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姓 名: 崔启林 学 号: 2009540007 导师姓名: 冀小军 拟定学位论文题目:蝉房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现状和前景的研究 一、选题依据1、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摘要: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今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诸多意义。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后,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被当作“小皇帝”、“小公主”一样
2、来对待,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呵护、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缺乏风雨的洗礼和困难的磨砺,使得他们心灵上过于脆弱,身体上过于单薄,思想上过于自私,精神上缺乏上进。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汉滨初中多年一直敢于推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1.与现代社会对所需人才素质内涵的要求不断提升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增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贤纳才时,已相当注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那些“1”字型的专才和“一”字型的通
3、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十字”型的全才才更加受欢迎。事实证明,没有任何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势必在未来社会竞争的洪流中被淘汰,而那些具备良好社会活动能力的竞争者必将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占据优势。2.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出生在 80 年代后的城市新新人类,是生活在新旧体制转换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一代。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对社会事务充满新奇,但由于中国许多家庭缺乏民主、自由的氛围,孩子自小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长大,在学校中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因此他们非常渴望摆脱父母、师长们看管式的教育,渴望能够体验以主体性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满足人际交往、被需要、被重视的高层次精神需
4、要,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3.离不开当今教育观念的更新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且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好孩子”、“成材”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学好专业知识,也开始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的重视加上家长的支持在无形中激励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二、社会实践活动对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作用1.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意味着要克服依赖,独立安排自
5、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人生。自强就是要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我们这一代的中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经不起挫折、困境,最缺乏的就是自立自强的能力。近几年以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有计划的收拾好行装,准备好生活用品,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农村校园,走进农家田地,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2007 年暑期,我们带领一百余学生前往平利县兴隆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拉练式生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在农田里锄草、施肥,和农村学生一起劳动,同吃同
6、住,遇到问题自己处理,每天坚持写生活感受,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从中得到了提升。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可以让学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90 后的学生大多数意志薄弱,内心敏感,经受不住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这对于平时在操场上跑几圈都喊累、体育课总想跑到树荫下,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2007 年暑期,学生第一次面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感到无比的新奇和欢喜。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兴隆中学,期间有近三十里山路需要学生背着背包徒步完成。没有了起初的新奇与欢喜,逐渐是疲劳与忍受,在汗水、鼓
7、励与竞争中,学生们相互协作,慢慢地克服了疲劳和炎热的考验,伴随着满脸的汗水,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3.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是学生成长应该经历的过程和要求。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需要广阔的天地、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真实的环境。只有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与收获。学生们第一次面对淡汤无味无菜的面条,他们都难以下咽,吃了几口便放下碗筷。我们故意不管,紧接着就按照活动安排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从未干过农活学生,因为缺少对生活的了解,错把水稻当韭菜,错把玉米苗当野草,笑料百出。在农家孩子的指导下,他们认识了水稻与韭菜的不同,玉米苗与野
8、草的区别,初步了解到了社会生活知识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在太阳的炙烤下,学生们汗流浃背,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体验到了饥饿的真实感受。在这样的体验下,学生们再次面对同样的饭菜,竟吃得津津有味。晚上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独立的房间,睡大通铺硬板床,音乐声被蚊虫声替代,更是让学生体验到农村同龄人学习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自身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三、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
9、生活,我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学生不应该成为“笼中之鸟”,步入大自然这本书中去,会得到更多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2008 年暑期的平利西河之行,山环水抱,鸟语花香,篝火晚会,西河漂流,水中嬉戏,徒步登山,给学生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2011 年暑期的南宫山之旅,山美如画,水秀若诗,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学生们在茶农的指导下,亲自采茶、制茶、品茶,绘美景,唱山歌,在大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一方面亲近了自然,感受到了自然的生命之美;另一方面,一种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四、结语总之
10、,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风雨挫折、艰辛坎坷、荆棘磨难,好让他们强壮起来,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1、 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答: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 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关系的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的。 在这
11、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 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第二、自主性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并完整的经历,要求学生在“做” 、 “考察” 、 “实验” 、
12、“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 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目的 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差异,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第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主要指向是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活
13、动过程生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活动过程生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生成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 (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这一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第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自主选取研究的课题 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和指导教师 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
14、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有损于其课程价值。 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潜能,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
15、 第二、促进学校课程的创生与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特色和当地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给予学校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的创生与发展。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建立和校内组织文化变革。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变革。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转变教师新课程实观念、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第一、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通过主题开发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开发意
16、识和课程整合意识。 第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了指导教师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第三、有助于教师成为反思型新时代教师。 具体地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
