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丹江口移民语音变异_声母丢失研究.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4139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江口移民语音变异_声母丢失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丹江口移民语音变异_声母丢失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舞台大舞台大194摘要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汉丹话 声母在当前老中青三代群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当前 声母的失落与上世纪的移民政策和推广普通话政策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相关方言的比较,明确我国推普这一语言政策在方言演变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关键词 : 方言;音变; 声母;移民;普通话 引言语言变异(linguistic variation)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分析来解释语言的变化。本文将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丹江口城区移民的 声母音变情况进行调查。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将该地方言划归西南官话鄂北片。但是在丹江口市区,还存在一个混合了西南官话

2、武天片、成渝片特点的方言岛,俗称“汉丹话”。60年来,汉丹话和丹江话在市区从分不从和。本文将要论述的是移民方言汉丹话 声母的音变,通过一系列社会语音调查,文章将得出结论: 声母的失落和 音字的出现与哪些社会因素相关;音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与相关方言语音变异的比较的意义何在。一、 声母字音变状况调查(一)语料准备1.发音人本文选取的发音人都是移民或移民后裔。长年居住在移民生活区内,受外地方言影响较少。除上学者,发音人都是库区水利部门职工。现将发音人分为三个年龄段,各两人,共六人:1)老年:现年6575岁的第一代移民,代表早期移民至丹江口市的外地人。语音保留母方言的成分较多,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此

3、年龄段发音人文化程度较低。2)中年:现年4050岁的第一代移民后代。他们的语音可代表过渡时期汉丹话的语音。此年龄段发音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青年:现年1825岁的第二代移民后代。他们的语音代表受到普通话影响之后的汉丹话。语音和几十年前的母方言相比大大简化。发音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语料笔者参照武汉方言研究(朱建颂,1992)和 声母读音变异(王立,2004)整理出7个句子和40个词语(见附录)。笔者对这64个汉字出现的顺序进行了编排,并对7个相同的汉字作了重复考察。(二)调查结果对所获语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得出的数据显示:汉丹话 声母丢失及 音字出现与受访者的年龄直接相关,和文化程度、语言

4、使用状况、语言使用态度也有相关性。1.年龄表一、母方言64个 声母字在当前汉丹话中 声母的分布年龄段 1825 4050 6575均值(%) 5.1 16.37 40.83表一显示,受访者的年龄与 声母的出现呈线性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保留的 声母音节越多。丹江口移民语音变异 声母丢失研究付 茜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0444)我们要不断地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有能力做到传承。赵堤大鼓走进河南师范大学让我们当代大学生了解到民间文化传承的紧迫感,有的同学拿起照相机记录下赵堤大鼓雄壮苍劲的一瞬,有的同学是立刻打电话给朋友来传达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民间表演形式;还有的同学通过网络来进行宣传

5、。鼓舞走进高校进行表演,让更多在校大学生认识赵堤大鼓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赵堤大鼓。这一刻我也体会到,太多的民间文化需要我们保护传承,太多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保护传承自己身边的民间文化结晶,不要让我们身边炙手可得的民间文化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去了解更多的民间文化,赵堤大鼓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体现,是表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作为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我们大学生要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传承的任务。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乐章中留下璀璨的光辉。通过这次“民间文化”之旅,让我看到了中国这个强大民族的吸引力,当我真的踏入这片土地,当我闭上眼睛,耳边好

6、像传来了那许多年前的在这里激情洋溢的鼓声。如果真的不是身临其境,或许我真的不会知道赵堤大鼓的魅力所在,如果真的不是身临其境,或许我真的不知道在河南在新乡在我身边有着这样的一种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的赵堤大鼓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注释:转引王晓坤.豫北群鼓文化研究 ,音乐艺术,2004年第2期,第66页邓启耀.鼓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6页王晓坤.豫北庙会祭礼,音乐研究,2009年第6期,第86页洛秦.心&音 com:世界音乐文人叙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43页作者简介:王怡杰等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注;该论文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7、目新乡赵堤大鼓考察报告的中期成果民间文化大舞台大舞台195笔者又对其中10个 o音字 的当前汉丹话读音作了分类统计。该组字在当前汉丹话中有3种读音:(1)保留 声母读作 o;(2)读作零声母o;(3)读作零声母 。其读音分布如表二:表二:母方言10个 o音字的当前汉丹话读音分布年龄段声母o(%)零声母o(%) (%)1825 1.3 32.5 67.44050 4.9 81.5 13.66575 14.2 85.8 0.0表二显示:1)当前汉丹话中合流为零声母字的趋势已十分明晰,声母的保留与年龄成正比。2) o音字演变为 音字经历了 oo 三个阶段。发o音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发零声母 音的主要见

