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第一节抗贫血药第二节升高白细胞药第三节止血药和抗血栓药第四节血容量扩充药第一节 抗贫血药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 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浓度长期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最低值诊断标准成年 男性 血红蛋白dTMP)2、促进 THFA类辅酶的循环利用3、促进脂肪代谢维生素 B12叶酸和维生素B12作用示意图叶酸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dTMPDNAdUMP维生素 B6甘氨酸丝氨酸蛋白质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四氢叶酸N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维生素 B12维生素B12二氢叶酸还原酶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 “内因子 ”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被吸收。胃粘
2、膜萎缩所致“ 内因子” 缺乏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起 “恶性贫血 ”。体内过程1、 恶性贫血和 巨幼红细胞贫血2、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3、 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日光性皮炎等临床应用90%由由肾小管旁间质细胞肾小管旁间质细胞分泌,促分泌,促进红细胞增殖和分化,阻碍程序性进红细胞增殖和分化,阻碍程序性死亡死亡结合红细胞膜表面结合红细胞膜表面高亲和力高亲和力/低亲和低亲和力力受体受体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HuEPO1、 EPO缺乏性贫血2、免疫性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 艾滋病 严重寄生虫病所致的贫血3、适当补充铁临床应用忌用于高血压患者、易致血栓形成第二节 升高白细胞药 由骨髓细胞由骨髓细胞 /外周
3、细胞产生的外周细胞产生的 小分子糖蛋白小分子糖蛋白 可调控造血功能可调控造血功能 极低浓度极低浓度 就产生极强的生物活性就产生极强的生物活性 具具 多能性多能性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 维生素B4:核酸和辅酶的组成部分 肌酐:提高多种酶的活性 地菲林葡萄糖苷:促进骨髓细胞增生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临床应用 骨髓移植病人骨髓移植病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治疗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生理情况下,机体内凝血和抗凝凝血和抗凝血,纤溶和抗纤溶血,纤溶和抗纤溶,保持着动态平,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一
4、旦平衡遭破坏就会出现衡状态,一旦平衡遭破坏就会出现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第三节 止血药和抗血栓药z 蛋白质有限水解z “瀑布 ”样的反应链凝血特点z X Xaz 凝血酶原 凝血酶z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血三阶段一、促凝血药:维生素K ( vitamin K)基本结构为甲萘醌。K1:存在于绿色植物中K2:由肠道细菌合成K3:人工合成K4:人工合成脂溶性水溶性止血药药理作用参与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因子II、VII、IX、X形成形成它们的谷氨酸残基在羧化酶作它们的谷氨酸残基在羧化酶作用下形成用下形成9-12个个-羟基谷氨酸才羟基谷氨酸才能与能与Ca2+结合,进而与血小板膜结合,进而与血
5、小板膜磷脂结合促进血凝。磷脂结合促进血凝。1. 维生素 K缺乏性出血:梗阻性黄疸、胆瘘;新生儿;广谱抗生素2. 抗凝药过量的解毒:双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3.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以免维生素 K缺乏。临床应用 iv过快时,潮红、出汗、胸闷、支气管痉挛新生儿 /早产儿溶血、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病人也可诱发溶血。不良反应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结合纤溶酶的赖氨酸,阻断纤溶 用于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 对 慢性渗血效果较好 可致血栓或诱发心梗 胃肠道反应一、抗凝血药1、体内体外抗凝药:肝素2、体内抗凝药:香豆素类3、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抗血栓药肝素 由是1916年首先从肝内发现而定名 是一种粘多糖硫酸脂,带大量负电荷呈强酸性 现主要提取自猪小肠粘膜和牛肺抗凝血药 吸收吸收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 分布分布为带为带阴电荷的大分子物质,阴电荷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过生物不易过生物膜,肠道破坏失活。膜,肠道破坏失活。 贮存贮存部分被内皮摄取、贮存部分被内皮摄取、贮存 代谢代谢肝素酶肝素酶 排泄排泄多以代谢物形式经肾排出多以代谢物形式经肾排出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