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货币银行学(2012)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 基础货币(2002)(2007)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2、 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 银行根据“ 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 M0:流通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其他存款)。3、 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 持有货币的偏好。因 为货币是流 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 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 动机、 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二、简述题1、 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2
2、002)(200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 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 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 的基本模型, 还是从货币供给 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 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2、 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费雪方程式为:MV=PY,其中, M 为货币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价格水平,Y 为产出;剑桥方程式为:M=kPY,其中,
3、PY 是名义收入, k 是货币作 为一种资产在 Y 中所占的比率,k 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 实质上有很大差别:(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而 剑桥 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剑桥 方程式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3、 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 d /P=f(YP,;rm,rb,re,1/PdP/dt;u)弗里德曼认为:(1)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利率变化后,货
4、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2)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 货币的流通速度是 稳定的。(3)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因此 货币需求是稳定的。由以上三点得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要保 证货币 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 “单一规则”货币供给政策。2三、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 逻辑。 (P538)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 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 论的主流沿革。 从货币需求发展理论主流沿革可以看出如下的脉络:(1)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
5、货币,马克思及其前人重视的是 贵金属。不 过到了马克思研究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也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纸币的规律。费雪方程式建立的时候,金币本身在视野中已不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存款通货则已经受到重 视。至于 凯恩斯所指的收益为零的货币,明确就是指现钞和支票存款;而 货币主义所说的 货币,其 边界已是 M2 或较之更大的口径。简言之,对货币需求考察所面对的具体货币形态 ,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币的金融资产。(2)将宏观总量作为考察货币需求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的一贯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下,个人对货币需求的 动机虽然也有所分析,但却并未由此建立微观行为主体的货币需求模型。开始于剑
6、桥学派的思路 则对此是一个大转 折,那就是把微 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这个宏观经济范畴的出发点。 换了一个角度,就产生了质的变化,扩大了对货币需求观察的范围。(3)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纳入视野的就只是商品实现 的需求和各种支付的需求,从而需要的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而将考察角度转向微观经济行为主体, 则显然不只有交易的需求、支付的需求,还有保存自己财富的需求。这样,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 值职能的货币。(4)货币需求函数,如果可以这样 粗略地加以表述的话,就从 f(Y)发展为 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2、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
7、币的供 应与扩展过程。 (P529)(看书举例)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银行体系供应的,其中,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提供原始货币,形成货币供应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 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 辗转存贷,从而成倍 创造派生存款。经货币扩张,整个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 D(存款货币总 量)=R (原始存款)/RRr(法定准备比率)。原始存款正好等于商 业银行的法定准备总额,假设前提为商业银行将收到存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作存款准备;另外,整个商 业银行体系没有 “现金漏损”。3、试述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 的关系。 (P541)货币
8、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表现为:(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2)货币 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 绝非是等量的。 (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会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总需求不足, 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 ;总需求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并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 (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 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 均衡的目标。如果以 Ms、Md、AS、AD 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与求,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图:由图看
9、出,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着 紧密的联系, 货币均衡有助于市 场均衡的实现。34、试析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 扩张界限。 (P542)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 现在已被广泛认可的是 联系潜在资源、可利用 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1)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的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待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期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3)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 体系中就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
10、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这三个阶段表示如图:图中,横轴代表产出增长率,纵轴代表物价上涨率,A 和 B 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A 是货币供给只具有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 B 是货币供给增加既有实际产出效应又有物价上涨效应阶段的终点,也是货币供给增加只具有物价效 应而无实际产 出效应阶段的起点。B 点实际上是一定时期产出增 长的极限点。达到 这一点,意味着经济体系中的现实可利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果没有达到,则可以表述为,在实际 GNP 水平与潜在 GNP 水平之间还存在缺口。一般说来,存在实际 GNP 和潜在 GNP 之间的缺口
