J齐鲁学刊,2009,(6)D2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口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13 田卫东。张健文化产业的时代语境厦实践诉求J齐鲁学刊,2009(6)责任编辑:杨义芹万方数据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作者: 杜振吉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曲阜,273165刊名

33、: 道德与文明英文刊名: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年,卷(期): 2011(4)被引用次数: 5次参考文献(13条)1.云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2010(15,16,17)2.封海清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转变期刊论文-云南社会科学 2006(05)3.秦平 春秋谷梁传华夷思想初探 2010(01)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 19915.王永智 论儒家伦理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期刊论文-道德与文明 2007(05)6.罗公利;李玉良 试论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期刊论文-齐鲁学刊 2010(

34、06)7.苏国勋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期刊论文-国外社会科学 2003(04)8.王利红;张文杰 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期刊论文-道德与文明 2009(04)9.李泽厚 中国思想史论 199910.朱辉宇 传统伦理资源的开掘与创化-立足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视阈期刊论文-道德与文明 2010(06)11.韩振 关于孟荀学风问题之辨析期刊论文-齐鲁学刊 2009(06)12.沈壮海 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11)13.田卫东;张健 文化产业的时代语境及实践诉求期刊论文-齐鲁学刊 2009(06)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李

35、晓明.LI Xiao-ming 加强广西地方院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高教论坛2011(4)2. 姜爱东 论社区矫正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期刊论文-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23(5)3. 王哲平.何玲华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期刊论文-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3)4. 卢风 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期刊论文-道德与文明2011(4)5. 邱爽 对语言、言语与美的存在之思考学位论文20116. 卢松 全球传播时代的中国文化自觉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 王书芳.张宏辉.WANG Shu-fang.ZHANG Hong-hui 大学

36、生的文化自觉与大学的文化性格期刊论文-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6)8. 寇清杰 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9. 黄金华.HUANG Jinhua “文化自觉“概念的界定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0. 孙梅.SUN Mei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诉求期刊论文-武警学院学报2010,26(5)引证文献(5条)1.廖小琴 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期刊论文-齐鲁学刊 2012(2)2.宋金花 儒家教育理念与青少年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8)3.宋金花 儒家教育理念与中国文化强国的构建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6)4.胡键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要性、瓶颈和路径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12(2)5.张继梅 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期刊论文-齐鲁学刊 2013(4)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