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动机.ppt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02566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动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动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动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动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动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动机,1、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述2、动机与行为效率3、动机的理论4、意志行为,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的概述,(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 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 2、指向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 如为目标一直努力学习 动机的调

2、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更接近目标。 如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不如意时,调整学习方法。,二、动机与需要,(三)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 需要起源:由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通常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 需要总是指向客体或事件。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发展的源泉。,2、需要的种类(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 人类自然需要的满

3、足方式不同于动物: 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美味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和礼仪。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 如:日常生活用品需要,住房和交通条件需要等。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如: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的需要等。,(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等级, 生理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有力的。 安全需要:对稳定、安全、

4、得到保护、秩序等的需要。幼儿的安全需要很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的等级。 需要的力量: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力量在减弱。 需要满足顺序: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谈到高级需要,但是有时候,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例如有人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需要的满足与健康:低级需要又叫做缺失需要,它的满足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高级需要又叫做生长需要,它的满足则可

5、以使人更健康,更有活力。,优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完整的需要理论。它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发生、发展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需要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看到了人与动物在需要方面是有区别是,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所特有。,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不足: 他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性和人性的自我实现,仍然是受本能论的影响。 他的需要发展模式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一致,例如,有些人虽然缺乏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仍有所创造;有些人为了某种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需要层次理论依据观察和推理较多,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测量指标。,(五)需

6、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孤独时寻找朋友等。,二、动机与行为效率、价值观,(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如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是想减肥,但是不同人选择方式不同。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叫做从属动机。 如,对于努力工作,有的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养家糊口,从属动机是为了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有的人则相反。,通常情况下

7、,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不可偏激。,(二)动机与工作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 Dodson,1908),(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活动效率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在解决力所能及的课题时此效应表现尤为明显;(2)超过一定范围,随着动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活动效

8、率会随之下降;(怯场)(3)在最佳动机水平下取得的活动效率是最好的;(4)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三)、动机与价值观,价值观: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与动机: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它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引导个体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个体对这种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动机就会越强。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1、兴趣 2、信念 3、理想,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一、本能理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9、,(一)、本能理论,1、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2、基本观点:有机体生来具有特定的、预告程序化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对其生存至关重要,并以适当的途径确定行为方向,为行为提供能量。,3、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的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交往、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系统提出本能理论:认为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是本能。认为人类有诸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合群、自卑等18种本能。,4、对本能论的评价,20世纪20年代末本能论开始受到怀疑和批评。 1、本能论不能确切解释行

10、为,对行为有循环论证的现象。 2、本能说过分强调固定的先天的行为机制,而许多行为确实可以通过学习来加以改造(行为主义的观点) 尽管如此,本能论仍在一定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以本能论为基础。,二、驱力理论,武德沃斯的驱力概念:是个体由生理需要(食物,水,性等)引起的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做出行为以达到需要的满足,以消除紧张,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赫尔的驱力减少理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可以供给机体能量,做出行为,需要得到满足,驱力下降。 后来赫尔提出人类的行为还受到习惯的影响,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提出公式: P(有效行

11、为的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 驱力减少理论适合解释生物的机能,但解释不了另一些人类更多需要的驱力增加的行为。,(三)、唤醒理论,针对人的驱力增加的行为,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生理激活的一个最佳水平。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不舒服。,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唤醒水平,低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增加唤醒,高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减少唤醒。 2、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如流行歌曲,反复听后,人们可能会觉得它变得单调乏味。 3、经验对偏好的影响。经验丰富

12、的个体喜欢复杂的刺激。如有经验的音乐家喜欢欣赏复杂的音乐,精通象棋的人更喜欢欣赏复杂的棋局比赛。,四、诱因理论,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凡是对人有吸引力的刺激都可以成为诱因。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针对驱力理论忽略外在环境引发行为的作用,赫尔接受诱因这一外在的变量,把它也作为外在因素之一,改变了自己原来的公式: PDHK(诱因动机) 只有当外在的诱因变成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成为行为的动力。,(五)、动机的认知理论,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等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念。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它们既能

13、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 1、期待价值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把对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认为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对某个目标的期待。期待使个体产生行为获得目标。,2、动机的归因理论,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来寻求行为的内在因素,这称为归因。 海德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果进行归因。归因分为两种: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等。外因是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惩等。 研究者还提出控制点,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两种。内控的人常把成败归为内因,外控的人把成败归为外因。,韦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

