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9417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我区精神病患监管现状的调研报告余杭区残联副理事长周文菊精神卫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增多。同时由精神病患所引发的刑事、民事案件也逐年增加,因病致贫现象严重。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卫生需求,建立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为精神残疾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和监管场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就上述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陈述如下:一、我区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一)基本情况据区卫生部门掌握的情况统计,截止到 2008 年底全区共检出精神病人 5077 人,检出率

2、 6.1;管理精神病人 5076人,管理率 99.9%;服药治疗病人 1851 人,通过治疗好转病人 3557 人,好转率 70%(病情得到控制或稳定);参与社会总人数 4500 人,社会参与率 80%,基本符合上级卫生部门各项指标要求。其中重性精神病人约 2600 余人,服药治疗病人1270 人。据区残联办理残疾人证情况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区有精神、智力残疾持证人员 2413 人,其中精神残疾 1015 人,智力残疾 1398 人,而事实上由于社会偏见、不了解政策等多种原因,许多精神、智力病患的家属不愿办理残疾证。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分析,各类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6.38%,而精神、智力残

3、疾人约占残疾人总数 14.5%,按此比例估测我区有精神、智力残疾人 7000-8000 人。(二)我区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工作情况目前我区精防及其对精神病人的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实行三级网络管理。由区级、镇乡(街道)、村(社区)组成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主要以“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模式,对精神病人实施治疗、康复和管理。同时,将精神病人防治康复工作分别纳入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公共卫生考核范畴,以及区卫生局对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考核内容;二是实施免费服药和免费住院政策。对纳入监管网络的病人,凡符合治疗精神疾病的二十一种基本药物,均通过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站),免费提供药品。同时,根据区政府办公室2007176号文件精神,对农村或城镇困难、低保家庭,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者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均可通过镇乡(街道)、村(社区)向区精卫办申请免费住院治疗。三是做好宣传、随访和指导工作。在区卫生、残联等部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由各镇乡、街道卫生院将免费药品发放给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各镇乡、街道分管卫生工作的业务科室做好免费服药人员的登记工作。同时镇乡、街道和各村、社区兼职精防医生对免费服药患者进行上门随访、指导,以了解和掌握服药人员的病情和副反应情况。四是对出现的重症发病对象在外进行肇事肇祸事件的,由村或社区及时报告当地政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处置,必

5、要时报告公安部门出警,协助处理,或强制送往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五是实施家庭监管。目前我区数千名精神病人中,除了病情较重、处于发病状态的极少数病人在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以及南苑街道工疗站管理的 13 个精神病人外,其他所有的精神病人均由其家庭进行监管。(三)我区工疗站建设情况回顾我区的工疗站建设起步较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开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工疗站。工疗站的模式主要分为二大类型:一类是集中型工疗站,以东塘、博陆、五杭等三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镇乡工疗站为代表,多时一个站集中管理的精神病人有 20 多人。当时集中型工疗站的运行、管理模式是以当地政府为主,由民政部门牵头,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依托当

6、地福利企业,建立镇乡工疗站。入站病人由各村提出名单,经镇乡政府按年龄限制等要求确认后,由专业人员在入站前对病人进行鉴定,排除有冲动、攻击和有暴力倾向及行为的人员。政府对工疗站依附的福利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以减免税部分资金来供养精神病人。福利企业具体落实专人对工疗站进行管理,每天对来站的精神病人进行“工疗、娱疗、药疗和教育” 的“ 三疗 一教育”工作,并提供每日中餐和每月生活费(约 30 元左右),部分经过治疗后康复的精神病人,可以参加福利企业生产,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一般都在 300 元以上,最高可达 700 多元。另一类是松散型工疗站,以星桥、亭趾、乔司、仓前等四家为代表,其运行、管理模式是向辖

7、区内所有病人辐射,精神病人在家中治疗和康复,当地卫生院作为中间联系人,并由当地政府出面,指定福利企业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家庭困难的精神病人服药和基本生活问题。应该说,早期我区的工疗站建设成效是明显的。一是减轻了家庭负担。精神病人由工疗站接管后,家庭监护人员就可以腾出时间去参加工作和劳动,既增加家庭收入,又减轻了精神压力。二是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稳定。精神病人入站后,按时上下班,按时服药,参与一些适当的文体娱乐以及加工一些简单的工疗产品。使精神病人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通过“ 三 疗一教育” ,有了一种群体交往和交流的机会,并 产生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同和对社会的一种归属感。从而心情慢慢变得开朗,病情会

8、慢慢得到控制、稳定。三是促进社会和家庭的安全。由于工疗所起到的效果,患者发病的可能性降低,进而大大减少了精神病人突发病情而导致的暴力事件。由于工疗站的工作取得了实效,我区在“ 八五” 期间曾被国家民政、残联、卫生等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先进县(市)光荣称号,中央有关主要新闻媒体对余杭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也进行过专门的采访和宣传报道。然而到了 2000 年前后,由于各级税务部门对福利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变化,以及安置残疾人比例的要求不断提高,福利企业相继减少。同时加上工疗站的性质不明、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资金缺乏等众多因素,曾经红火一时的全区7 个工疗站相继解散。工疗站中的

