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负增效,中学地理课改新视角【摘 要】减负增效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从科学教育观角度看,是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从“无涯苦海”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实现高效学习;从方法论角度看,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因此,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需要教师科学地导,学生巧妙地学,师生和谐互动。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精简教学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生本”学习模式等方面作简要的阐述。【关键词】减负增效 中学地理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生本教学模式减负增效是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一方面,通过减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
2、通过增效巩固和发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作为教育最前沿的教师,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如何打好这场长期艰巨的攻坚战呢?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一、精简教学内容,是减负增效的前提繁重的教学内容,繁多的教学素材,类同的教辅资料,已成为学生学习的累赘,成为学生减负的障碍。因此,要减负,首先就要精简内容,解除累赘。所谓精简,就是要去粗取精,提高效率。1、正确把握课标、教材、教辅资源的关系课标是教学内容的主线,突出阐述了知识内容,能力要求和学习过程和方法;是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综合体,是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更是教学实践的导航。因此,无论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都应紧扣课标,该详就详,
3、该简就简。如果像传统教学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丰富性,势必重蹈“满堂灌”的后尘,忽视学生体验学习,实践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相背而驰。特别是某些教师常陷入“经验式”教学,新旧知识托盘而出,导致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紧张,学习气氛枯燥,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选材不同,案例有所差异,但作用和目的相同。因此,教学中立足于学生所用课本,讲好讲透,适当让教材生活化,本土化,有利于学生预习、理解和复习,切忌陷入“考教材” ,随意“综合”和机械拼凑各种版本的教材案例,追求宽而全的教学。这样,容易造成教学时间紧张,
4、教学内容重复,给学生的预习、复习带来不便,学习无所适从,力不从心。教辅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一本优秀的教辅是预习、理解教材、复习的好帮手,但过多,过繁,类同的教辅会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在选择或编印教辅资料时,一定以课标为准绳,以辅助学习为原则,以减轻负担和提高效率为目的。2、遵循学习规律,合理安排中学地理学习,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阶段性,延续性和层递性特点。课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详细制定了各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严格按照课标,保质保量完成每个阶段教学任务,学习就会循序渐进。相反,若某个阶段“减负” ,导致某些基础知识遗漏,必然导致后阶段学习负担加
5、重,同样,在某阶段盲目添加内容,也会增加学生负担。例如,初中地理注重地理位置,地理事实等教学,高中阶段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若初中地理没学好,高中地理学习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致使学生学习压力极大。这也是目前地理教学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减负增效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要让学生从传统教学巨大的课堂学习压力和繁重的课后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主动学习、探究、实践学习,教师就要作好以下两点:第一、精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一对辩证统一体。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再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用
6、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讲授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作好知识和技能的铺垫,才能够把时间充分交还给学生探讨、研究、体验和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减负,增加效率。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为突破难关,在课堂上,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利用教学仪器演示地理自转与公转,学生观察昼夜半球的变化,特别让学生注意晨昏线的位置学生根据观察或动手操作,绘制不同日期的晨昏线图点拨:讲解如何在晨昏线图中确定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及变化等,强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经线等的关系,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变化引起的各个要素的变化(如图) 。学生总结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方法,正午
7、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长变化的规律晨昏线摆动太阳直射光线摆动等。这样,深入浅出说明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遵循了学生学习习惯,灵活融入了学生自我观察,探索、研究、总结等自主学习活动,循序渐进,生动和谐,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有效改善了学习效果。第二、精练。练习是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活动。一道精炼的习题,应对所讲内容有概括性,全面性,拓展性,应用性,能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和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讲完气候一章后,我设计一道练习:学生指出各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说明其成因和特点举出各气候的典型代表地区这样的练习,对学习内容有全面的概括,并通过建立模型,让学生对气候形成原因、空间分布、特
8、点等有较清晰的认识,通过练习,巩固和拓展了知识,提高了效率,摆脱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习压力。二、贯彻科学教育观,点拨地理能力,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是科学教育观实践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从大量现成的知识识记中解脱出来,运用智慧的钥匙去打开知识大门,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也是减负增效的必然之路。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学生掌握好“能力”这把钥匙,主要做好以下三点:1、图文转换,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可适时设计图文信息互换,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例如讲到“城市化”时,先根据课本提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农村人口”相关数据,
9、让学生绘制成柱状图或折线图,然后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与差异;再如,讲 “产业转移”时,要求学生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描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与产品销售线路图(如右图) ,并绘制珠三角两个阶段的产业转移图示。再如,讲到混合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混合农业的农事活动时间表和土地利用状况图,说明混合农业的特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2、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案例分析,特别是相关地理时事分析,是全面有效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综ABCDFEGHIJK合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 “512 汶川地震”发生后,以此为案例,要求学生分
10、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收集其影响、灾害统计数据等,然后课堂上再逐一加以评价。这样,学生不但对地震的要素、地震的破坏性,地震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四川盆地的自然、社会特征、如何防灾救灾等有了深刻认识,还极大鼓舞了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民族情节和爱国热情。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教育观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全面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社会生产者。因此创设情景,把课堂社会化、生活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例如:讲到工业地域时,选择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为情景,要求学生说明其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其科学性,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诸如此类的地理问题很多
11、(如农业,城市功能分区,环境与生态等)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生本”学习模式,是减负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教育观的践行,课堂逐步转向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主导,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铺垫基础知识;学生主体,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个性与共性齐头并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不断改变过去“满堂灌”等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生本”学习模式。1、互动式学习模式。所谓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最容易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这是有效减轻内在负担,挖掘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2、体验式学习模式。纸上得
12、来终觉浅。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知识,深刻、牢固、高效。因此,适时,适当创设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实践探索。例如:讲到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时,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寻找内外力的表现,或者在地理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流水等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再如,讲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可设计“利用 GPS 研究东莞城区商业网点分布的特点” 、 “RS、GIS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提高。这样的体验,不但掌握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竞赛式学习模式所谓竞赛式模式,就是通过学习成果评比、知识竞赛、辩论寒等形式,组织地理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学习热情和斗志。例如:“东莞环境污染调查研究”成果汇报评比, “促进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大讨论, “广州南沙建大型钢铁基地的利弊”等。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最主要阵地,只有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立足学生能力培养,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参考资料:李江林 张应强关于科学教育观的探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探索2004年 07 期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03.9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