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经的主要内容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 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所谓的“六十四卦” ,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 “八卦”则是由“阴” 、 “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 、 “阳” ,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 。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
2、、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 (也称“经卦” )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 ,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 ,居上者称为“上卦” 。 “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 。 说文解字云:“爻,交也” ;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 。 “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 ,以“六”表示;“”称为“阳爻” ,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 ,自下而上分别为
3、“初” 、 “二”、 “三” 、 “四” 、 “五” 、 “上”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 、 “九二” 、 “六三” 、 “六四” 、 “六五” 、 “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 文言 、 系辞传上下、 说卦传 、 序卦传 、杂卦传 ,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 ,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
4、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 ,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 、 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 、 坤文言 。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 。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 ,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