11、是对多数国家经济成长状态的描述。换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增长率很难达到使潜在资源被全部利用的程度,因此,总会存在一定的潜在 GNP 损失。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当 货币供给扩张的作用超越了 A 点(货币供 给只具有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之后由于产出增加的同时还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公众 对物价上涨的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就会 对政策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章 利率理论一、名词解释4、 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 贷放出去的货币金 额,甚至不 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 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 资本金额, 这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12、,B=Pr(B 为收益,P 为本金, r 为利率)。5、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写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 场上的市场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6、 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7、 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收益率是指持有金融工具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48、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
13、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 长期利率。二、简述题4、 简要说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4)古典利率理论内容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对资金的供 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是资金的需求和供 给相等时的价格。5、 简要说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可贷资金理论内容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 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
14、反之,在可贷资金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 贷资金的需求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定的因素而必须考虑。6、 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4)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凯恩斯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 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 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 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 政策。三、论述题5、试述新古典综合学派对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P551)(2003)利率水平是研究利率量的决定,即利率究竟是多少的问题 。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
15、,在总结古典利率理 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 论以及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ISLM 分析法。西方经济学家在运用 ISLM 模型分析法分析经济时,是将国民经济的均衡看成是实物方面的均衡与货币方面的均衡,即市 场被划分为商品市 场及货币市场。 IS 曲线表示使商品市场的供求相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组合;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IS 曲 线与 LM 曲线的交点就是同时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在这点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所决定的收入 为均衡收入,在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支配下,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如 图:在图中,只有在两条曲线相交的均衡点 E 点上,
16、两个市 场才能同时达到平衡,此点决定的利率 i 是同时满足两个市场 均衡条件的均衡利率;Y 是同时考虑两个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当 IS 和 LM 曲线发生移动时,均衡利率必然也 发生相应变动 。由于 IS 的变动是由投资和储蓄的变动引起的,LM 变动 是由货币供给或货币需求的 变化引起的,因此,这些变量的改变都将改变均衡利率的位置,引起利率和收入的改变。56、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 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的影响:(1)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是此削彼长的关系,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率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上升,会使消费减少储
17、蓄增加。因此,利率变动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一定时期聚集资金量的作用。(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利率变动 与投资需求变动成反方向,从而利率变动可以调节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大小。(3)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当利率 过低而刺激投资,一旦投资大于储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失衡现象, 导致物价上升。反之,提高利率会引起 储蓄上升投资下降,进而调节供求,起到抑制通货 膨胀的作用。(4)利率与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动 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 整其资产负债结构来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就能影响信贷 量和信贷流向进而调控宏观经济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1)一国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独立程度,
18、及其 对利率的敏感程度。(2)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信息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3)利率结构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第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名词解释9、 菲利普斯曲线(西经名词 103)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0、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11、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是指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12、强制储蓄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 导致货币增发、物价上涨,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物价上涨而减少,其减少
19、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 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 这就是强制储蓄效应。13、收入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 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 应。14、滞涨是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伴随,即高的失 业率与高的通 货膨胀率相伴随的经济现象。15、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 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 值有升有降的现象。二、简述题7、 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增加而形成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为货币的过量发行。治理对策:(1)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抽 紧银根或紧缩
20、银根;( 2)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3)面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治理之途。有些国家采取的“供给政策 ”,其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 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68、 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其成因主要 为工资推动 和利润推动。治理对策:针对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可采取紧缩性收入政策;针对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可采取价格政策,如制定反托拉斯法。三、论述题7、试论述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P560)通货膨胀是不稳定的,通货紧缩 也是不稳定的。物价
21、疲 软趋势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实体经济:(1)对投资的影响。通货紧缩会使得 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减少投资的影响。同 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 资项 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这就使投资倾向降低。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 证券市场的萎缩。(2)对消费的影响。物价下跌对 消费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 应。物价的下跌使消 费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而将来价格还会下跌的预期促使他们推迟消费。二是收入效应。就业预期和工资收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 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支出
