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一 分子与细胞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一)基础过关1.细胞 物质 元素 分子 原子 共价键 离子键 2. 极性 物质运输 氢键, 调节温度 离子的形式 生命活动 正常浓度 叶绿素 血红蛋白 3.1.碳 氢 氧 单糖 二糖 多糖 葡萄糖 能源物质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元 贮能物质 本尼迪特试剂 水浴后呈砖红色3.2.碳 氢 氧 氧原子 油脂 磷脂 植物蜡 胆固醇 油脂 甘油 脂肪酸各种膜结构的 保护 所必需 心脑血管疾病3.3 碳 氢 氧 氮元素 硫元素 氨基酸 略 高分子 化学 空间 种类 数量 排列顺序 一条或几条 特有的生物活性 略 肌肉组织的蛋白质 消化酶 抗体 细胞
2、膜上的载体 3.4.碳 氢 氧 氮 磷 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 DNA 核糖核酸 RNA 染色体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 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胸腺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 双螺旋结构 遗传信息 遗传性状 (三)习题反馈1B 2A 3C 4B 5A 6A 7A 8D 9C 10A 11A 12B 13B 14A 15B16D 17D 18D 19D 20A21.B;单糖 麦芽糖(或纤维二糖);磷脂、固醇和糖脂(任选两空作答);糖蛋白。22 (1)略 (2)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次序的不同 DNA 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B 淋巴 记忆 (3)存在
3、 人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分化而来或每个体细胞中都有人体全套的遗传物质 (4)细胞核23. 双缩脲试剂/稀蛋清/淀粉酶/葡萄糖/淀粉;斐林试剂;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二、 细胞的结构考点一、细胞学说、细胞膜和细胞壁(一)基础知识过关1. 细胞 结构 功能 别的细胞2. 差别很大 纳米(nm) 细胞体积 细胞数目 物质交换 信息交流 核膜包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菌 植物 动物 真菌 3.质膜 选择透性 流动镶嵌 磷脂 蛋白质 多糖 胆固醇 流动性 细
4、胞的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 免疫 4.纤维素 保护 支持 壳多糖 肽聚糖(三)习题反馈1C 2A 3B 4.C 5.C 6.D7 (1)选择透过性(2)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3)抗体。 (4)A(5)A(6)基因8 (1)细胞膜(2)蛋白质、脂类、糖类 功能的差异 (3)双分子层9 (1)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2)载体 ATP ADP 和 Pi 某种物质(3)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4)选择透过性 mRNA 核糖体 (5)流动性 O 2 (6)无氧呼吸 能量利用 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10 (1)蛋白质 (2)N (3)对照实验 红色和绿色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 随着温度的升高,
5、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其它合理答案可给分)2考点二、细胞质(一)基础过关1. 细胞膜 细胞器 透明 黏稠 流动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2.细胞器细胞器 分布(动植) 结构特点 功 能线粒体 动植物都有 双层膜,内膜折叠形成嵴 活细胞进行 细胞呼吸 和 能量代谢 的场所叶绿体 幼茎和叶肉细胞 双层膜,内有基质 植物细胞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内质网 动植物都有 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 与物质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核糖体 动植物都有 无膜 细胞内合成 蛋白质 的场所高尔基体 动植物都有 单层膜、囊状和泡状结构垛叠而成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6、有关中心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都有两个互相垂直的 组成 与动物细胞的 分裂 有关液泡 植物细胞 单层膜、泡状结构 调节细胞内环境,与渗透压有关植物的花、果实颜色味道溶酶体 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中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3.细胞器 酶 多种代谢活动(三)反馈习题1C 2C 3C 4B 5B 6B 7D 8B 9. A10 答案:(1)C (2)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3)D (4)AC (5) 4CO2+H2O (CH2O)+O2 (6)AC 光叶 绿 素11 答案:(1)线粒体(2)胰岛 B 细胞 生物膜在结构、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3)特定抗原 特异(4)控制
7、合成与促性腺激素结合的受体(糖蛋白)的基因只能在性腺细胞内表达12 答案:(1)乙 甲 1 大液泡(2)纤维素 (3)线粒体 叶绿体 (4)A (5) 考点三、细胞核(一)基础过关1. 贮存 复制 控制中心 生命活动2.核被膜 染色质 核仁 核基质 核孔复合体 蛋白质、RNA DNA 蛋白质染色质 染色体 不同 同一种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名称 细胞壁成分 细胞核 细胞器 DNA 分布 生物类例原核细胞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拟核,无核膜、核仁只有核糖体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真核细胞植物:纤维素动物:无有核膜核仁有复杂的细胞器 与蛋白质结合为染色质绝大多数生物4.
