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山东卷(课标化学)7 2014山东卷 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CH3CH3Cl 2 CH3CH2ClHCl 光 CH2=CH2HCl CH 3CH2Cl均为取代反应B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CCl22Br =2Cl Br 2ZnCu 2 =Zn2 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2O22H 2O=4NaOHO 2Cl2H 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 【解析】CH 2=CH2 与 HCl 的反应为加成反应,A 项错误;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 项正确;ZnCu 2 =Zn2 Cu 的反
2、应中被还原的是 Cu2 ,C 项错误;Na2O2 与 H2O 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为 Na2O2,Cl 2 与 H2O 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为 Cl2,D 项错误。8 2014山东卷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Cl 、S 2 、Ca 2 、K 半径逐渐减小D. Cl 与 Cl 得电子能力相同3517 371【答案】D 【解析】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 项错误;如 Na 、Mg 2 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二者性质不同,B 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
3、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S 2 、Cl 、K 、 Ca2 半径逐渐减小,C 项错误; Cl 与 Cl 互为同位素,二者化学性质(得3517 371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相同, D 项正确。9 2014山东卷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NO 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FeO BFe 2O3 C. FeSO4 DFe 3O4【答案】A 【解析】Fe 2O3 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 NO,B 项错误;1 mol Fe 3O4 中含有 1 mol Fe2 ,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 1 mol NO 需消耗 FeO、FeSO 4、Fe 3O4 的物质的量均为 3 mol,F
4、eO、FeSO 4、Fe 3O4 的摩尔质量(g/mol) 分别为: 72、152 、232,所以等质量的 FeO、FeSO 4、Fe 3O4 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FeO。10 2014山东卷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 (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答案】C 【解析】配制溶液定容时使用胶头滴管,A 项错误;中和 NaOH 待测液需要标准酸溶液,图中盛酸溶液使用的是碱式滴定管,B 项错误;C 项正确;收集氨气的导气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D 项错误。11 2014山东卷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 2 种B1 mol 苹果酸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C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生成 1 mol H2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 【解析】苹果酸中官能团OH、COOH 均可发生酯化反应,A 项正确;苹果酸中的醇羟基不能与NaOH 反应,只有 COOH 可与 NaOH 反应,1 mol 苹果酸可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B 项错误;苹果酸中OH、COOH 均可与 Na 发生置换反应,1 mol 苹果酸与足量 Na 反应可生成 1.5 mol H2,C项错误; 与苹果酸是同种物质,D 项错误。12 2014山东
6、卷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Al3 、NH 、Cl 、S 2 4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Na 、ClO 、SO 、I 24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Na 、K 、Cl 、HCO 3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Fe3 、K 、Cl 、SO 24【答案】C 【解析】Al 3 、S 2 发生水解互促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lO , B 项错误;HCO 水解使溶液呈弱碱性,因此弱碱性溶液中可大量存在 3Na 、K 、Cl 、HCO ,C 项正确;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Fe3 ,D 项错误。 313H1 H32014 山东卷 已知
7、某温度下 CH3COOH 和 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 10 mL 浓度为 0.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 先增大再减小Cc(CH 3COOH)与 c(CH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 10 mL 时,c(NH )c(CH 3COO ) 4【答案】D 【解析】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反应完全后,随氨水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 项错误;溶液中 ,滴定过程中 Kb(NH3H2O)不变,溶液中 c(OH )一直增大, 一直减小,BKb(NH3H2O)c(OH )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知溶液中
8、 n(CH3COOH)与 n(CH3COO )之和不变,滴定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c(CH3COOH)与 c(CH3COO )之和不断减小,C 项错误;由 CH3COOH 与 NH3H2O 的电离程度相等可知CH3COONH4 溶液呈中性,当加入等体积氨水时,溶液恰好为 CH3COONH4 溶液,利用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NH )c(CH 3COO ),D 项正确。 429 2014山东卷 研究氨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 NaNO3(s)ClNO(g) K 1 H 1”“ 不变 升高温度 (3)c(NO )c(NO )c(CH3COO
9、 ) 3 2b、c【解析】(1)反应()2反应 ()即得到反应:4NO 2(g)2NaCl(s)2NaNO 3(s)2NO(g)Cl 2(g),利用平衡常数定义可知该反应平衡常数 K 。(2)平衡时容器中 n(ClNO)7.510 3 molL1 min1 10 min2 L0.15 mol,则平衡后 n(Cl2)0.1 mol 0.15 mol0.025 mol ;NO 的转化率12 100%75%;若恒压下达到平衡态相当于将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NO 的转化率增大;0.15 mol0.2 mol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恒压下达到平衡的平衡常数与原平衡常数相等;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