22、。(3)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通货紧缩时 期的财富分配效应与通 货膨胀时期正好相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虽然名义利率很低但由于物价呈 现负增长 ,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很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 人,不利于 债务人。(4)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在通货紧缩 情况下,如果工人名 义 工资收入的下调滞后于物价下跌,那么实际工资并不会下降;如果出 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往往会削弱企业的偿付能力,也会迫使企业下调工资。(5)通货紧缩与经济成长。多数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成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第四章 金融中介体系一、名词解释16、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23、17、资产证券化(2002)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资产证 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18、最终贷款人是指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崩溃的“人” ,这个人就是中央银行。19、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 规定的保费率向保 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 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 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 险金
24、的责任。20、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这些银 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甚至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7二、简述题9、 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3)将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1)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其 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 资本、公 积金、未分配的利润。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 银行借款、向其他 银行和货币 市场拆借、发行中长期金融证券等。后者是资金主要来源。(2)资产业
25、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贷款和 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11、简要说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 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职能分工型银行,其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 各有专司从事相关业务,职能分工型模式也称为分业经营或分业监管模式。(2)全能型银行,又称综合型商 业银行,是指在 经营各类银 行业务的同时,亦可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全能型模式也称 为混业经营或混业经营监管模式。发展趋势:20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 竞争的加剧,商 业银行 经营日趋全能化、综合化,并向混合经营方向发展。
26、三、论述题8、阐明引发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 (P566)金融创新是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金融 创新的 兴起和迅猛发展, 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乃至整个 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原因:(1)规避风险。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方银行经营面临经济环 境的巨大变化。长期的高通货膨胀率带来了市场利率的上升和剧烈波动,使投 资 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长期投资的吸引力,同时也使持有 这类资产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银行为了保住存款等负债业务而必须负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却面 对着长期资产业务 由于原定契约利率的限制而无足够的收益来支撑困境。于是, 银行通过创新,如:创造可变利率的债
27、权债务工具、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市场、发展债务工具的期 货交易、开 发债务工具的期 权市场等,来规避风险。(2)技术进步推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 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金融创 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首先,技术进步引起银行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的创新,进而引起金融服务的创新。如形形色色的银行卡、ATM 等一系列新兴账户的推出,自助银行、 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等。其次,新技术为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的 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条件。例如,信息处理能力的极大提高,使得金融机构有可能对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金融衍生工具 进行设计和定价等。此外,新技术
28、的运用是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 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几乎使全球各个角落的交易主体都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中。(3)规避行政管理。规避不合理、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 也导致了金融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金融业为了求得自身的 发展,利用法 规的漏洞,推出很多新的业务形式。89、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 (P571)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包括:(1)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银行券的必要;(2)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权 威、公正的清算机构的必要;(3)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后盾的需要;(4)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金融 业管理、 监督、协调业务的需要。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 (1)发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
29、是全国唯一的 现钞发行机构,通过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中央银行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调节各类金融活动;(2)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的 业务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其职能主要体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贷款人和 组织全国清算三个方面;(3)国家的银行,即中央银行代表国家 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第五章 金融市场一、名词解释21、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资产,是一种能够证 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以及价格的书面文件,对于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意义。22、货币市场是指一年和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有同 业拆借市 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30、、商业票据市 场等子市场。23、资本市场是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有股票市 场和债券市 场。24、远期(2007)是指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 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 资产的协议。25、期货是指在远期合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买卖合约,即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期 货合约 是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并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26、互换是指一种双方约定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相互交换现金的金融交易。互换协议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27、期权是指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期内,期 权的买方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 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或根据