9、精神病人又重新回归到了家庭,再次给家庭增加了沉重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针对工疗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2 年在区财政投入 70 余万元的基础上,南苑街道在全区所有工疗站均已关闭的情况下又新建了工疗站(目前我区唯一的一家工疗站)。该工疗站现有管理人员 2 人,管理精神病人 13 人,占街道精神病人的 10%左右。工疗站每年需要的维持经费约 10 万元左右,目前主要靠街道的拨款。该站创办至今,未发生一起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事件,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庭监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也稳定了精神病人的病情。然而,因征地拆迁等原因,该工疗站已经两易地点,这在一定

10、程度上影响了工疗站的正常运作。此外,该工疗站也面临着经费紧张、管理和康复项目单一等问题,处于勉强维持的尴尬局面。二、目前我区精神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精神卫生工作难以拓展。精神卫生工作既是一项公共卫生事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必须切实加大财力投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财政资金在精神卫生工作方面的投入比例并不高。据区卫生部门统计,全区精防经费按照全区覆盖人口每人 0.5 元的比例,投入资金总额每年仅 40 余万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每年为 1200 余人免费提供药品约 16 万元(人均仅 130 余元);二是低保户家庭精神病患者如发病,每年能享受一次免费住院

11、治疗,约需费用 25 万元(每年约 50 人享受该政策)。不少家庭因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导致精神病患者病情加重。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使得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内容相对单一,难以很好拓展。(二)精神病人家庭监管难度较大,对社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时往往丧失行为能力,有的甚至还带有暴力倾向,不仅家庭监管难度较大,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共安全。事实上,我区历史上由精神病人导致的伤人杀人事件也并不少见。可以这样说“ 一家有个精神病人,全家就会鸡犬不宁” 。不少家庭由于不能承担起有效的监护责任,只能简单地将精神病患者禁闭、关锁甚至捆绑。另外,由于社会偏见与歧视,精神病人的社会地位

12、十分低下,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充分保障,被戏弄、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精神病人因失去行为能力,离家出走后难以回家甚至成为无名尸体。而精神病人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管,就有可能给家庭或社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如 2002 年仁和镇德胜村一患者用门板将母亲活活砸死,目前仍在安康医院治疗;2008 年中泰乡一患者用刀将叔叔杀死、婶婶致重伤;而今年 6 月,发生在乔司的一起 68 岁智障老人杀害一名 7岁女孩,并将女孩进行分尸的恶性案件,可谓手段残忍。我们分析认为这些恶性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如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家庭无力完成监管职责。(三)软件建设还存在差距,影响了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我区

13、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体较为薄弱,也缺乏较好的培训和信息环境。如目前的社区卫生康复工作,缺乏专职人员,力量薄弱,这不仅影响了我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使精神卫生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难以实现对精神病人较为有效的治疗、康复和监管。特别是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 精神病患者群体, 对其的社会化服 务与管理也就显得更为困难。(四)政府部门在管理意识上存在畏难情绪,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由于一个地方的政府要把精神病人真正监管好,把精神卫生工作抓到实处,涉及到医疗设施、医疗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还必须要有资金作保

14、障。因此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往往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工作上存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 现象。只有当某个地方出现 精神病人的肇事事件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才会引起一定的重视,而对于精神病人日常的治疗、康复、监管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各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组织领导力量较为薄弱,职责落实也没有到位。三、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对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对于我区打造“ 卫生强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为此,根据调研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的精神卫生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 以统一思想为前提,切实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

15、的领导。各级各部门应以统一思想为前提,切实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领导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完善现有精神卫生工作机构功能,提高精神卫生工作队伍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二是在明确以当地政府管理为主的基础上,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加强联动。由于精神病人的管理相对复杂,涉及到卫生、治安、康复、救助等方方面面,光靠一个部门的管理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形成一个政府牵头、部门协调的管理机制,全面统筹地安排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等工作。(二) 以建立工(农)疗康复站为目标,真正解决精神病患的监护

16、管理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的监护难和管理难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工(农)疗康复站是当前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一是组建形式上可以以组团为单位,每个组团设一个标准化或示范化的工(农)疗康复站,集中收治组团范围内各镇乡、街道的精神病患者,改变以往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工疗站的模式,这样有利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二是管理模式上要集工(农)疗、医疗、娱疗于一体,实行日托或全日制管理,重点突出精神病人的治疗、康复工作,确保精神病人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工(农)疗康复站能否得以长期生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资金保障,一方

17、面可以用足用好现有对精神病人的有关扶助政策,同时还应该建立扶持的长效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对工(农)疗康复站要明确体制和机制。以政府创办的工疗(农)康复站应明确为事业单位性质,人员实行聘用制。这样才能使得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到工(农)疗康复站来工作,进而吸引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到工(农)疗康复站来接受治疗、康复。(三) 以宣教并举为抓手,大力普及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卫生、残联、教育等职能部门要制定工作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并充分发挥区心理卫生协会的作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精神、心理卫生知识,以期提高广大民众的心理保健意识。另外,还可通过广播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治疗和宣传等服务,使精神卫生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 以配置资源为根本,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在落实对精神、智力残疾人免费服药、免费住院、单独施保的三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把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精神卫生资源。一是培养好一支专业队伍,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区级各医院应开设日常的心理咨询门诊,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人员提供帮助;三是充分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和作用;四是建立起精神病患者的档案和随访制度等,更好地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