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精练一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编辑型学者周振甫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编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编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年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1,2,3,7,4,8,6,5,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
2、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称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跑龙套”的代名词。周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编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1,2,3,7,4,8,6,5,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
3、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忆,出版时订正。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1,2,3,7,4,8,6,5,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
4、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1,2,3,7,4,8,6,5,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
5、。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者”的眼中,这样傲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1,2,3,7,4,8,6,5,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
6、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1,2,3,7,4,8,6,5,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淡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 (摘编自俞晓群、徐俊等人的文章)相关链接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
7、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钟书管锥编序),1,2,3,7,4,8,6,5,1.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周振甫不是职业学者,其本职工作是编辑,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他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其学术风格与“学院派”不同。他的文章体例不是“标准格式”,而像是“书稿审读意见”,其学术表达很高超。他的著作学术出口多,能让读者获得学术启迪,可以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答出三点
8、即可),1,2,3,7,4,8,6,5,2.周振甫“小叩辄发大鸣”的精神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答案,应邀为毛泽东诗词作注时,订正其中的笔误。校对谈艺录时,主动为该书编目。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为该书逐一拟定小标题,并写下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审阅青年编辑的稿子,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答出三点即可),1,2,3,7,4,8,6,5,3.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答案,在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主张编辑与学者应达成“两位一体”。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作为为学为编之道。主张
9、同作者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要尊重作者,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1,2,3,7,4,8,6,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位导弹专家的无名人生他是“两弹一星”元勋,几十年来隐姓埋名与世无争,直到默默走完95岁的人生。他就是导弹专家黄纬禄。黄纬禄1916年生于安徽芜湖。1943年,他被英国工业协会招收为实习生。两年后,考上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1947年获硕士学位,当年10月回国。1957年12月,黄纬禄正式加入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1960年,苏联单方撕毁协议,