31、需要放弃行使 这一权利的协议。二、简述题12、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 程。风险投资的投资过程大致分五个步骤:(1)交易发起。即风险资本家获 知潜在的投资机会。(2)筛选投资机会。即在众多的潜在投 资机会中初选出小部分作 进一步分析。(3)评价。即对选定项目的潜在 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4)交易设计。包括确定投资的数量、形式和价格等9(5)投资后管理。关键是将企业带 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 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13、简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与收益是进行任何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对矛盾,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高 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有收益都是要经过风险来调整的。经济学家马苛维茨用
32、比较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为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基 础。如果我们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那么,用数理统计的语言描述,投资风险就是各种未来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所谓 期望收益率,就是未来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乘以与它们相对出现的概率,然后相加的 值。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用对预期收益的偏离来反映。知道了期望收益值,就可以用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表示风险。14、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 可以减少风险。这一说法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资产组合的风险协方差公式来说明。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是资产组合中各类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资产组合中,单个
33、资产占的比重越小,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越小,风险就越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多就可以减低风险。由风险协方差公式得到:资产组合的风险不仅与单个资产的风险有关,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各种资产之 间的相关性越小, 资产组合的 风险越低。因此,通 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15、简述 CAPM 的基本内容CAPM 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寻求当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各种资本资产的均衡价格。假设在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通 过对投资者集体行为的分析,可以求出所有有效证券和证券组合的均衡价格,即资本市 场线,公式 为:r p=rf+(rm-rf)/mpCAPM 的基本思
34、想是:达到均衡时人们承受风险的市场报酬,由于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因此,所有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 总值必然为正。单个证券的风险溢价与它对市场风险贡献程度成正比,用来衡量单个证券风险的是它的 值。 值反映了单个证券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根据 CAPM,在均衡状态下,任何 资产的风险溢价等于其 值乘以市场 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三、论述题10、试述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 (P575)(1)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2)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通 过金融资产的交易, 对于某个局部来 说,风险由于分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消失
35、;至于对总体来说,并非消除了 风险 。(3)确定价格。金融资产均有票面金 额。在金融 资产中可直接作 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一般来说,其内在价值就是票面标 注的金额。但相当多的金融 资产 ,如股票,其票面 标注的金额并不能代表其内在的价值,每一股份上的内在价 值是多少,只有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发现”。11、试述金融工程的方法论背景。 (P577)金融工程是指: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金融部 门将现代金融理 论和工程技术方法相结合,针对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创造性地设计、开发和应用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程的方法论是以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 术和工程方法 为基础,将金融
36、问题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分析,并设计出新的金融工具,使金融市场的功能增强。背景:(1)金融理论的创新-资产定价理论和无套利均衡理论;(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0(3)金融工程师的创新活动。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系一、名词解释28、金融监管成本金融监管的成本包括:(1)执法成本: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主要是监管机关的行政 预算,属于 显性成本或直接成本。 (2)守法成本:是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主要是金融机构的效率损失,属于 隐性成本或间接成本。二、简述题16、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 则。(1)依法管理原则;(2)合理、适度竞争
37、原则;(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4)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率相结合原则。此外,金融监管应该注意顺应变 化了的市场环境, 对过时的 监管内容、方式、手段等及时进行调整。17、简述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 监管必要性的分析。社会利益论认为,金融机构不断追求盈利的 过程中面临的 风险也不断增加,但 风险成本并非由其自身全部承担,而是由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来承担,从而使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保护 社会公众利益,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就需要由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授权机构来进行金融监管。18、简述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 监管必要性的分析。金融风险论认为:(1)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扩张行为加剧了
38、金融业的高风险和内在不稳定性,一旦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失去信任而挤提存款,它就可能 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 产。(2)金融业的危机往往不会仅局限在体系内部,而是快速蔓延至整个国家甚至引 发区域性、全球性的金融动荡。(3)金融体系的风险会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金融业和金融风险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实 施金融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三、论述题12、试述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P590)巴塞尔提议的目的:(1)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资产间的比例,定出 计算方法和 标准,促 进国际银行体系健康发展。(2)制定统一的标准,消除国际 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 竞争。
39、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1)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 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 本: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的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 资本的 50%;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2)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该协议 定出对资产负债表上各种 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 算出来的风险挂钩,以 评估银 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3)关于标准比率的目标。协议 要求银行经过 5 年过渡期逐步建立和 调整所需的资本基础。到 1992 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 为 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面世以来
40、,不仅跨国银行的资本金监管需视协议规定的标11准进行,就是各国国内,其货币当局也要求银行遵循这一准则,甚至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13、试述新巴塞尔协议出台的背景及其三大支柱。 (P591)新巴塞尔协议出台的背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 际银 行业的运行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1)巴塞尔协议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遇到了新的挑战。这表现为在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和操作 风险等对银行业的破坏力日 趋显现。在 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以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为主的市场风险频频发 生, 诱发了国际银行业中多起重大银行倒闭和巨额亏损事件。而