14、出: 如果一个新的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不一致,人们容易归为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 如果一致,容易归为稳定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 韦纳还发现,归因会使人出现一定的情绪反应,如成功时归为内因,个体会感到更加满意、自豪。若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则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归因引起的情绪反应,归因 成功 失败能力 能力 无能力 信心 听天由命 自豪 沮丧努力 轻松 内疚 满意 耻辱 松弛 害怕 别人的影响 感激 生气 感谢 愤怒 运气 吃惊 吃惊 内疚 震惊,3、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提出,强调自我在动机形成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能力,也是个体的需要。人们拥

15、有基本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 德西认为只有自我决定行为才是动机行为;非自我行为受外在刺激控制,是无动机的。,4、自我功效论,班杜拉提出自我功效理论: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做出行为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自我效能感建立的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 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

16、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 3、言语说服(言语暗示) 4、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我效能,负情绪则会减弱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5、成就目标理论 目标: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 尼科尔斯和德维克(Dweck,1988)提出成就目标理论,强调成就动机来自个体对成就目标及其意义的认知。 该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成绩目标(目标定位于好名次好成绩)。 不同成就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动机和行为模式。 之后学者又加入趋近-回避概念,形成四种类型成就目标划分。,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原始性动机与习得性动

17、机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动机,依动机的性质,依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依动机的意识水平,依动机的来源,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原始动机,习得动机,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饥、渴、性、睡眠,兴趣、成就、权利、交往,(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生理性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疼痛、母性、性、睡眠、排泄等。 当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生理性动机便趋于下降。,饥饿、渴和性是基本的生理性动机,它们是生物种系存在的基础。 人生活在社会中,生物需要的满足还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母亲对孩子的抚爱,除了本能以外,还有社会责任感等,因此

18、很少有纯粹的生理性动机。,2、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主要的社会动机有:认识性动机(即兴趣和爱好)、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等等。,社会性的动机 1、兴趣 定义:人们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 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做爱好。如对体育、书法等活动的爱好。,2、成就动机 1)、定义: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并超过他人的动机。 如学生希望自己成绩好,名列前茅;工人希望工作出类拔萃;作家希望创作出优秀作品,得到社会承认。

19、2)、成就动机的作用: 成就动机与成就:智商相同的人,成就动机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如同样智商的两个孩子,成就动机高者,成绩可能会更好。 成就动机还影响到职业选择,动机越高,越喜欢开创性、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和职业。,3、权力动机 1)定义: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动机。 具有权力动机的人的表现:健谈,好争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兴趣,并希望说服他人,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 从行为的目标上可将权力动机分为: 个人化动机: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个体常常努力追求物质财富,以此来提高自己社会地位。 社会化动机:寻求权力动机是为了他人,表现为关心社会和他人,希望通过自己的

20、产品影响他人、社会。如敬业的教师,新闻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等。,4、交往动机 定义:指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1、表现: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合作与赞赏。 交往动机满足时,个体会感到安全,有依靠;相反则会感到孤独、寂寞,甚至焦虑、痛苦。 2、形成: 交往动机是一个进化过程,反映了生存需要,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独自生存。 交往动机反映了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要参与劳动和社会生活,必须与人交往。 交往动机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生命早期,要培养孩子交往的技能,动机。,第四节 意志行动,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

21、质,(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指个体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叫做意志行为,意志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作出行动的决定。重在解决动机冲突。 (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要执行意志准备阶段所做出的决定。 执行阶段的自我调节功能: 反复修订自己的行动方案,审定自己目标,检查自己行动的方法和手段,使之与目标的实现更靠近。,(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冲突:在人们的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或以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实现,所以就产生了冲突。 如一位高

22、中生在填报志愿时,既想报A大学又想报B大学,难以取舍,就产生冲突。,冲突的种类,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 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 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者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不想学习又怕挂科。,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 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 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例:想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 如考试期间复习很累了

23、,想休息,但是又没复习完,所以又不敢休息,就产生了这种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例:对比外企和国企的优劣,不知如何选择,(四)、意志的品质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意志的品质。 1、独立性 指个体不屈服于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品质。 与独立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 2、果断性 指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的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3、坚定性 又叫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决定的品质。 与坚定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4、自制力 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的品质。 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