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元虞集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注】某:我。甃结:砖块建筑。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徙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解析本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B、C、D三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A项,根据语境,“次”应解释为“旅途停留”。答案A,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召吴幼
2、清先生于临川登者忘其险焉日就圮毁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必能有为无疑矣A BC 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句子。筛选时注意关键词“直接”。第句写登小孤山的背景及缘由;第句写登山途中由于有石级和护栏而给人平稳的感觉;第句是对李维肃的期待。它们与“新修一柱峰亭”无直接关系。答案D,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解析
3、B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彭泽令面对破败景象,也想整理此地,而非他的失职所致。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译:_(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译:_解析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第(1)句注意“新”“题”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观”“少”等词的落实。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参考译文】延祐五年时,我奉天子的命令,到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在彭泽停留。第二天,攀登小孤山,看
4、到这座山雄伟突出险要雄壮,心中涌起浩大的感慨,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半山腰,在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安然地坐在那里,可以一整天欣赏美景。石级盘旋向上,用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好坚固,攀登的人忘记它的险要了。这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距离现在六十二年。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一天天倒塌毁坏,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到了牧羊亭上,到处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
5、能在亭上停留。这时候,彭泽县令都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理好。询问看守此亭的人,,却回答说:“这里不是彭泽县管辖的地方。”于是大家失意地离去。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他说:“这是我的管辖地。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那所说的一柱,将超出一般,赫然独立,不偏向哪边,也不倚傍什么。江水震动,高压,冲击,灌注,从八方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摇动;让它的排斥上天、浇灌太阳的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也都将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不是这座山峰谁能够抵挡这种强大势力呢!我已能想象出
6、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你应当替我记下这件事。”,李侯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可以说是资历的老臣,温文尔雅有高超的才能,因为正直有骨气而自我坚持,很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顾忌嫌恶。时间久了,被起任佐助郡守,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侯认为不值得和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一座小小的亭子,对郡里的政事没有多大的损害或补益。到郡任职不到十天,一知道自己应当做的,就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他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一定能够毫无疑问地有所作为了。,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7、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_。遂罢兵而去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故人来,方与之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欲捕彘杀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BC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
8、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邑,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就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限。到了原邑十天了还没有攻下原邑,就鸣锣收兵,准备撤军回去了。原邑的士兵有从城中逃出来的,说:“再攻打三天原邑就会被攻克。”左右群臣劝谏说:“那原邑城内已粮食耗尽、兵力衰竭了,君主姑且再等几天。”晋文公说:“我与战士们约定十天,不回去,就是失去我的信用,得到,了原邑而失去了信用,我不干。”随后收兵离开。原邑城中的人们听说后说:“有国君像这样的讲信用,我们能不归附他吗?”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说后说:“有国君如此守信,我们能不随
9、从他吗?”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说后记录这件事说:“攻打原邑而得到卫国,(这是因为)守信用。”晋文公问箕郑说:“救济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分、做事情、道义上守信用。在名分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天时劳作;在道义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老朋友说:“好的。”让吴起回家等待。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饭。”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等他。第二天