8、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胞壁 质体 液泡 中心体动物细胞 无 无 无 有3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低等植物有(三)习题反馈1.A 2.D 3.A 4.D 5.C 6.D 7.C 8.D 9.D 10.B11.(1)已合成的蛋白质等物质仍可发挥作用 (2)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 (3)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12.(1)大肠杆菌、菠菜叶、鼠肝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高尔基体(2)a 细胞核 e 高尔基体三、细胞的代谢考点一、细胞与能量、酶(一)基础知识过关1.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光合作用 糖的氧化 细胞呼吸 ATP 能量通货2. ATP
9、 的组成和结构1 个核糖 1 个腺嘌呤 3 个磷酸基团 核糖 腺嘌呤 直接3.腺苷二磷酸 1 个磷酸基团 肌肉收缩 神经活动4.催化 蛋白质 RNA5.底物 酶-底物 脱落 恢复原状 高效性 专一性 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6. PH 温度 最适温度 PH 偏高 偏低 高温 过酸 过碱 分子结构 失去活性 (三)习题反馈1C 2B 3D 4D 5B 6B 7C 8B 9B 10D 11. A12. A 和 C/C/淀粉酶在 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E 酶失活;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在 20和 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
10、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班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13. 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 pH 值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绘图,略。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基础知识过关1.膜的扩散 相对较多 相对较少 浓度低 浓度高 小于2.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出入细胞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 例简单扩散 高到低 否 否 氧气 二氧化碳甘油等被动转运易化扩散 高到低 否 否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转运 低到高 是 是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胞吞和胞吐 是 蛋白质等
11、大分子(三)习题反馈1.D 2.D 3.B 4.C 5.D 6.A 7.B 8.D 9.C 10.A 11.A 12.B13.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 ;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14.向 a、b 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 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 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吸取 a、b 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 A、B 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 A、B 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如果 a、b 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 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
12、过半透膜;如果 a、b 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 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 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4考点三、细胞呼吸(一)基础过关1.糖类等有机物 无机物 小分子 能量 需氧 厌氧 需氧呼吸 2.糖酵解 细胞溶胶 丙酮酸 ATP NADH ; 柠檬酸循环 线粒体基质 二氧化碳 ATP NADH; 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内膜 水3. C6H1206+6H2O+6O26C0 2+12H2O+能量;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C6H12062C 3H603 + 能量 乳酸菌 C 6H12062C 2H50H + 2C02+ 能量 酵母菌4.有机物 能量 分解 生物合成 细胞代谢(三)习题
13、反馈1.A 2.D 3.D 4.B 5.B 6.A 7.B 8.C 9.B 10.D 11.A 12.A 13. D 14.A15.有氧呼吸/快/先递增后递减; 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 CO2。16.二氧化碳/氧气;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太阳光能/发酵产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17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作对照实验。考点四、光合作用(一)基础过关1.二氧化碳 水 叶绿体 人 动物 真菌 自养生物的光合产物2.CO2 光能 化学能 叶绿体
