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的运用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于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受到重视,属认知学习理论的范畴。奥苏贝尔在学习理论中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他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的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在于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由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否则
2、就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指出实现有意义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接受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的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发现这些内容。奥苏贝尔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的,只不过后者多加了一个发现阶段。奥苏贝尔还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3、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有意义学习。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接受学习;同样,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 ,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并不比机械学习或机械记忆更有意义。奥苏贝尔还在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意义学习的条件:一为学习者表现出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二为学习者人之结构中有关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识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
4、用。奥苏贝尔还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教学原则:一为逐渐分化原则,主要是针对下位学习。该原则认为,在学习新知识时,演绎性获取比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利于保持。因此学生应该先学习最一般、概括性最强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逐渐加以分化。二为整合协调原则,主要针对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加以组合,使分化后的知识再前后连接,左右贯通,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具有统整性与调合性的知识整体。三为先行组织者策略。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应用1
5、明确先行组织者。向学生明确要用到的旧知识内容,使学生产生联系的意向,也逼迫教师注意学生的起点是否具备,具备到什么情况。明确先行组织者可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给出知识点的罗列或需要的、一些现实中无法获得的直接经验;二是设立一种联系新旧知识的情境,比如给出相关的现代科技中应用的例子,使学生思考能应用哪些已知知识,是如何应用的?同时还要通过一些交互手段和检测方法了解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的数量多少、程度如何、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样的?从而对先行组织内容在进行一些增补和调整。2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潜能且都能得到开发。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
6、将学生的主体性撇置一旁。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育中也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大胆想像、积极思维,并体验学习探索的艰辛和学业成功的喜悦,使学习真正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强调促使真正建立学习内部的联系,决不能再一切以教师粗略的讲解,学生死记硬背而结束。当然也有教师讲解,但已很注重学生的情况,也有学生自我的探索学习,总之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给学生留有意义学习的时空。引导的方法可以有:一、不断的交互: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
7、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难,同时师生间平等的气氛、生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有情感共振之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二、创设情景:人们都有这种感觉:在具体情境中容易理解接受新事物,所以要创设一些相关的学习情境,虚拟现实技术、电视、网络、多媒体技术等都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尤其结合科学的发展史等,更使情境恰当、科学,也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三、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交互、网络查找、多媒体资源库进行试验,自我探索新知识内容,或检验新学知识的运用。这些可课上做,也可留为课后作业,丰富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寓乐于学,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4整合形成知识的结构网。根据
8、奥苏贝尔的整合协调原则,学生在单一问题的纵深式推进探究之后,开始考虑从多角度视野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开始形成新的结构化的知识网,总结知识,形成体系,将新知识定位于网中,真正纳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这个网可由教师给出,如章节末知识总结等;可由投影、超文本技术等便利的给出,注意要是学生能接受的,要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促进学生的提高;也可由学生自我认识、形成,当然要有教师的适当指导。5当今的教育应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紧密结合的教育当传统的言语讲授法被贬为“填鸭式”的注入式教学的时候,发现法作为其对立面出现了而且被广泛使用。奥苏贝尔理论的创立顺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四
9、者之间的关系,摆正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位置,使人们对言语讲授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诸多事实表明,知识水平与学历水平、创新水平是一致的,因此现代的教育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而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较为零碎且费时太多,所以它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短时间内要获取大量的知识主要要靠接受学习。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追求前人发现原理法则所经历的有效过程,使学生获得一种方法,习得一种能力,因此它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奥苏贝尔还曾详细阐述了两种学习之间的非矛盾性,并进一步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无论接受学
10、习,亦或发现学习,只要能使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意义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因此,对学校教育来说,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不应把它们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个体,而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服务于当前的教育,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三、小结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对现代教育学的一种新的诠释,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学习理论重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中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他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他主张把知识与能力统一在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培养上,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问题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