10、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于是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
11、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于是就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酒醉了和身边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他。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他们很快就要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讲信用的祸患。,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经过关口上的集市,集市管理员刁
12、难他,他便拿金子贿赂他们,集市管理员才放了他。卫嗣公对集市管理员说:“某某时间有一个客商经过时给了你们金子,你们便放了他。”市场管理员十分恐惧,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文言文“分析综合”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型。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整个语段的内容要点,概括整个语段的中心意思。解答该类题目要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第一步,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材料阅读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只有依据文体特点,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如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一般的传记
13、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如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等。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从而准确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第二步,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思路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章。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第三步,在认真揣摩命题意图、题干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考生在做题时,特别要注意其与文段中相关信息的
14、细微的区别。例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意思概括上的无中生有、信息遗漏等等。还应注意充分利用文中或文后的注释,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概括、归纳,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2012泰安质检)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
15、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6、,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有胆识谋略的一组是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ABC D,解析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辞,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是赵襄子的行为;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答案B,2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
17、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攻打智伯。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解析应是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且“为了韩、魏的利益”也与文意不符。答案B,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4题。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
18、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义方竟娶征之侄女,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转太子校书。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龠,登降有序,蛮酋大喜。转云阳丞,擢为著作佐郎。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劾,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
19、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先奏而廷劾义府。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旧唐书王义方传),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王义方做事合乎道义的一项是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劾,以问其母母卒,遂不复仕进ABC D解析句都是王义方所做的合乎道义之事。句是讲他的学问和性情,句是讲他为官教化百姓,句是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不再当官。答案C,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义方参加科举考试时到京城去,半路遇到一个有急事而步行的人,他把自
20、己的驾车的马送给那个人骑用,并不告诉他自己的姓名。B王义方因事被贬为儋州吉安丞,他重视当地教育,亲自传播礼仪文化,这使得当地的首领很高兴。C王义方做侍御史,在高宗赦免有权势的李义府之后,在贤母的鼓励下,敢于奏告而揭发李义府的罪过。D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了朝廷的很多大臣,而且言词不逊,把他贬职做莱州司户参军。,解析“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了朝廷的很多大臣”不合文意,文中是说“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朝廷大臣”,“朝廷大臣”在此仅指李义府。答案D,【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县人。青年时孤单贫苦,侍奉母亲很恭谨,广博精通五经,为人正直孤傲不随合世俗。起初他参加明经科举考试,于是到京城去。半路遇到一