10、,反应逆向进行,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3)反应后得到溶液 A 为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 NaNO2与 NaNO3 的混合溶液,利用已知电离常数可知 CH3COO 水解程度大于 NO ,NO 不发生水解,两溶 2 3液中 c(NO )c (NO )c (CH3COO );利用 CH3COO 水解程度大于 NO 可知溶液 B 的碱性强于溶液 3 2 2A,为使溶液 A、B 的 pH 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有向溶液 A 中加适量 NaOH 或向 B 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稀释或向 B 溶液中加入适量稀醋酸等。30 2014山东卷 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 2C
11、l 和 AlCl 7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4(1)钢制品接电源的_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若改用 AlCl3 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_。(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 NaOH 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 6 mol 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mol。(3)用铝粉和 Fe2O3 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_。aKCl bKClO 3 cMnO 2 dMg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 H2SO4,滴加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_(填“能”或“ 不能 ”)说明固体混合物中
12、无 Fe2O3,理由是_(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1)负 4Al 2Cl 3e =Al7AlCl H 2 (2)3 7 4(3)b、d 不能 Fe2O36H =2Fe3 3H 2O、Fe2Fe 3 =3Fe2 (或只写 Fe2Fe 3 =3Fe2 )【解析】(1)电镀时,镀件应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结合题中“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可知阴极上的反应式是 4Al2Cl 3e =Al7AlCl ; 7 4若改用 AlCl3 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反应是水电离出的 H 得电子还原为 H2。(2) 用 NaOH 溶解铝镀层时发生反应:2Al2
13、NaOH2H 2O=2NaAlO23H 2,H 2 是还原产物,当转移 6 mol 电子时,该反应可得到 3 mol 还原产物。(3) 引发铝粉和 Fe2O3 粉末反应的助燃剂为 KClO3,然后插入镁条,点燃镁条即可使铝热反应发生;混合物中即使含有 Fe2O3,Fe 2O3 溶于酸后生成的 Fe3 与反应生成的 Fe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Fe2 ,再加入 KSCN 溶液后溶液也不显红色,因此不能证明反应后固体不含 Fe2O3。31 (20 分)2014山东卷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 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 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烧瓶 C 中发生反应如下:N
14、a2S(aq)H 2O(l)SO 2(g)=Na2SO3(aq)H 2S(aq) ()2H2S(aq)SO 2(g)=3S(s)2H 2O(l) ()S(s)Na 2SO3(aq) Na2S2O3(aq) ()= = = = =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D 的作用是_。装置 E 中为_溶液。(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物质的量之比为_。(3)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 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
15、选择_。a蒸馏水 b饱和 Na2SO3 溶液c饱和 NaHSO3 溶液 d饱和 NaHCO3 溶液实验中,为使 SO2 缓慢进入烧瓶 C,采用的操作是_。已知反应()相对较慢,则烧瓶 C 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_。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 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_。a烧杯 b蒸发皿c试管 d锥形瓶(4)反应终止后,烧瓶 C 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 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 2SO4 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 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已知 Na2S2O35H2O 遇酸易分
16、解:S 2O 2H =SSO 2H 2O23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 2 溶液、 AgNO3 溶液。【答案】(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 NaOH(合理答案均可)(2)21(3)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可得分) 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a、d(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 或过滤、取滤液),滴加 BaCl2 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 Na2SO4 杂质(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加入水,B 瓶内压强变大,在长颈漏斗的颈中会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高度保持不变;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 D 是安全瓶,可防止
17、 E 中液体倒吸进入C 中;装置 E 是用来吸收未反应完全的 H2S 或 SO2 的尾气处理装置,因此 E 中试剂需用碱溶液,如NaOH 溶液。(2) 反应()2反应() 反应()3 可得该转化过程的总反应:2Na2SNa 2SO33SO 2=3Na2S2O3,则 C 瓶中 Na2S 和 Na2SO3 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 21。(3) 为减少SO2 的损失,装置 B 中液体最好是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可通过控制滴加浓硫酸的速率来减慢 SO2 的产生速率从而达到减慢 SO2 的进入烧瓶 C 的实验要求;烧瓶 C 中反应达到终点,溶液中的硫全部转化为Na2S2O3,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烧杯、锥形瓶加
