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41216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 北京工业大学 康国青 陈 超 罗海亮 任明亮 摘要:根据IDC机房的工作特点和现行IDC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IDC机房空调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ASHRAE设计标准(2007),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和CFD三维流场模拟计算技术,对IDC机房上送风气流组织方式进行了初步的优化设计方案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冷/热分区、缩减送风距离和送风口间距、加强热区气流流动等措施,可明显改善IDC机房内气流组织分布,提高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关键词:IDC机房;气流组织;实测;数值模拟;优化

2、1 引言 IT 行业大中型互联网信息数据中心( IDC)是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也是保障各行业大型企业总部与全球各分支机构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安全的集成技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化业务的迅速开展, IDC 机房的建设与需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于电子设备发热量的不断增大,大型 IDC 机房的耗电量和机房环境温度超标现象频频发生 , 已经成为制约 IT 行业发展的全球化问题。 IDC 机房的安全与能耗问题一直被国外先进国家所重视,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但最近相关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 问题的提出 满布在

3、 IDC 机房内的各类电信设备通常散热量大且持续稳定,需要提供稳定而适合的温度、湿度环境,才能保证这些设备正常工作。为了给 IDC 机房提供适合且稳定的温湿度工作环境,所配置的空调系统往往较一般的民用或工业用空调系统具有:系统送风量大、送风焓差小、且需要常年不间断地连续运行的特点。因此,也可以说 IDC 机房是一个用能密度高、空调耗能大的产业设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信网络和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 IDC 业务的快速成长,我国相应的技术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尚未跟上此类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的 IDC 机房空调系统的设计仍在沿用上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房的设计标准,设计方法和思路也

4、在参照民用建筑空调系统或一般工艺空调系统的做法。 与一般民用建筑或工艺设计空调系统不同的是, IDC 空调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放置在机架上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在 IDC 机房内的摆放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发热源稳定且发热密度大。根据服务器的工作特点以及对周围工作环境的要求,美国 ASHRAE Handbook2007 HVAC Application1对 IDC 机房室内空调设计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表 1) ,并明确指出,表中设计参数为服务器等通信设备进风口处的参数,而并非 IDC 机房的平均参数,更不是空调系统回风口的参数。国内相关设计标准(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 GB 50174-93)

5、)2要求的机房内的温湿度设计标准基本同表 1。 表 1 美国 ASHRAE 设计标准( 2007 年) 1 级、 2 级 NEBS 类别 允许值 建议值 允许值 建议值 温度 15 32( 1 级)10 35( 2 级) 20 25a5 40 18 27 温度变化率 5K/h 30K/h 90K/h 湿度 20 80% 17最大露点( 1 级) 21最大露点( 2 级) 40 55%a5 85% 28最大露点c最高 55% 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 IDC 机房设计,多是将表 1 中的设计参数视为空调系统回风口的参数;而且大多数的服务器使用者以及 IDC 机房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人员, 也是以空调系统

6、回风口的参数是否满足表1 作为判断 IDC 机房空调环境温度是否正常的标准。显然,这种对设计与运行控制标准理解的误差,不仅不必要地提高了 IDC 机房的空调标准,更直接地导致了空调设备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使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增加。 a) 机柜外形 b) 某机柜背面壁面温度分布 图 1 某 IDC 机房某机柜背面壁面温度 另外,由于 IDC 机房设备散热量大,所需要的“供电电源功率密度”高达 1.0kW/m2,散湿量小,主要是显热负荷,因此要求空调机组小焓差、大风量送风、且全天候的全年连续运行,同时对机房内空调气流组织要求很高。目前,采用比较多的空调送回风方式有地板下送上回、上送上回以及上送侧回等方

7、式。由于服务器机架 /机柜布置方式的特殊性,要求能将低温空气直接送到机架 /机柜中,以提高能量利用系数。但据调查,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IDC 机房的空调送、回风方式仍然类似民用建筑和一般工艺的空调送、回风方式,更多的是关注整个房间,而不是重点关注每个机架 /机柜中的气流流通情况。因此,一些 IDC 机房的尽管空调送风量非常大,换气次数甚至高达 100 次 /h,但服务器区的环境温度超标,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不高。如图 1 所示,空调气流组织的不合理导致机柜周围的壁面温度高达50,对服务器的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3 现状调查 为了对 IDC 机房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状况更深入的了解,笔者于