21、个步行的人,他自己说父亲是颍上县令,听说父亲生病很重,加倍赶路将要去那里,可是步行不能很快前去,没有什么办法。王义方解下自己车上的马给他,不告诉他自己的姓名而离开。不久王义方被任命为晋王府参军,在弘文馆值班。特进(官名)魏征很礼待他,将要把侄女嫁给他,王义方终于娶了魏征的侄女,他告诉别人说:“过去我不依附宰相的势力,现在我这样做是感念魏,征了解我的话的缘故。”调任太子校书。不久,因与刑部尚书张亮来往犯罪,贬官做儋州吉安县丞。当地民俗不开化,王义方召集各位首领,聚集学生,亲自为他们讲经书,举行先师之札,唱歌吹乐器,讲解尊卑上下之礼,当地人的首领很高兴。后调任云阳县丞,提拔为著作佐郎。显庆元年,升
22、为侍御史。此时中书侍郎李义府主持朝政掌握权力,有个姓淳于的女子容貌美,因事犯罪拘囚在大理寺(掌管刑狱的官署),李义府喜欢她,托付大理丞毕正义违法放出她。高宗又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查这件事。毕正义自缢而死,高宗特地赦免了李义府的罪。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做坏事败坏政事,将要对他弹劾,就拿此事问他,的母亲。母亲说:“过去汉代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而死(项羽捉王陵母,让她招降依附刘邦的王陵,她用剑自杀而死)成就儿子的道义,你能竭尽忠心树立名声,这是我的心愿,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王义方于是先奏告皇帝接着就在朝廷上揭发李义府罪状。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朝廷大臣,而且言辞不逊,把他贬职做莱州司户参军
23、。任官期满后,安家在昌乐县,后收聚学生讲授学业。母亲去世,他于是不再做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击贼王仙芝,败之。招讨使宋威击仙芝于江西,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仙芝遣将尚君长自缚如约。威疾其功,密请僖宗诛之,故仙芝怨,复引兵叛。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以兵与复光,乃进禽徐唐莒。王铎为招讨,复光仍监军。,其后忠武周岌受贼命,尝夜宴,召复光。左右曰:“彼既附贼,必不利公,不如毋行。”复光固往。酒所语时事,复光泣曰:“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
24、害,何丈夫哉!公奋匹夫封侯,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何恩义利害昧昧耶!”岌流涕曰:“吾力不足,阳合而阴离之,故召公计。”因持杯盟曰:“有如酒!”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秦宗权据蔡州叛,岌、复光以忠武兵三千入见之。宗权即遣部将王淑持兵万人从。复光定荆、襄,师次邓,淑逗遛,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以鹿宴弘、晋晖、张造等为之将,进攻南阳。贼将朱温、何勤逆战,大败,遂收邓州,追北蓝桥。会母丧,班师。,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节选自新唐书杨复光传)【注】叶:世,代。,解析捐:抛弃。答案B,6以下句子中,表明杨复光胸有谋略、行事果敢的一组是
25、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淑逗遛,复光斩之若谕上意,彼宜必来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ABC D解析侧面反映杨复光善抚士卒,是说士卒爱戴杨复光,是说杨复光诸子的发展。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复光小时候被收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他经常用节义激励自己,他才能出众,足智多谋,多次担任各镇监军。B杨复光请判官吴彦宏约王仙芝投降,他让王仙芝的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宋威嫉妒杨复光的功劳,暗中请求僖宗杀死尚君长,王仙芝心怀怨恨,又领兵反叛。C忠武军周岌接受贼军的任命后,一次在夜间设宴邀请杨复光。杨复光没有听从别人的
26、劝说,坚持前往,晓以大义,说服了周岌。,D杨复光善于统御部下,对士兵很好,军中将士听到他的死讯,都伤心痛哭,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较多。解析是王仙芝派他的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译文:_(2)师次邓,淑逗遛,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译文:_答案(1)大丈夫感念的,只有恩义。有人不顾恩义,不衡量利害,算什么大丈夫!(2)军队驻扎在邓州,王淑逗留不前,杨复光将他杀死,收编了他的军队,分成了八个部分。,【参考译文】杨复光,闽地人,本姓乔。他勇武有力,小时候被收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颇以节义激励自己,杨玄
27、价认为他很出众。杨复光足智多谋,多次担任各镇监军。乾符初年,杨复光帮助平卢节度使曾元裕攻打贼寇王仙芝,将他打败。招讨使宋威在江西进攻王仙芝,这时杨复光也在军中,杨复光请判官吴彦宏约王仙芝投降,王仙芝派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宋威嫉妒杨复光的功劳,暗中请求僖宗杀死尚君长,所以王仙芝心怀怨恨,又领兵反叛。后来,僖宗明白了宋威是招致祸乱的根源,免去了他的职务,把军队交给杨复光。于是,杨复光进军擒获徐唐莒。这时王铎担任招讨使,杨复光仍然做监军。,后来,忠武军周岌接受贼军的任命,有一次在夜间设宴,叫杨复光去赴宴。身边的人说:“他已经降附贼军,必然要害您,不如别去。”杨复光坚持前往。在酒宴上,两人谈起
28、时事,杨复光流下眼泪,说:“大丈夫感念的,只有恩义。有人不顾恩义,不衡量利害,算什么大丈夫!您由一介平民奋起,被封为侯,却抛开传承十八代的天子,向贼寇北面称臣,也太认不清恩义与利害了!”周岌流着眼泪说:“我的力量不足,与他们貌合神离,所以才叫您来商量。”于是拿起酒杯起誓说:“有如此酒!”杨复光立即派养子杨守亮把贼寇的使者杀死在驿站的房舍里。,秦宗权占据蔡州反叛,周岌和杨复光率忠武军三千人到蔡州去见秦宗权。秦宗权立刻派部将王淑带领一万军队跟随。杨复光平定了荆襄地区,军队驻扎在邓州,王淑逗留不前,杨复光将他杀死,收编了他的军队,分成了八个部分,让鹿宴弘、晋晖、张造等人担任将领,进攻南阳。贼将朱温、
29、何勤迎战,结果大败。杨复光随即收复邓州,追赶败军,进抵蓝桥。适逢杨复光的母亲去世,他撤军返回。,不久,杨复光被起用为天下兵马都监,总辖各军,与东面招讨使王重荣合力平定关中。朱温防守同州,杨复光派使者前去劝导,朱温率部队归降。当时贼军强盛,王重荣深为忧虑,不知所措,对杨复光说:“向贼寇称臣呢,对不起国家;抵抗贼寇呢,兵力又太少,如何是好?”杨复光说:“李克用与我一生共患难,他为人奋不顾身,近来多次召他,他未能马上赶到,是由于太原道路不通,不是幸灾乐祸。如果向他晓示皇帝的意旨,他一定能来。”王重荣说:“好吧。”便告诉王铎,派使者携带诏书前往太原,李克用于是出兵。收复京城后,,杨复光因功被加封为开府