18、热时需垫石棉网,蒸发皿、试管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4)为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 Na2SO4,可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盐酸,以排除溶液中 SO (包含 S2O 与盐酸23 23反应生成的 SO ),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 BaCl2 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得出上层清液中是否含有23SO 的结论,进而做出产品中有无 Na2SO4 杂质的判断。2432 2014山东卷 化学化学与技术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 2Cr2O7)给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 Fe3生产重铬酸钾(K 2Cr2O7)。工艺流程及相关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由 Na2Cr2O7 生产 K2Cr2O7 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过冷却结晶析
19、出大量 K2Cr2O2 的原因是_ 。(2)向 Na2Cr2O7 母液中加碱液调 pH 的目的是_ 。(3)固体 A 主要为 _(填化学式) 。固体 B 主要为_(填化学式) 。(4)用热水洗涤固体 A,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 _(填“”“ ”或“”)中,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最低。【答案】(1)Na 2Cr2O72KCl= =K2Cr2O72NaCl 低温下 K2Cr2O7 溶解度远小于其他组分,随温度的降低,K 2Cr2O7 溶解度明显减小( 合理即可)(2)除去 Fe3 (3)NaCl K 2Cr2O7 (4)【解析】(1)利用流程图知向母液( 溶质为 Na2Cr2O7)中加入 KCl(
20、s)固体后得到 K2Cr2O7,由此可知由Na2Cr2O7 生成 K2Cr2O7 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r2O72KCl =K2Cr2O72NaCl;再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K2Cr2O7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并且低温时溶解度远比其他组分小,将反应后的热溶液降温可使 K2Cr2O7 结晶析出。(2)pH4 时,Fe 3 可完全转化为 Fe(OH)3 沉淀,通过过滤可进行固液分离,因此向 Na2Cr2O7 母液中加碱调节 pH4 的目的是除去 Fe3 。(3)利用(1) 中反应方程式和溶解度曲线知,母液中主要含有 NaCl 和少量 K2Cr2O7,再结合 K2Cr2O
21、7 在高温时溶解度大可知将母液蒸发浓缩得到固体 A 应是析出 NaCl 固体,母液为高温下不饱和的 K2Cr2O7 溶液,再冷却结晶得到固体 B 应是 K2Cr2O7。(4) 洗涤固体 A(NaCl)的洗涤液中含有 K2Cr2O7,因此将回收液转移到母液中可提高K2Cr2O7 的产率,同时降低能耗。33 2014山东卷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石墨烯 如图 (a)所示 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b) 所示。(a)石墨烯结构 (b)氧化石墨烯结构(1)图(a)中,1 号 C 与相邻 C 形成 键的个数为_。(2)
22、图(b)中,1 号 C 的杂化方式是_,该 C 与相邻 C 形成的键角_(填“”“”或“”)图(a)中1 号 C 与相邻 C 形成的键角。(3)若将图(b)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 H2O 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 H2O 形成氢键的原子有_(填元素符号)。(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 60),某金属 M 与 C60 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所示, M 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晶胞中 M 原子的个数为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答案】(1)3 (2)sp3 (3)O、H (4)12 M 3C60【解析】(1)由图(a) 可知,1 号 C 与另外 3 个碳原子形成 3 个 键。(2)图(
23、b) 中 1 号 C 与 3 个碳原子、1 个氧原子共形成 4 个 键,其价层电子对数为 4,C 的杂化方式为 sp3;该 C 与相邻 C 的键角约为 10928,图 (a)中 1 号 C 采取 sp2 杂化,碳原子间夹角为 120。 (3)氧化石墨烯中“OH”的 O 可与 H2O 中的 H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OH” 的 H 可与 H2O 中的 O 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可与 H2O 形成氢键的原子有 O、H。(4) 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棱上 12 个 M 完全属于该晶胞的 M 为 12 3,位于晶胞内的 914个 M 完全属于该晶胞,故该晶胞中 M 原子的个数为 12;该晶胞中含有
24、C60 的个数为 8 6 4,因此18 12该晶胞的化学式为 M3C60。34 2014山东卷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 (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HCHOCH 3CHO CH2=CHCHOH 2O OH , (1)遇 FeCl3 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 A 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B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2)试剂 C 可选用下列中的_。a溴水 b银氨溶液c酸性 KMnO4 溶液 d新制 Cu(OH)2 悬浊液(3) 是 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4)E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 F,F
25、的结构简式为_。【答案】(1)3 醛基 (2)b、d(3) 2NaOH CH 3CH=CHCOONaH 2O(配平不 作要求)(4) 【解析】(1)遇 FeCl3 溶液显紫色,说明苯环上直接连有OH ,结合 A 的结构简式可知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另一取代基为CH= =CH2,OH 与CH =CH2 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连接方式有邻、间、对 3 种;利用题中已知,结合合成路线可知 B 的结构简式为 ,B 中含氧官能团( CHO)的名称是醛基。(2)BCD 的反应为醛基发生氧化反应,溴水与 B 中的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酸性 KMnO4 溶液可将苯环上连接的CH 3 氧化为COOH,为防止将 CH3 氧化,因此实现 B 转化为 D 的反应只能选用具有弱氧化性的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 Cu(OH)2 悬浊液。(3)该物质的酯基是酚羟基与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的,因此 1 mol 该物质可与 2 mol NaOH 反应,由此可得反应的方程式。(4)D 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 E(结构简式为 ,F 为 E 发生加聚反应的高聚物,故可得 F 的结构简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