14、 水 6C02+12H2OC 6H1206+6H2O+6O2 光反应 碳反应(暗反应)3.乙醇 层析液 四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 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红橙光 叶绿素 镁 红橙光 蓝紫光4.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实质 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ATP、H),放出氧气 活跃化学能转变成稳定化学能储存起来(CH2O)时间 短促、以微秒计 较缓慢条件 需叶绿素、光、酶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酶场所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2H2O 光 4H + O2ADP+ Pi 光 酶 ATPCO2 的固定CO2 + C5C3CO2 的还原 H酶(CH 2O)
15、能量变化 叶绿素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ATP 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糖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5.物质 能量6.光强度 温度 二氧化碳 综合(三)习题反馈1.B 2.A 3.C 4.D 5.B 6.D 7.B 8.B 9.C 10.D 11.C 12.C 13.C 14. A 15. (1)光照强度 适当提高温度 都会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乙 因气孔关闭导致 CO2 吸收减少,CO 2 浓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3)丙 光照弱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光照强度,适当降温并不影响弱光下的光合速率。 (4)矿质元素16.(1)逐渐提高(2)不为零,因为在 b 实验条件下,呼吸速率
16、不为零(3)ABD17.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节生命活动/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及比例(营养液配方) ;选择主动运输/根变黑(烂根)/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增大光照强度(增加 CO2浓度)/CO 2浓度/遮光5(蔗荫)/红(蓝紫) ;将生长状态相同的番茄平均分成若干组;配制对应组数的系列浓度梯度的 2,4-D 溶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番茄花蕾;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番茄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18.栅藻、水绵和菹草;菹草/颤藻;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19.光照强度 水分 土壤含水量在 40%6
17、0% 合理密植三、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考点一、细胞的增殖(一)基础知识过关1.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体细胞 生殖细胞2.连续分裂 上一次分裂结束 下一次分裂结束 有丝分裂期 M 期分裂间期 准备 DNA 蛋白质 细胞核 细胞质分裂期分裂间期分裂前期 分裂中期 分裂后期 分裂末期染色体行为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级染色体变为染色质DNA 数 2n 2n 2n 4n 4n 2n染色体数 2n4n 4n 4n 4n 4n 2n复制 精确地平均 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发生时期和内容
18、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 细胞两极 发出 纺锤丝形成 中心体 发出 纺锤丝形成末期(形成子细胞的方式) 细胞板拓展形成细胞壁 中央向内凹, 缢裂 而成(三)习题反馈1.C 2.A 3.C 4.A 5.A 6.C 7.B 8.D 9.B 10.B 11.B 12.C 13.D 14.A 15.D16. (1)e,k (2)bc(或 gh) (3)de(或 ik) (4)cd(或 hi) (5)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7.(1)卵巢和精巢 410-3 既保证了染色体形态的正常,又使细胞分裂处于中期的细胞比例最高。 (2)10
19、4 出现 52 个四分体的细胞数目明显最多。 (出现其他数目四分体的细胞数目极少。 ) (3)C 使青虾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便于制片观察; G 使青虾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被染色而便于观察 考点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一)基础过关1.形态 结构 功能 稳定性差异 发育 发生突变 无限增殖 粘连蛋白转移 各种射线 许多种无机物或有机物 许多种病毒 分化出各种细胞 全能 高度分化 体细胞 细胞内物质 细胞核 多利羊2.分化成各种细胞的 受精卵 早期胚胎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3.降低 减慢 减少 增大 编程性死亡 必然步骤 某种基因 发生凋亡 (三)习题反馈1.D 2.A 3.B 4.B 5.C 6
20、.B 7. A 8.C 9.A 10.D 11.B 12.C 13.C 14.C 15.D16.囊胚/原始性腺细胞;胚胎干细胞/分化诱导;选择性表达;造血干;6红细胞/细胞中无细胞核;间;B 淋巴/特异性抗体。17.(1)a 容易转移 (2)抗原 效应 T 细胞 (3)给药的最初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 癌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而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因为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太强,可能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 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可以消灭癌细胞,又不会伤害正常细胞。专题二 遗传与进化一、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一、分离
