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Sei2005,33(4):737 责任编辑金琼琼责任校对金琼琼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展望郭春强,靳文奎,廖平安,郭松景,王丽霞,黄全民,付豪(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漯河462000)摘要。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常发性自然灾害,每年危害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依据漯河市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条件和小麦病虫发生种类、特点、发生规律,以及为害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技术,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前景展望;漯河市中图分类号$4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l(2005)
2、04073701小麦病虫害是危害小麦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品质变劣,大幅减产。目前,由于耕作制度、品种选用和布局的变化,以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有些已经被控制了的病虫害,又出现回升现象,其发生规律还不太清楚。在防治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开展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对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漯河市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工作,经过漯河市农科所病虫监测研究室全体技术人员数10年的研究和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进展,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多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示范,技术辐射面积逐年增大。小麦生产中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漯河市的小麦可持续发
3、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预测预报,科技人员在发生区域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改革耕作制度,选用抗病虫品种采用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使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且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环境,与非示范区相比,平均增产小麦30左右。1综合防治技术11选用抗病虫品种20多年来,漯河市农科所技术人员对所引品种(材料)进行了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综合抗性和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有漯麦4号、郑州9023、豫麦18、周麦18等部分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12改革耕作制度做好品种布局 通过间、套、轮作技术和品种合理布局,以及深耕耙磨,控制病菌源寄主,提高小麦抗性有效控制小麦病
4、虫害的发生。13栽培措施131适期播种。坚持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可以减少秋苗发病和早播地区病菌向相邻区域传播的病菌量,避开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132控制病源。清除越夏自生病株,并弃于避风处,有效控制病菌源,隔断病菌的传播途径,达到防治的目的。133肥水管理。改变传统施肥观念,通过合理施肥、灌水,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天敌及有益生物数量,同时提高农作物对有害生物的总体抗性,可有效地控制多种病虫的发生与危害。14药剂防治针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作者简介郭春强(1971一),男,河南漯河人,在读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收稿日期2
5、0041217通过预测预报,合理使用农药,对发生区域有效控制,可大大减少向其他区域的传播,同时又可减少对农田的污染。在农药品种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农药的防治效果、适用范围、残留量的影响和市场价格。在防治时机上要抓准,力争做到药到病除、药到虫死,少用药、巧用药。15生物防治通过技术攻关,明确病虫害优势种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害虫转移的规律,以及对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制定麦田害虫天敌保护利用技术,这对控制粘虫、麦蚜和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2加强技术研究。创新防治方法21选育多抗材料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筛选,发掘单抗、多抗优良种质资源,并对筛选出的优良抗性材料进行抗性分析:采用
6、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培育和创造多抗优良新种质资源。22加强耕作制度研究通过对耕作模式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病虫源基地和病虫害发生区域的非寄主替代作物及其相应的耕作模式以及有害生物的存活、危害特点与耕作方式的关系,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提高小麦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23利用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完善规模化生产及技术;筛选并开发对害虫毒力强、击倒快、适应性广,且对人畜与环境无害的微生物杀虫剂:对病虫生理小种的走向进行预测,做到有备无患。24研究控害栽培技术研究针对主要病虫害的栽培控害配套技术,并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农业措施,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而不
7、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通过研究小麦及非寄主植物中对麦蚜、吸浆虫等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关系,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有益天敌的人工饲养和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保护和利用有益天敌。通过提高栽培技术,增强麦田自然天敌的控害能力。25提高预测预报技术水平 通过研究分析锈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和粘虫等迁飞害虫传播途径和迁飞路线,以及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田问小气候,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建立预测预报模型系统,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报。26建立小麦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 由于国内植保队伍素质上的缺限建立具有多媒体查询功能、专家系统诊断功能、专家在线实时诊断和咨询功能、专家实时答疑功能的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8、远程诊断系统十分重要。这一系统必须支持网络、手机短信、低带宽下的视频和音频传输。万方数据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展望作者: 郭春强, 靳文奎, 廖平安, 郭松景, 王丽霞, 黄全民, 付豪作者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漯河,462000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 2005,33(4)被引用次数: 11次引证文献(11条)1.惠军涛.杨非.张毅.惠峰涛.侯日望.艾国兴.王德田.宋方君.田军 蓝田县小麦全蚀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10(3)2.左雨跃 2010年泗阳县
9、小麦病虫害应急防治措施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0(21)3.潘殿新 10种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8)4.华文爱.邢广余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识别与发生规律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8)5.潘殿新 8种小麦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8)6.潘大桥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6)7.何广田 小麦丛矮病的识别与防治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5)8.刘鹏程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2)9.王咏梅.郑玉玲.王月英.王德荣 安徽省萧县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控技术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9(9)10.赵玉红.米春香.王金辉 切实加强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期刊论文-现代农业 2007(9)11.袁增楼 邳州地区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07(10)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