8、于年轻人。据 声母丢失和 音字出现的年龄分布推断,汉丹话声母的丢失约在六七十年前就开始了,之后 声母丢失的速度逐渐加快,经历了中年群体这一过渡阶段之后,2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中出现零声母 音字的比重大幅度增加。2.其他相关参数文化程度、语言使用情况和态度与年龄密切相关。越年轻,受教育机会越多,文化程度越高,语言使用情况就也越复杂。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语言使用状况、语言使用态度和年龄一样,和 声母丢失呈正相关。接受发音调查的六个人中,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三人(中年组一人,青年组两人),三人除了普通话还会至少2种方言,对方言的态度比较中立,更喜欢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二、音变的原因一种语言或

9、方言的变异通常与语言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移民 声母字读音变异可能与发音机制从简有关,也可能源于外部共时语言环境的变化。(一)语言内部发音机制从发音条件看,开口呼零声母的发音比后鼻音 声母要省力。但是汉丹话 声母字的读音变异还在继续,由零声母o音字分化出零声母 音字。 音字的出现用发音机制的经济原则无法解释,因为 的发音并不比o省力。由此看来,导致汉丹话 声母音变原因是语言的外部共时使用环境。(二)语言政策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全国大中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开始教授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虽然当时未能见到明显成效(中年群体使用地方普通话),但还是在那个时代的人

10、的语言生活中留下痕迹:他们所说的汉丹话中开始明显地丢失 声母。20世纪80、90年代,在新时期语言政策的驱动下,普通话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大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丢失了 声母,而且还分化出了 音字。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移民群体对普通话的认同心理和接受程度都比上一年龄段的人要强烈得多。(三)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那些在经济和文化上占优势地位的语言会“强行”进入另一种相对弱势的语言并得到人为地推广和普及,最后形成语言间的相互融合,弱势语言逐渐地被优势语言所替代。汉丹话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事实正体现了方言演变的这一规律。与此同时,武汉话和成都话在移民群体相互融合也体现了语言社会性的

11、另一方面。这种相互融合不是强势的一方取代弱势的一方,而是以一种自愿的和平方式呈现,是移民群体以交流为前提,无意识地简化了各自的发音。三、相关方言比较本文的前两小节讨论的是汉丹话 声母的丢失。其实,声母在很多方言中都已经开始脱落,比如上海话中的“眼、颜、咬、牙、我、藕”(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前言,2003)。作为移民共同语,汉丹话和它的母方言以及丹江话有着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发展方向。但就 声母的失落来说,汉丹话与这些相关方言不谋而合。(一)汉丹话与丹江话汉丹话和丹江话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但是在现今的城区年轻人群中,都很难在两种口音中找到 声母。“影云以微疑母开口字在今丹江口、郧县、梅铺方言中都读

12、零声母。” 汉丹话和丹江话不约而同失落了 声母,与普通话的普及密切相关。(二)汉丹话和母方言汉丹话和母方言的音变过程相似,音系也比较接近。笔者比较了近几年三地的音系后发现三地主要的音变相同。如韵母“原读韵母皆作ei,普读韵母皆作i。如秘、婢、譬。”总的来说,汉丹话自脱离母体之后,音系已大大简化(尤其是韵母)。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武汉和成都两地的移民为了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自动简化各自的发音,向对方方言靠拢。推广普通话政策实行之后,迫于竞争不过强势语言,汉丹话又开始向普通话靠拢。种种外在历史原因导致现今汉丹话的产生。通过以上两组对比得出结论:汉丹话 声母的失落虽然与移民政策有关,更重要原因应该是

13、受普通话影响。结语在多种方言共存的环境中,每种方言都可能因其他方言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往往会有一种方言逐渐被大多数人认同接受而成为沟通各方的基础方言,其他方言逐渐向其靠拢。这种现代的音变理论不符合历史语言学的传统观点。青年与法学派研究的是语言的历史变化,忽视了音变的共时因素。现代音变理论认为语音变化是历时的也是共时的。通过变异规则对语言变异进行具体的分析,从共时的差异入手去考察语言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将音变与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共时层面上发现了汉丹话 声母的失落,就不得不考虑移民政策、普通话的推广政策这样的历史事件会对语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注释:含有这10个字的词语是:峨眉山、鹅毛、飞蛾、嫦娥、额外、俄罗斯、鄂州、鳄鱼、恶毒、恶心。除“额”读作 外,其余均读作 o。柯西钢,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方言2010年第l期8087页周及徐,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及规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第4期,2001民间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