8、2007 年 9 月 11 月对北京某企业的冷负荷 1400W/m2以下的 IDC 机房进行了现场实测调研。所调查的机房大多采用了上送侧回的气流组织形式,但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流组织不合理以及耗能严重的问题。 以其中的一个典型 IDC 机房为例,该机房机架布置形式为冷 /热不分区;每列机架含 16 机柜,每个机架最多可放置 11 个服务器,机架间距为 1.2m;空调气流组织形式采用了风管上送风、自由下侧回风的方式;空调机组采用机房专用空调机;配置的空调机组制冷容量为 1793 W/,房间换气次数为 102次 /h。机房内各送风口的送风温度与速度、以及机架区域不同高度处速度场与温度场实测结果如图

9、 2。 a) 送风口温度、速度场 b) 机架区域不同高度速度场 c) 机架区域不同高度温度场 图 2 送风口以及机架区域温度场、速度场分布 图 2a)中各测点的数据分别为送风温度() (上行)和送风速度( m/s) (下行) 。由图可知,机架附近的送风温度范围在 12.6 22之间,大多为 1317;送风速度 0.34.8m/s,基本趋势是远离空调机组的送风口速度偏小,而靠近空调机组的送风口速度偏大;空调机组回风口处的回风温度为1823.5。由于送风管道系统的最大送风速度高达 4.8m/s、而最小的送风速度仅 0.3m/s,导致整个机房速度场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温度场分布,使局部区域温度明显高

10、于平均温度、甚至过热。 图 2b)为机架附近不同高度处各测点速度实测值,测点高度分别为 0.4m、 1.1m、 1.8m。速度分布在0.22.55m/s 的范围内,沿机架高度方向速度变化相对比较大,基本规律是机架前面的风速普遍较机架背面的风速小。 图 2c)为各机架附近不同高度处各测点温度实测值,测点高度分别为 0.4m、 1.1m、 1.8m。由于机架的排列方式属于冷 /热不分区的形式,由送风管道送出的较低温的冷却气流与从机架背面排出的热气流相互掺混,使得机架前面即服务器进风口处的空气温度( 1522)已比送风管道出风口的温度( 1317)提高了许多;而机架背面的温度除个别点外,基本分布在

11、24-31的范围内。由于采用了机架冷 /热不分区的排列方式,尽管送出了很低的空气温度,但由于送风区与回风区交织在一起,导致冷 /热气流掺混和部分“短路” ,使得机架前面服务器进风气流温升较大(高达 5) ,大量浪费了空调机的制冷能量。 另外,机房内回风区域的热堆积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远离空调机组回风口的机架区域回风不畅,回风阻力平衡不好;空调机组的运行工况严重偏离最佳工作区,运行效率低。 鉴于 IDC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研究重点以 IDC 机房空调气流组织方式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调研的结果,并结合 CFD 三维流场模拟计算技术,对 IDC 机房空调上送风气流组织优

12、化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4 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 4.1 物理模型 选取有典型代表性的 IDC 机房作为分析对象,计算机房空间尺寸为 13.6m 6.9m 4.0m (长宽高 ),放置三列机架,每列机架由 16 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摆放 11 台服务器,计算机房示意图如图3,计算机房物理模型如图 4 所示。 图 3 计算机房示意图 图 4 计算机房物理模型 为了简化分析,作如下假设: 1)不考虑 IDC 机房内管道、电缆和支架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2)除服务器外,不考虑人员及其他物体的散热; 3)机房外界的大气压按照 101325Pa 考虑; 4) 机房内的空气气流按照不可压缩粘性流体考虑;

13、4.2 控制方程3考虑 IDC 机房内空气流动基本为湍流流动,采用三维 N-S 方程作为控制方程,并采用标准 k-模型建立封闭的控制方程组。 连续方程: 0)( =+Udivt(1) 动量方程:SgraddivUdivt+=+)()()(2) 能量方程:TpSgradTcdivUTdivtT+=+)()()( (3) 湍动黏度:2tkC= (4) K 方程: +=+ijjijiijktjjjxuxuxuxkxxkutk(5) 方程:kcxuxuxukcxxxutijjijitktkkk221)(+=+(6) 式中, 空气密度 (kg/m3); t时间 (s); U速度矢量 (m/s); T空气