21、定律(一)基础过关相似 、子代个体、差异 、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观察、计数、稳定的、可区分。1紫花 、白花 ;紫花;性状分离、紫花、白花、3:1。2遗传因子(基因) 、成对、单个;C、c;Cc、紫花;等位基因、C、c、C、c;基因型、表现型。3测交、Cc 、cc、紫花、白花。4一对、等位、互补沾染、分离、不同。5(1)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同一、同一、不同;后代、显性、隐性;F 1能表现出的亲本、紫花; F 1未能表现出的亲本、白花。 (2)基因型相同、基因型不同、性状分离。(3)隐性纯合子。(4)性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6基因型、环境条件。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22、。(三)习题反馈1.C 2.B 3.C 4.B 5.D 6.D 7.B 8.D 9.A 10.D 11.D 12.C 13.B 14.D 15.B16.(1)Bb, BB、Bb、bb (2)BB 和 bb, Bb (3)黑色、红色个体全是纯合体 黑色种牛与红色种牛分别为双亲中的一方 (4)B 栏中杂合黑色个体全为同一性别,并且与红色个体性别相同17. (1)黑色,因为甲与丁的杂交后代全为黑色 (2)BB、Bb、bb (3)用乙兔(Bb,)与丙兔(B_,)杂交。若子兔全为黑色,则丙兔很可能是纯合体;若子兔中有黑色和褐色,则丙兔为杂合体,若子兔中只有褐色,则丙兔为杂合体。18两个方案供参考:方案一
23、:用测交法验证 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得粳稻 杂合粳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现象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粳稻和糯稻)且比例为 11 此现象的解释:糯稻(mm)只产生一种配子,而后代有 2 种表现型且数目相等,由此可推测后代只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 M 和 m,由此可判断 Mm 这对等位基因在后代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7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 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运用花粉培养方法 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杂合粳稻 开花后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一种 M 基因的配子 实
24、验现象为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证明后代在产生配子(由花粉发育而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 M 基因的配子(含 M 的花粉发育而来蓝黑色)和一种含 m 的基因的配子(含 m 花粉发育而来,呈红褐色) 。由此说明,后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 Mm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粉配子 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19.(1)青(2)性状分离 31 (3)1/2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4)金定(5)统计学 基因分离 考点二、自由组合定律(一)基础过关1两对、黄色圆粒、9:3:3:1。2YYRR、yyrr、YyRr、1:1:1:1、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9
25、、4。31:1:1:1、YR:Yr:yR:yr。4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5(1)8。 (2)3、AA、Aa、aa;Bb、BB;CC、 Cc、cc;18。 (3)2、2、2、8 。 6(1)基因、染色体、染色体、基因载体。 (2)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初级性母细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2、随机结合、2、3:1、性状分离。(3)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性状。(三)习题反馈1.D C A A 2.D 3.B 4.C 5.B 6.C 7.D 8.B 9.D 10.B 11.B 12.C 13.C 14.D15.(1)杂交 自交 (2)480 (3)200 16.(1)8 (2)红
26、果对黄果,两室对多室,高茎对矮茎17.(1)乙 乔化 (2)DdHh ddhh (3)4 1 :1 :1 :1(4)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 2 :1 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 3 :118.(1) 2 基因的自由组合(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3)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考点三、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基础过关1.性别决定(1)XY 型、ZW 型、昆虫、XY。(2)异型、XY、同型、XX 型、两种、一种、X 型精子、XX 型、女孩、Y 型精子、XY 型、男孩。2.ZW
27、型、ZZ 型、鸟类、某些两栖类、爬行类。83.性染色体、与性别有联系、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症。(三)习题反馈1.B 2.B 3.B 4.D 5.D 6.D 7.C 8.A 9.A 10.C 11.D 12.A 13.A 14.D 15.(1)XHXh XhY XHXH XHXh XHXH或 XHXh (2)50% 25% 0 16.(1)甲、乙、丙、丁 (2)表兄妹血缘关系很近,部分基因相同,婚配后隐性致病基因在子代中纯合的效率大大增加 (3)X 常 aaX BXB或 aaXBXb AAXbY 或 AaXbY 3/8 1/1617. (1) X 3 (2)n XN