41、 巴塞尔协议主要考 虑的是信用风险, 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考虑不足。(2)危机的警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 发和蔓延所引发的金融 动荡,使得金融 监管当局和国际银行业迫切感到重新修订现行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已刻不容缓。(3)技术可行性。现代风险量化模型的出 现,在技 术上为巴塞 尔委员会重新制定新资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 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 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 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 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 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 ,新 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
42、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 和操作风险。(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 这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 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 评估。(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市 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市场约束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信息披露的健全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的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各市场参与者才可能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清偿能力。第七章 货币政策一、名词解释29、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胀率控制在事先宣布的范围
43、内。30、货币政策时滞(2003)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必 须经过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 称为时滞。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组成。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 货币当局采取行 动的这段时间;外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31、泰勒规则(2007)又称利率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 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二、简述题19、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 具备的条件。 (2003)(1)必须是货币当局可以控制的;(2)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12(3)可测性;(4)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
44、程度低;(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 好的适应性。20、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 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 (2001)微观主体的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一 项货币 政策提出时,微 观主体会立即根据所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极少有 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起消极作用的 对策,可能归于无效。但实际上,社会公众的预期即使非常准确、采取对策即使非常迅速,但对策发挥效果也要有个过程,这样,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三、论述题14、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P599)(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 银行在法
45、律所赋予的权力范 围内,通 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 业银行的信用创 造能力, 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内容主要包括: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 整幅度。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应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了商 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这两方面降低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 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抽紧,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过程则相反。存款准备金政
46、策对于市场利率、 货币供应量、公众 预期等都会 产生强烈的影响,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中央银行很 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而不宜随时使用。(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 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 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整货币 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再贴现率的调整。再 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作为一种基准利率或最低利率, 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起牵引作用,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及市场利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 的资格,主要影响商 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再
47、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这样就会提高商 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于是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数量,使其准 备金缩减。商 业银行就只能收 缩客户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使 银根紧缩,市 场利率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反之,过程则相反。达到的效果: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贷款和投资行为 。能产生告示性效果,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预期。能决定对谁开放贴现窗口,可以影响商 业银行的资 金运用方向,还能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贴现窗口进行套利的行为。(3)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 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
48、 证券,以控制 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作用过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 银行就通过公开市 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 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可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会使商 业银行的超额 准备金增加,并通 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 大,社会的 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卖出有价 证券,以减少基本 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信用紧缩。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表现在: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影响范 围广。1315、试分析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 传导渠道。
49、 (P603)在信用市场上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货币传导渠道,即: 银行贷 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1)银行贷款渠道。货币政策通 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的机制是建立在 这样的认识之上,即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为它们特别适宜于 处理特定类型的借款者,特 别是小企业,那里不对称信息问题 特别突出。当然,大企业可以不必通过银行而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与信用市场发生联系。 这样,减少 银行储备和银行存款的 紧缩货币政策将通过对这些借款者的作用产生影响。货币 供给(M)下降,使得 银行存款( D)减少, 进而使得银行贷放出的贷款下降。银行贷款(L)下降,使企业投资(I)减少,从而使总产出(Y)下降。以图式表示,这一货币政策效果就是:MDLIY。(2)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 表通过企业资本净值发挥货币传导 的作用,是建立在下面的认识之上,即很低的资本净值 意味着贷款者实际上对他 们的贷款获得很低的担保,同 样,来自逆向选择的损失增大。资 本净值的下降,引起逆向 选择问题 ,因而导致减少作为投资支出资金来源的贷款。企业很低的 资本净值也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 ,因 为那意味着所有者在他们的企业中拥有更低的股本回报,便刺激他 们投资于风险项 目。由于从事高 风险事业使得贷款者收回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