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第三方支付行业1.消费者:增长迅速,市场待开发空间庞大从 1999 年 3 月,中国首家完成跨银行跨地域提供多种银行卡在线买卖的网上支付效劳平台首信易的运转末尾算起,中国网上支付的开展末尾进入第十二个年头。网上支付延续了微弱的增长态势,买卖额延续 5 年翻番增长,2009 年更是到达了 5808.4 亿元。而依据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网上支付用户(半年至少运用过一次) 规模增长异样迅猛,相比 2008年 5200 万增长至 9000 万,增速达 73.1%。支付宝以 49.8%的市场份额领军。这里所显示的数据还不包括曾经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但近期或往年未运用网上支付的
2、已注册用户。早在 2009 年 7 月初支付宝就曾表示其注册用户数正式打破 2 亿大关,这一系列数据向我们展现了第三方支付行业蓬勃开展的前景。2.供应商: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巧妙的“竞合关系”在网络第三方支付效劳行业中,其效劳可以可以得以实施的源头是银行,没有银行的参与,第三方支付行业将不复存在,银行在整个支付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作为第三方支付源头的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关系又非传统行业中供应链上下游的复杂关系,而是“竞合关系”,即竞争与协作的关系。目前来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更多的是协作关系。如据支付宝方面的数据,目前支付宝曾经和国际 52 家银行树立了协作,包括 19 家全国性银行
3、和 34 家区域性银行。其中在信誉卡方面已有工行、中行、建行、招行、浦发、光大等 9 家协作银行;作为银联新型智能支付终端的“拉卡拉” ,便民金融效劳网点曾经多达 2 万个,协作银行包括招商、平安、深发、广发、兴业、中信、东亚等 15 家。虽然银行想介入第三方支付业务有着后天的、相对的优势,但在目前市场还不成熟的状况下,银行采取和第三方支付协作培育市场的方式应该更经济。如在 C2C 形式下,由于卖家众多且比拟零散,管理需求消耗很多时间,银行直接接入能够收益并不理想。不过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开展壮大,银行一定会不时加大在网上支付业务方面投入。由于第三方支付必需依靠银行作为清算管理,而银行自身的公
4、信力远大于第三方支付企业,虽然就目前状况来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依然是协作大于竞争,但潜在的竞争只会越演越烈。3.潜在新进入者:银行要挟最大目前网络第三方支付行业最大的潜在竞争者是银行。现在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时,银行以为第三方支付有利于为自己开展新业务,且不论这些支付企业怎样折腾,也都不会要挟到银行在这个行业中的主导位置,也正是基于这种看法使得银行关于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开展可以持一种比拟开通宽容的态度。但是照如今的状况看来,第三方支付把网上支付做得很好,招致银行对网上支付也发生极大的兴味,原来第三方支付所依靠的银行也逐渐从幕布后走向前台,大有取代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势。例如,2009 年 6
5、 月 5 日,IT 时代周刊从银联电子支付效劳有限公司 处独家得知,他们曾经和 B2C 企业当当网签署协作协议,与京东商城、出色亚马逊、美国新蛋网等闻名 B2C 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洽谈中。这是银联支付成立七年来,首度进入电子商务范围。尔后,他们还将涉足公同事业性缴费范围,并方案经过各地银联分公司完成与各地水电煤公司的协作。不只如此,他们的触角还伸到了教育、通讯范围,并已与各地考试院、运营商达成了协作协议。民营资本占据主体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末尾迎来一个国有背景的“大鳄” 。此外,其他银行也末尾经过深化协作、直接展开低端竞争等方式涉足第三方支付范围。假设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打破过去的业务局限,在新的终
6、点上与银行达成更深化的协作,完成新业务创新,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很难继续开展下去。4.替代品:要挟较小此处所谓的替代品就是可以替代第三方支付效劳的其他具有相反或相似功用的效劳,到目前为止,除了银行有能够提供相似效劳以外,第三方支付行业尚无其他竞争者。而且,就中国目前的信誉体系环境及网上买卖的形式来看,目前银行所提供的网上转账,支付等方式还无法完全替代第三方支付的功用和作用。5.行业内的竞争:强度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04 年以前国际电子支付企业只要约 10 家,而到目前曾经增至 50 多家。之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的约束和合法有效运营的规范,产品的同质化招致价钱成为唯的一竞争筹码,不少支付企业以非理性的低价争取市场份额,由于添加用户买卖量是企业得以生活的源泉。这种竞争招致国际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盈利的很少,大局部企业处于一种无序竞争形状,甚至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倒贴钱给客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