28、XN 或 XNXn (3)N 1/115考点四、人类遗传病 (一)基础过关1.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 改变、发育成的个体、遗传性。(1)单个基因的;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家族型心肌病、遗传性神经性耳聋、白化病、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红绿色盲、蚕豆病、血友病。(2)许多个基因、环境因素、1/1000、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3)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先天愚型、特纳氏综合征、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4)染色体异常、新出生婴儿、儿童、单基因病、多基因病、青春期、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遗传病。2.(1)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
29、算、提出防治措施。(2)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羊膜腔穿刺、绒毛细胞检查、死亡率、畸形率、智力低下率。3.(1)补上丢失的基因、改变病变的基因、遗传性疾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血友病、严重贫血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2)15、遗传图、物理图、功能、基因在染色体、分子机制。(3)追踪疾病基因、估计遗传风险、用于优生优育、建立个人 DNA 档案、用于基因治疗。4.(1)环境、苯丙酮尿症、蚕豆病、有关维生素 C 合成的能力、有限的。(三)习题反馈1.C 2.B 3.B 4.D 5.D 6.A 7.B 8.A 9.D 10.B 11.A
30、12.D 13.D14.(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2)亲子关系 世代数 显性 隐性 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15.(1)见右图(2)母亲 减数第二次(3)不会 1/4 16.(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 X 显性遗传(3)1/1296 1/36 017.(1)是 22 条常染色体和 X、Y 两条性染色体,因为 X、Y 染色体之间具有不相同的基因和碱基顺序,所以一共测定 24 条染色体 (2)3000 (3)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有利于培育优良的高等动物品种;有利于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9二、遗传的细胞基础(一
31、)基础过关1蛋白质、DNA、同一种、不同、分裂、分裂间。2相对恒定。3特殊、有性生殖、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两次连续、复制一次、细胞的一半。4父方、母方、一般相同。5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6一、三。7精子、卵细胞、受精卵。8染色体数目、生物的变异。9. 略(三)习题反馈1.A 2.C 3.B 4.D 5.A 6.C 7.C 8.D 9.A 10.C 11.B 12.A 13.B 14.B 15.D16.(1)减数分裂 12 (2)精细胞 极体 (3)卵细胞和极体 317. (1); (2)a、b、c(1 分) (3)4;4三、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一、核
32、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基础过关1.(1)细菌、蛋白质、DNA 分子。(2)DNA 分子、蛋白质、没有、有。(3)自我、蛋白质。2.(1)有、S 型。(2)败血症、转化因子。(3)DNA。(4)DNA、DNA。3. DNA 或 RNA、DNA、DNA、DNA、主要。(三)习题反馈1.B 2.D 3.C 4.C 5.A 6.D 7.B 8.D 9.B 10.A 11.B 12.B 13.D 14.(1)D (2)F 的细胞; F 细胞的核糖体 (3)E 的 RNA (或 B 的 RNA、或 HRV 的 RNA) (4)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5.(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DNA 的
33、主要载体。 (2)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考点二、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一)基础过关1.C、H、O、N、P;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2.沃森、克里克、脱氧核苷酸、4、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3.(1)两、反、脱氧核糖、磷酸、碱基。(2)氢键、碱基互补配对、A、T、G、C。(3)A、T、G、C、A+T、不一定、G+C。4.(1)相对稳定性。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3)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106.两个、完全相同、复制方式、遗传信息、传递。7.同位素示踪、亲代的一条 DNA 链、碱基互补配对、互补碱基、亲代 DNA 分子。8.间。9.亲代 D
34、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脱氧核苷酸、ATP、解旋酶、DNA 聚合酶。10.边解旋边复制。11.细胞核、细胞质。 12.亲代、子代传递、连续性。(三)习题反馈1.B 2.B 3.C 4.C 5.D 6.D 7.D 8.C 9.B 10.D 11.(1)相同,因为所有 DNA 双链中,A=T,C=G (2)碱基的数目、比例和排列顺序不同 (3)相同12.(1)特异性 (2)稳定性 (3)由同一受精卵分裂得到的体细胞精子是减数分裂的产物,虽然 XY 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 X、Y 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有差异 (4)DNA 分子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有所差异13.(1)多, 15NH4CL (2