17、能力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中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18、,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今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诸多意义。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后,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一、社会实践活动事例学生在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在课堂上无法体验的学习乐趣,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品味成功,体验创新。走向社会生活。学生利用假期通过“体验农活”、“巡游农园”、“走进敬老院”、车站、社区、企业等,既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品味到了农民的艰辛。 “走进农家”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与城市截然不
19、同的农家生活。从调查、观察、访谈中了解了农村生活的日新月异;在“包饺子、煮饺子、做面饼、蒸面饼”中体会了生活的乐趣;从搓稻草绳、剪窗花、以农家产品(青菜、萝卜、稻草绳等)为材料制作劳技作品等实践活动中领略了创造成功的喜悦。在陌生且非常态环境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对社会、自然状态观察并思考的能力。“消防演练”则在模拟的非常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领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取向包含:体验性目标、行为目标、过程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等。这次“走进农家”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自主,展现自我,体验性目标、行为目标、过程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等各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体
20、现。1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注重学生在活动时的领悟、感悟等体验的获得和经验的生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学生们干着大多从没经历的“活”:分菜集体就餐,从除草到烧火做饭,从搓稻草绳到剪窗花等等。学生们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到的东西真不少。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体验中获得了经验。2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自身行为的变化。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学生的自身行为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学会分享和合作。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都以小组合作为前提,“体验农活”“走进农家”“读写家信”等无一不是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验、在合作中分享成果。让学生领会合作的
21、必要,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读“家长来信”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殷切期望;写“给家长的信”表达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为人准则,增强了学习的使命感。通过调查、体验、实践,学生懂得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增强了社会责任心。这份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以后内化的自觉学习行为夯实了基础。3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不仅仅注重或追求活动的结果,更注重和追求活动的过程。“体验农活”注重体验劳动过程;“走进农家”注重丰富农家生活的体验过程; “调查问卷”注重调查的交往过程等等。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都十分注重和追求活动过程本身,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活动的成效因人而异,没有也不规定必须达到什么
22、统一结果。4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动态性的,注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展开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多种能力的生成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如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探索考察能力、自我展现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养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在活动中学生把青菜萝卜制成的“孔雀开屏”、稻草编就的“秋之韵”、 创作的“窗花”、自创自演的文艺节目等, 都体现出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三、实践活动给教师带来的反思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协作者、指导者、促进者、
23、研究者。“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发展”。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取知识,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体验创新,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发展。认识自我,追求学生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我、批判自我、展示自我,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在认识自我中,不断丰富自己“人”的内涵,完善自己的人格个性。实践反思,促进教师发展。教育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同样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如何有效利用社会的、自然的教育资源;如何
24、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如何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何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积极养育;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等等,都应是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努力追求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单一性实践扩展到综合性实践,学生的视野才能更加开阔,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才能更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才能更旺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快速地增长。针对留学生的古汉语教学的必要性早就被学术界认可,大学阶段古代汉语是汉语言专业的必修课,对普通汉语进修生也开设了古代汉语选修课。而对中学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没有一本专门的古代汉语教材。选编一套适合中学阶段留
25、学生古代汉语教学需求的教材就成了当务之急。汉语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延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遗存,留学生在学到中高级阶段后会接触大量的具有强烈古汉语色彩的书面语材料。急需编写一本适合 HSK6 级以上或新 HSK 五级或者具有中级以上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尤其是适合在国内初高中留学的外国学生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让学生建立起古今联系,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综合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使其在高中毕业时尽量达到升入高等院校学习应具有的汉语文水平。2、 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刘永山 杨丽珠.(1993)谈谈古汉语读本的编写原则.世界汉语教学,第 1期朱瑞平.(2001)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古
26、代汉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6 期高惠敏.(2002)试谈对留学生的古代诗词教学.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4 期黄爱华.(2006)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第 1 期崔立斌.(2002)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6 期苏瑞卿.(2003)谈留学生古汉语教材的革新.世界汉语教学,第 2 期刘智伟 高晨.(2010)对海外古代汉语教学语言问题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 期金德厚.(1981)关于外国人“文言阅读”课的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3 期朱焱炜.(2007
2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汉语教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 期鲁健骥.(1984)一本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1 期韩梅.(2006)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中应突出现代汉语能力的培养.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第 9 期韩梅.(2006)浅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第 5 期导师审查意见:导师签字:年 月 日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对比分析现有的留学生古汉语教材的优缺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需要遵循“五性”原则,即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刘珣,2000)在这些方面衡量教材的好坏。设计一套专门针对中学阶段留学生的古汉语教材。主要在于中学生
28、与成人的不同点具体有什么,怎么样扬长避短将教学效果最大化。重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文的确定、练习题的编写、课堂教学的模式、中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中学生的古汉语教学实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比如,积分鼓励、研究性学习、小组互助、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怎么在实施的过程中贯彻这些策略。2、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教学目的应该随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大学本科古汉语教材已经初具规模。但专门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教材还是空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作为理论指导,编写一本适合 HSK6 级以上或新 HSK 五级或者具有中级以上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尤其是适合在国内初高中留学的外国学生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既然要与成人相
29、互区别,就要积极吸取现有教材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并将重点放在中学生在学习能力、动机、记忆力、习得能力等特殊性的研究,使教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论文大纲中学阶段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零、引言一、目前国内现有的对外古汉语教材分析缺点:(一)教材适用对象不明确(二)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三)选文难度参差不齐,普遍偏大(四)练习题的题型陈旧优点:(一)循序渐进的原则(二)和母语教材相区别(三)练习形式有所创新(四)融入了汉字知识的讲授二、中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一)学习动机(二)习得能力(三)心理特点(四)激励手段三、理想中针对中学生的教材(一)教学目标(二)篇目的选择(三)编排体例(四)练习题的编写(五)趣味性的体现四、结语导师审查意见:导师签字: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