10、从中国撤,1,2,3,7,4,8,6,5,走专家,带走设备。中央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出中国的“争气弹”!1960年11月至1966年10月,从成功发射第一枚仿制导弹到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的进步震惊世界!黄纬禄所在的国防部二院在1964年成功地仿制了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1号”,并成功地击落了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两年后“红旗2号”研制成功,再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紧接着“红旗3号”又研制成功。第一代防空导弹定型并装备部队后,结束了外敌侵犯我国领空的历史。“文化大革命”中,在英国“喝过洋墨水”的黄纬禄,被戴上了,1,2,3,7,4,8,6,5,“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11、”的帽子,他一边照顾着担惊受怕的家人,一边牵挂着导弹工作。黄纬禄每天给同事们打开水,送报纸;清理现场,打扫卫生;一有机会,他就帮着送仪器,做记录,或者提点工作建议,谈点技术设想;有时还把当天的问题带回家去,晚上偷偷计算好之后,第二天再把结果告诉有发言权的人。经历四年“文革”磨难后,1970年4月,年过半百的黄纬禄临危受命,出任中国第一枚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他一方面感到责任重大,一方面又感到诚惶诚恐。,1,2,3,7,4,8,6,5,黄纬禄带着“巨浪一号”研制团队,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大漠荒原和戈壁深处,而后大胆提出了“台、筒、艇”三步发射的研制程序,即第一步在发射
12、台上做试验,第二步在陆上发射筒中打导弹,第三步在舰艇上打遥测弹。为了节省时间和财力,黄纬禄和同事们放弃了在西部挖建大池做水下实验的计划,大胆提出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做弹体落水试验!通过12年默默无闻的卧薪尝胆,“巨浪一号”总算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1982年10月,黄纬禄带着他的团队在渤海进行中国第一枚固体导弹的潜艇水下发射试验。试验动用舰船近百艘,参试人员上万人!试验这,1,2,3,7,4,8,6,5,天,一级发动机点火后,喷火的“蛟龙”裹着水柱刚刚跃出海面,便偏离方向,超出安全控制,瞬间横空爆炸!这让黄纬禄痛心疾首,无地自容。当晚,试验队全体队员们滴水不进。第二天,试验队传出信息:有人要追查
13、这次试验失败的责任!黄纬禄在会上说的第一句是:“我是总设计师,这次试验失败,我负主要责任!”第一枚导弹失败的原因很快被找到,第二枚导弹是否发射,何时发射,试验队内部认识不一,只有等待上级的命令。黄纬禄心急如焚。中国此前向世界发布的禁海时限只剩几天时间了,若就此被动等下去,将错失发射时机;加上海上波涛滚滚风卷浪涌,气候时时刻刻变化多端,,1,2,3,7,4,8,6,5,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发射窗口”也不允许等!经过再三分析,黄纬禄自告奋勇,向上级反映情况并提出要求:希望尽快发射第二枚导弹!1982年10月12日,第二枚导弹正式发射。发射这天,全体试验队员列队码头,黄纬禄只简单说了几句话:“现场如
14、果出了什么问题,少汇报,大胆做主!该做什么做什么,按程序执行,出了问题,我来负责!”结果,发射成功,举国同庆。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可以自己研制潜地导弹并掌握水下发射技术的国家,从而拥有了应对核威胁与核讹诈的有效反制手段。,1,2,3,7,4,8,6,5,当晚,在试验基地举行的庆功会上,一向情感内敛的黄纬禄豪情激荡,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龙腾虎啸刺九霄,群情振奋心暗焦。航程段段传喜讯,忧虑之情渐渐消。忽闻落区传捷报,万众欢腾齐跳跃。弹头中靶精度高,胜者心潮如惊涛。诗中“惊涛”二字,足见此次发射,黄纬禄的内心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选自李鸣生一位导弹专家的无名人生),1,2,3,7,4,8,6,5,相关
15、链接黄纬禄,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有“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之称。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1年11月23日去世。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地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1,2,3,7,4,8,6,5,4.
16、第一枚固体导弹的潜艇水下发射试验失败后,为什么黄纬禄“希望尽快发射第二枚导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很快找到了第一枚导弹失败的原因。中国此前向世界发布的禁海时限只剩几天时间,如果不抓紧试验,将错失发射时机。海上气候时刻变化多端,“发射窗口”也不允许等待。,1,2,3,7,4,8,6,5,5.作为一名导弹专家,黄纬禄对我国导弹事业的贡献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答案,加入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分院,参与第一代防空导弹的研制。带领团队通过12年默默无闻的实验,取得“巨浪一号”技术的重大突破。带着团队成功研制潜地导弹并掌握水下发射技术。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
17、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1,2,3,7,4,8,6,5,6.黄纬禄常说:“一个人的品德,比技术更重要!”请结合文本分析黄纬禄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案,默默无闻,与世无争。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几十年来隐姓埋名,无私奉献。有责任感,刻苦钻研。不论是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还是出任“巨浪一号”总设计师,他和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敢于挑重担,攻难关,创突破。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考验。带领团队进行中国第一枚固体导弹的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敢担当,敢做主,有一颗承受得住压力的大心脏。,1,2,3,7,4,8,6,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陈彦:为小人物立传雷晓斐写作装台,可以说完成了陈彦的夙愿。陈