35、)3,1,2,半保留复制 (3)B,半保留 不能 没有变化,轻 15N考点三、遗传信息的表达(一)基础过关1.半保留、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决定蛋白质的结构。2. DNA、RNA、RNA、单、核糖、胸腺嘧啶、尿嘧啶(U)、mRNA、tRNA、rRNA。.核糖体、mRNA、氨基酸顺序;信使 RNA、碱基、氨基酸、61. RNA、RNA、蛋白质。.略。6. 遗传信息单位、核酸分子、DNA、RNA。(三)习题反馈1.A 2.C 3.B 4.D 5.A 6.B 7.D 8.C 9.D 10.D 11.B 12.D 13.D 14.D 15.D16.(1) 以 DNA 的一条链 (2)甘氨酸 (3)无影响1
36、7.(1) 大肠杆菌核糖体 人类胰岛素 (2)306 43164 3708 (3)遗传密码 18.(1) ATP、核糖核苷酸、酶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核 DNA(细胞核) (4) 会四、 生物的变异考点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及应用(一)基础过关不遗传、可遗传、环境条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1.(1) DNA、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缺失、增加、替换、核苷酸序列、根本、生物进化、选育新品种。(2) 形态、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生化、人类的苯丙酮尿症、致死突变、人类的镰刀形贫血症、生化突变。(3)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4)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7、5)核苷酸顺序、mRNA、mRNA、蛋白质、遗传性状。112.(1)不同遗传性状、有性生殖、不同性状、不同于亲本类型。(2)减数分裂、配子、非等位基因、多种类型、不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重组。有性生殖、多样性、动植物育种、生物进化。3.(1)物理、化学、发生变异、选育新品种。(2)辐射诱变、化学诱变。(3)可提高变异频率、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的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青霉素高产菌株、 “太辐一号”小麦。4. 基因重组、两个、多个优良性状、更优良、杂交、选择、纯合化。(三)习题反馈1.A 2.D 3.A 4.B 5.B 6.B 7.B 8.D 9.B 10.C 1
38、1.B 12.C 13.D 14.D 15.A16.(1) 显性 (2)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3)结构和数目(4)自交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17.基因重组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突变 多倍体18.(1)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突变率 变异类型 遗传物质基础 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2)根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土壤中吸收来的(3)在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多种空间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种子内的遗传物质更容易发生突变。 19.(1)100% 75% (2) B A 15/16考点二、染色体畸变和应用(一)基础过关1.(1)数目、结构。(
39、2) 断裂、错误连接、结构不正常。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 数目、增加、减少。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4) 配子、全部、一整套、形态结构、功能、4、2、1、4、3、1(5)本物种配子、雄蜂、雄蚁;水稻、玉米、人类;香蕉、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燕麦。 (6)XO(2n-1=45)、唐氏综合症、21 号常染色体、(2n+1=47) 2 (1)单倍体、优良性状、可育纯合子。(2)缩短育种年限、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3)用常规方法获得杂种 F1、将 F1的花药放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长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为纯合的可育植株。3.(1)植物界、大、物质、抗逆性。(2)秋水仙
40、素、萌发的种子、幼苗、加倍、抑制、纺锤体、虽已复制、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三倍体无籽西瓜、异源八倍体小黑麦。4.(1)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基因(外源基因) 、新性状。(2)目的基因、受体动物的受精卵或植物的细胞、增殖、表达、新性状。12(3)生物变异、种间遗传物质、生态环境、人类健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三)习题反馈1.D 2.C 3.D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C 12.C 13.C 14.C15.(1)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2)DT ddTT (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4)13 12 (5)12116.(1)单倍体
41、(2)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加倍 二倍体(4) (纯合)敏感型植株 F 1都是敏感型 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17.(1)缺失、重复、倒位(2)虽然这位妇女染色体结构异常,但并不导致遗传物质的丢失,所以和常人并无两样。但是这位妇女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会导致遗传物质的失衡(增加或减少) ,所以会产生流产等现象。(3)对丰富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遗传学的临床研究、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指导优生优育都有重要意义。(4) “试管婴儿”即取她人的正常卵子,与丈夫精子体外受精后,移入自己子宫内继续怀孕。五、生物的进化(一)基础过关1.(1)基本、相互交配、生育能力、生殖。(2)