14、温度 (K); 导热系数 (W/m K); cp定压比热 (kJ/kg K); 速度变量,代表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分速度 u、 v、 w (m/s); 动力粘度 N s/m2; TS 、S 广义源项。 4.3 边界条件41)围护结构的边界条件:将室内的屋顶和所有墙壁均视为绝热边界。 2)送风口的边界条件:送风口设置为速度入口边界,温度 18,总送风量 40000 m3/h。 3)回风口的边界条件:回风口设置为自由回风边界。 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面问题,利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 SIMPLEST 算法进行压力速度耦合计算。 4.4 算例验证 为验证所建立模型及其算法的可行性,选取某 IDC

15、 机房为比较对象(图 5) ,将该机房内服务器周围各测点温度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图 6) 。由图 6 可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图 5 各测点温度实测值 图 6 各测点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5 空调气流组织方案优化 计算条件:以图 4 的物理模型为基础,假定各机架均布满服务器,单台服务器的发热量为 220W/台,不考虑新风负荷,考虑 1.2 的附加系数,计算总冷负荷为 140kW,空调系统送回风方式为上送下侧回,给定总风量和送风温度。 计算工况:为了重点把握机架排列方式、送风口距机架距离、各送风口间距、回风区气流流动状况等参数对机房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分别按五种计算工况进

16、行了比较计算(如表 2) 。 表 2 计算工况 计算工况 措施 机架布置方式冷 /热间距( m)送风口高度 ( m)单排送风口个数 回风区设 诱导风机 工况 1 基本方案 冷 /热不分区1.2 3.1 4 无 工况 2 机架冷 /热分区 冷 /热分区 0.9/1.2 3.1 6 无 工况 3 降低送风口高度 冷 /热分区 0.9/1.2 2.4 6 无 工况 4 缩减送风口间距 冷 /热分区 0.9/1.2 2.4 8 无 工况 加强热区气流流动 冷 /热分区 0.9/1.2 2.4 8 有 5.1 基本方案(工况 1)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机架的布置方式大多采用了冷 /热不分区的方式,故以此工

17、况为基本比较方案。计算条件为:机架间距为 1.2m,送风口高度 3.1m,单排 4 个送风口,总送风量 40000 m3/h,送风温度18; 计算结果如图 7(图中坐标 Z 表示截面距地高度, Y 表示截面沿机房长度方向距无风口侧墙距离) 。 从图中可知,机架排列由于采用了冷 /热不分区的方式,前一列机架服务器的排风与后一列机架服务器的进风共用一个通道,冷热空气掺混比较严重,服务器的进风温度已达 2426,较送风口的温度升高了 68,所提供冷量并没有充分用于冷却服务器进口的空气,造成能量利用效率偏低。 Z=1m 截面图 Y=5m 截面图 图 7 工况 1 典型截面的温度场分布 5.2 机架冷

18、/热分区(工况 2) 将工况 1 的机架冷 /热不分区的排列方式改为冷 /热分区(如图 8) 。计算条件:冷 /热区间距分别为0.9m/1.2m,单排 6 个送风口,其它条件同工况 1;计算结果如图 9 所示。 图 8 冷 /热分区的机架布置方式 与工况 1 比较,服务器的进风温度大约为 2123,较工况 1 降低了 3。由于采用了机架冷 /热分区的排列方式,避免了冷热气流掺混和短路,可使低温送风气流在到达服务器进风口途中受到较少的热干扰,提高了空调能量利用率,但是热区(回风区)的热堆积现象较严重,热区内温度大于 35。 Z=1m 截面图 Y=5m 截面图 图 9 工况 2 典型截面的温度场分

19、布 5.3 降低送风口高度(工况 3) 鉴于工况 2 存在的热区温度较高的问题,通过降低送风口高度的方法弥补工况 2 的不足。计算条件:送风口高度距地面 2.4m,其它条件同工况 2;计算结果如图 10。 Z=1m 截面图 Y=5m 截面图 图 10 工况 3 典型截面的温度场分布 由图 10 可见,由于送风口更为接近机架服务器的进风区域,送风气流沿途受到的热干扰进一步减少,冷区的温度较工况 2 降低了 2为 1921,已非常接近送风口的温度 18,使得热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热区温度大多降为 2933左右。 5.4 缩减送风口间距(工况 4) 为了进一步降低工况 3 的服务器进口温度, 改善机