18、彦虽然挥别了戏曲研究院,却挥别不了那些潜藏于心底的人和事。那些形象、那些故事都成为他写作的资源宝库。装台描写了一群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舞台布景和灯光的人。他们长年奔走于西京城的各个舞台,干着最累的活,说着最软的话,受着难忍的气,在一个又一个的装台现场为生活奔命。虽然生活极尽苛刻,在困境中难以突围,甚至被逼得进退失据,但他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劳动、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1,2,3,7,4,8,6,5,帮衬着一起装台的兄弟,关照着他所遇到的不幸的女人。打了20多年交道,对于“装台”这样一群人,陈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从这个小行当中琢磨出了大滋味。陈彦说:“小说是书写生存的艺术,书写生存的卑微
19、与伟大、激情与困顿。”装台正是展现了这样一群在底层挣扎的小人物们困苦而庄严的生存故事。陈彦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创作要持守恒常价值”。时代的变化并不应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的“恒常价值”失色或者暗淡,陈彦自觉地在艺术作品中不断拨亮,让其光华不减。小人物,普通人,永,1,2,3,7,4,8,6,5,远是他书写的主体。他认为,城市中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值得更多人关注与书写。他们往往出现在城市最破烂、最肮脏的地方,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一旦哪里建设得花坛簇拥,一道围墙便把他们永远挡在了墙外。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们在城市的边缘谋生,支撑着他们在苦难中前行?是什么样的生命信念让他们坚持着这种谋生方式,守
20、望着他们的生存与道德底线,且长期与城市相安无事陈彦始终在寻找人类生活中的那些恒常价值。他认为,那些经过历史检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对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调节起着永恒作用的长效价值,可能是我们每一个时代都需要,1,2,3,7,4,8,6,5,进行重新阐释、重新拨亮的价值。拨亮之后,这些传统价值就是时代的,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比如厚德诚信、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等。陈彦始终相信,艺术家不仅要有悲悯情怀,还需要认同甚至提升普通人的生命尊严。“我们需要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式地去审视他们的生活,不能漠视甚至指斥他们的生存价值。”创作是对生活深入咀嚼后“化枣为泥”般的自然流淌。面对如
21、今文化快餐消费的时代,陈彦有着自己的坚持。他的作品在“出笼前总是慎之又慎”,需要静静地梳理、思考、沉淀、打磨。他认为,如果作家对生活没有感性的、内化为自己生命里的一种感情、认知,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比较“隔涩”。,1,2,3,7,4,8,6,5,为了写出个性饱满的人物形象,陈彦始终将自己与所描写的人群置于同一位阶,无须仰视亦无须俯视,而是平等地走向他们的生活、认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写西京故事时,为了对他们的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他先后到西安的东、西八里村,访问过数十户人家。他在小说后记中写道:“只有深入进去,触摸到了那一家一户、一摊一店地形复杂的生存河床,才能真实感受到这个特殊群落的人
22、性温度与生命冷暖。”陈彦始终信奉这样的观点,写历史剧,需要认真研究现实,而写现实题材、写当下社会,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历史,只有对历史有比较,1,2,3,7,4,8,6,5,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如果我们割裂了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知,我们对当下的把握很可能是浮泛的、短视的。陈彦将写作视为“肉身给心灵的思想汇报,是自我对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定期定时的盘整回望,是心灵的自然需求”。陈彦说:“我现在有空便开卷,尤其是出差路途,让书籍填充得十分愉快,作家需要开阔的思想和生活视域,阅读和思考可以让你的创作更好,也能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陈彦从来不以成功者自居,但是,在创作道路上的他,如一位
23、斗士,不断地尝试着不同创作式样的可能性。,1,2,3,7,4,8,6,5,7.陈彦笔下的小人物都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苦,常年奔波。劳动认真,工作踏实,做人本分。互相帮衬,互相关照。拥有顽强的人生信念和道德尊严。,1,2,3,7,4,8,6,5,8.陈彦都有哪些文学创作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答案,小说是书写生存的艺术。其作品大多表现了小人物们困苦而庄严的生存故事。创作要持守恒常价值。他认为作家应该重新拨亮人类生活中的恒常价值,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发光发亮。艺术家要有悲悯情怀,认同提升普通人的生命尊严。要走进审视普通人的生活,不能漠视甚至指斥他们的生存价值。创作要深入生活,对作品要静静地梳理、思考、沉淀、打磨。他认为应将感性的生活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知。作家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关注历史。他主张写历史剧要关注现实,而写现实题材,不仅需要进入式地审视写作对象的生活,还应该深入地关注和学习历史。,1,2,3,7,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