42、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200 万、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2.(1)生物体、统一。相似的结构、同样类型、相似、相同。 (2)真核细胞、十分相似。(3)原核、分子、DNA、RNA、蛋白质、结构单体、连接方式、作用。3.(1)一个祖先物种。 (2)自然选择、显著地变化、演变为。4.选择、变异、有利于、特定环境中、有助于其生存。5.在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变异、生物进化。6.基因频率(1)全部等位基因。 (2)等位基因、所有等位基因总数。(3)每个基因型、总个体数。 (4)随机交配、迁移、突变、选择、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7.自然选择 (1)结构、相关功能、一定环境条件。(2)黑色
43、的桦尺蠖、灰色、黑色等位基因、灰色等位基因。(三)习题反馈1.C 2.B 3.C 4.D 5.C 6.C 7.C 8.B 9.C 10.D 11.D 12.C 13.(1) 10 (2)黑猩猩 近 大猩猩 远14.(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合理即给分)13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15.(1)温度计 (2)自然状态和 42恒温状态哪种条件有利于鸡蛋孵化 对比(3)第一组 第一组 (4)自然选择专题四 稳态
44、与环境专题三 稳态与环境参考答案一、植物激素(一)知识梳理1.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2.苗尖端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并向下传递3.苗尖端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即生长素。4.吲哚乙酸 色氨酸5.向光侧 背光侧 多于 伸长生长6.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脱落酸 乙烯7. 7.1 运输 7.2 低浓度 高浓度 7.3 单独一种 平衡协调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赤霉素脱落酸8.生根 无子 成熟 2,4-D9.向光性 向地性(三)习题反馈1.B 2.C 3.B 4.B 5.A 6.D 7.C 8.D 9.A 10.A 11.B 12A 13.D 14.C 15.A16.(2)取两份乙烯利溶
45、液(300mg 1L)分别稀释到 30 mg 1L和 150 mg 1L,待用。(3 ) A 组幼苗喷洒一次适量的 30 mg 乙烯利溶液,B 组喷洒一次等量 150 mg 1乙烯利溶液,C组喷洒一次等量 300 mg 1乙烯利溶液,D 组喷洒一次等量的蒸馏水。(4)雌花的数量图略17 . 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 A 适当降低温度;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叶绿素含量降低18 14(1)调节 1(2)氧气 均匀(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4)70 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C 重复实验19.(1)低温 水分(或 4保湿、4
46、水浸种)(2)A(3)步骤:分别用激素 A 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预测结果:激素 A 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结论: 激素 A 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一: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生理意义(一) 基础过关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内环境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3.调节反应 相对稳定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三)习题反馈1.D 2.B 3.B 4.D 5.A 6.B 7.A 8.A 9.D 10.C11. (1)肝细胞 (2)脂类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毛细血管
47、拮抗作用(4) (5) 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考点二: 神经调节(一)基础过关神经系统及神经元1.脑 脊髓 中枢神经 脑神经 脊神经2.神经元3.胞体 树突 轴突 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4.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15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正 负 负 正 局部电流 双向 2.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轴突末梢 胞体 树突 单向3.运动区 感觉区 语言区 语言区(三)习题反馈1.C 2.C 3.A 4.A 5.D 6.D. 7.D 8.C 9.D 10.D11.(1)不属于 (2)不能 (3)用 a 刺澈神经,在 c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用 a 刺激神经,在c 处记录到电位,骨骨骼肌不收缩;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12.(1)静息 0mV 内(2)轴突末梢(3)突出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II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13.(1)内分泌(分泌激素)(2)减少、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