20、架周围区域的温度环境, 提高空调能量利用系数,考虑在工况 3 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送风口间距, 提高送风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 计算条件:缩减送风口间距,单排 8 个送风口,其它条件同工况 3;计算结果如图 11。 Z=1m 截面图 Y=5m 截面图 图 11 工况 4 典型截面的温度场分布 送风口距离的缩减,使冷区温度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此时冷区温度较工况 3 又降低了 1为18-20;同时热区的平均温度得到了改善。 5.5 加强热区气流流动(工况 5) 由工况 24 的计算结果可见,机架冷 /热分区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热区出现热堆积现象,热区温度偏高。为了促进热区空气的流动,尽

21、快流回至空调系统的回风口,避免热堆积,可考虑在工况 4 的基础上加设热区诱导风机,以促进热区气流流动。计算条件:在热区上部加设诱导风机,其它条件同工况4;计算结果如图 12。 Z=1m 截面图 Y=5m 截面图 图 12 工况 5 典型截面的温度场分布 加设诱导风机后,热区的温度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区域温度基本控制在 35以下。 6 结论 笔者通过对北京地区一些 IDC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与运行状况的调研以及现场实测, 对目前 IDC 机房空调系统在设计与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的方法,对 IDC 机房空调管道上送、自由侧回的气流组织

22、设计方案分五种工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优化,根据计算结果获得了如下一些认识: 1)服务器机架的排列方式对机房气流组织的影响较大,采用机架冷 /热分区的排列方式(工况 2)较冷/热不分区(工况 1) ,可使服务器的进风温度大幅下降(计算模型结果下降了 3左右) ,提高了空调能量利用系数。 2)对于管道上送风的方式,建议将送风口尽量伸向机架区域,降低送风口离地面的高度(工况 3) 。其直接效果是,明显地减少了送风气流在到达服务器进风口途中所受到的热干扰,降低了送风温升。 3)缩减送风口间距、加大送风口密度措施(工况 4) ,对改善服务器周围的环境温度的影响程度虽然不如工况 3,但对改善冷 /热区域温

23、度场的均匀性有明显效果。 4)在热区上部加设诱导风机的方法(工况 5) ,可加强热区气流的流动,避免热区热堆积现象的发生。 5)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根据美国 ASHRAE 标准( 2007) ,现行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温度是指通信设备(例如,服务器)进风口处的参数,而并非机房的平均参数,更不是空调系统回风口处的参数。 参考文献 1 美国采暖 , 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 DATA PROCESSING AND ELECTRONIC OFFICE AREAS. ASHRAE HVAC handbook, 2007 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 1993 3 陶文铨 .数值传

24、热学 .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4 美国采暖 , 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 INDOOR ENVIRONMENTAL MODELINGD. ASHRAE HVAC handbook,2005 康国青,男, 1979 年 11 月生,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 100 号 北京工业大学 326 信箱,邮政编码: 100124 ,电话: ( 010) 67394069, E-mail: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作者: 康国青, 陈超, 罗海亮, 任明亮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雍振英 某IDC机房局部过热问题解决方案探讨会

25、议论文-20072. 魏蕤.简弃非.杨苹.Wei Rui.Jian Qifei.Yang Ping 空调布局对数据机房内热环境影响的试验与仿真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10,40(7)3. 刘成.陈乐天.王颖.LIU Cheng.CHEN Le-tian.WANG Ying 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合理化研究期刊论文-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0,29(5)4. 吴灵敏 IDC机房空调设计浅析期刊论文-中国勘察设计2008(12)5. 赖世能.侯福平.宗凌 IDC机房空调电源技术专题系列之一:IDC机房上下送风方式空调系统分析比较期刊论文-电信技术2005(11)6. 施建荣 IDC机房冷渠式下送风道精确配冷节能创新应用会议论文-20087. 黄贇.柯成 数据机房空调设计探讨会议论文-20088. 陈翼翔 数据中心机房的气流组织研究及空调运行模式分析学位论文20109. 王景刚.康利改.刘杰.Wang Jinggang.Kang Ligai.Liu Jie 廊坊IDC机房空调节能改造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2009,9(1)10. 时昊 数据中心“热问题“正确处理方案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引用本文格式:康国青.陈超.罗海亮.任明亮 IDC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初探会议论文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