30、仪同三司、同华二州制置使,被封为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杨复光死在河中,死后被追封为观军容使,谥号忠肃。杨复光统御部下,颇施恩惠,军中将士听到他的死讯,都伤心痛哭,而且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较多。他的众多养子有数十人担任将帅,杨守宗也当了忠武军节度使。,解析署:委任。答案A,解析焉:代词,代他。A.代词,“的人”/代词,“的时候”;B.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连词,表转折;C.动词,给予/动词,结交。答案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羽是个弃儿,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而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B小时候,陆羽虽身为在
31、庙中,但不愿抄经书,禅师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陆羽并不因此而屈服,他在放牛时就用竹画牛背为字。C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D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解析应该是“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于文无据。答案D,1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答案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
32、往。,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译文:_(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译文:_答案(1)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说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关键词:寝、善)(2)卖茶的店家用瓷陶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瓷像。(关键词:形、鸿渐),【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弟子来养育。这个婴儿长大以后,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爻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他才把
33、陆羽作为自己的姓名。陆羽小时候,有一次智积禅师用横行书写的文字教他,陆羽却说:“(释氏弟子)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行孝吗?”禅师听后很生气,就让他挑粪、涂墙,以此来惩罚他,又让他放养三十头牛,陆羽偷偷地用竹子画牛背为字。(陆羽)偶然间得到张衡的,南都赋,虽不能诵读,但他正襟危坐仿效那些小儿念念有词仿佛在诵读的样子,禅师知道后就把他禁闭在寺里,让他修剪丛生的杂草。当他抄经书时,总是糊里糊涂有所遗漏,隔天不做,禅师就用鞭子抽打他,于是叹道:“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怎么还不晓得写文章!”(陆羽)伤心地哭泣不能克制自己,于是逃出寺院,隐藏在一个戏班子里,做了伶人,写了上万字的谈笑一文。天宝年间,委任他
34、为伶师,后来他又逃走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那种人。,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边上修建了茅舍,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们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容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说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他与别人定下的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要如期前往。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他精通古调歌诗,喜欢的(东西)都极为安闲高雅,著作很多。他驾着小船在山寺间往来,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藤鞋,身穿精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林间树林,玩赏河中流水。有时他独行于空旷的原野中,吟诵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
35、舆。陆羽和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诏书任命他为太子文学。,陆羽爱好茶,提出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泡茶的方法、泡茶的器具,当时被人称为“茶仙”,天下之人由此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陶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瓷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爱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穿着村野平民的服装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名满天下。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很超绝,如今两者绝妙地碰到了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哟。”品完茶,李季卿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为此感到羞愧,另著毁茶论一篇。,陆羽与补阙皇甫冉友善。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去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别陆羽说:“陆君子探究儒、佛两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美丽典雅。偏远的别馆、孤单的岛屿,有船通行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那越地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着节钺的重任。鲍尚书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为先生安排好衣食起居,倍加关照的,先生此去难道仅仅是品尝镜湖的鱼,赏耶溪的月吗?”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一书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