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卫气营血辨证,2,概 说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卫气营血理论作为温病的辨证体系是在清代确立起来的,由温热大师叶天士创立,并经以后的温病学家如吴鞠通、王孟英、章虚谷等加以充实和完善,从而最终形成的具有独特证治内容的辨治体系。,3, 温病的定义: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 多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感染性疾病; 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4, 温邪包括: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 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温病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因与四时有关,故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又称为四时温病。
2、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5,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广义伤寒 隶属关系 温病 狭义伤寒 并列关系,6, 伤寒与温病的区别:,7,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证候类型的区分1.卫分证 2.气分证 3.营分证 4.血分证,8, 分析病变机理 在温病过程中的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是指人体在温邪作用下所导致的卫气营血某一部分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它体现了温病过程中不同证候的内在本质。 卫分、气分的病机变化以功能失调为主。营分、血分的病机变化以实质损害为主。,9, 判定病情轻重 识别病情传变卫分(初期阶段) 肺卫 气分(中期) 病位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营分(严重阶段
3、) 心与心包 血分(晚期阶段) 心、肝、肾,10, 指导立法制方卫 汗 之-银翘散 气 治疗大法 清 气-白虎汤 营 透热转气-清营汤 血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11,卫分证辨证 生理功能: 灵枢本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又说:“卫者,卫外而为固也”。卫气是人体的阳气之一,主要敷布于人的体表,以温养肌肤。有抵御外邪的侵袭和驱邪外出的作用。它内与肺气相通,外司毛孔,汗腺的开合。,12,卫分证的概念: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 卫分证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别。,13,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
4、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病因病机 :邪郁卫表,肺卫失宣。治疗措施: 疏卫透表-代表方银翘散。,14,二、常见的卫分证 风热在卫证发热,微恶风寒 偏于卫者-银翘散咳嗽, 疏风散热苔薄白,脉浮数 偏于肺者-桑菊饮,15, 暑湿在卫证发热恶寒 脘闷心烦 外散表寒,内清暑湿-新加香薷饮舌苔薄腻,16, 湿热在卫证恶寒头重胸闷脘痞 芳香透泄,宣肺祛湿-藿朴夏苓汤苔白腻,17, 燥热在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干咳痰少,咽干 辛凉甘润,清透肺卫-桑杏汤 鼻燥,苔薄白欠润,18, 风热毒邪犯卫证恶寒发热全身酸楚 疏风透表,宣肺利咽-葱豉桔梗汤头面红肿,19, 温热毒邪犯卫证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 透表泄热,解毒
5、利咽,凉营透疹肌肤丹痧隐隐 -清咽栀豉汤,20,三、卫分证的辨证思路 首先确立邪在卫分。 (注意与风寒表证区别,并辨别病邪的性质为温邪) 次审卫分具体病因。 (病因与季节相关,并有时毒侵袭) 再察卫分病位重心 。,21,气分证辨证 生理功能: 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输布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抗御外邪,维持体温;是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22,气分证的概念: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的证候皆属气分范围。气分证的病变范围较广泛,涉及的脏腑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临床上可分为温热性的气分证和湿热性的气分证两大类,临
6、床表现较为复杂。,23,临床表现: 气分证可分为温热性的和湿热性的两大类,气分证因病变部位及其证候类型不同而症状各异。病因病机 : 温热性的气分证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湿热性气分证病机复杂, 以内外合邪,湿热交蒸,阻滞气机,流连气分,缠绵难愈为特点。治疗措施:清解气热-代表方是白虎汤。,24,二、常见的气分证 热郁胸膈证心烦懊憹轻清宣气-栀子豉汤舌苔微黄,25, 阳明热盛证壮热、多汗、渴饮、 辛寒清气,达热出表-白虎汤脉洪大,26, 热郁胆腑证身热,口苦 胸胁不舒, 苦寒清热,宣郁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脉弦,27, 湿热困中证发热汗出不解,脘痞呕恶, 辛开苦降,燥湿泻热-王氏连朴饮
7、心中烦闷,苔黄腻,28, 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动风见证 凉肝熄风-羚角钩藤汤舌红苔黄,29, 毒盛气分证壮热烦渴头面红肿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疼痛明显,30,三、气分证的辨证思路 掌握基本特点,首辨温热湿热:,31,气分证有温热与湿热的不同,证情相对复杂。温热性的气分证 多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 渴喜饮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气分证湿偏盛者-身热不扬,舌苔多白腻;湿热性的气分证 热重湿轻 身热汗出,不为汗衰,或湿热俱盛 舌苔黄腻或黄浊。,32, 次辨病位所在,区别具体证型:邪热壅肺、热郁胸膈、气分证涉及上,中,下三焦 热郁胆腑 阳明热炽 湿热困脾暑湿弥漫三焦,3
8、3, 分清外蒸内郁,辨察痰湿兼挟 分清外蒸内郁体表壮热 外蒸-里热蒸腾于外,症见 面赤大汗 治当辛寒泄热外达脉象洪数有力心烦 内郁-热郁于里,症见 口苦 治当苦寒直清里热溲赤,34, 辨察痰湿兼挟胸闷咯痰 气分证伴见 或脘痞呕逆 属兼挟痰湿之象舌苔粘腻,35, 注重动态观察,把握传变趋向,邪正剧烈交争 证候易于变幻,气分证,故应详辨,邪热传营-斑疹隐隐、心烦不宁、舌色转深等. 热盛动风-惊搐、手足震颤、两目直视等。,有无邪热深陷内传的征象,有无正气欲脱的征兆,骤然发生的身热陡降,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脉象细数等。,36,营分证辨证 . 生理功能: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9、”。营气源于水谷之精微,运行于经脉之中,内则营养五脏六腑,外则润泽筋骨皮毛;营气通于心,心主神明,主宰人体的一切精神活动。,37,.营分证的概念:营分证是指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因为营为血之标,所以营分证为血分证的前期。,38,.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病因病机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治疗措施:清营泄热-代表方清营汤。,39,二、常见的营分证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时有谵语,口干反不甚渴饮, 清营泄热-清营汤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40, 热入心包证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身热,舌謇肢厥, 清
10、心凉营,豁痰开窍-清宫汤舌质纯绛鲜泽,脉细数。,41, 毒燔气营(血)证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肌肤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 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壮热,汗多,口渴,烦躁, -凉营清气汤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42,三、营分证的辨证思路1、辨识营分特征,重视神志变化.舌象变化: 舌质由红渐转红绛。.神志症状: 营分证各证型均有神志方面的异常变化。,43,营分证各证型均有神志异常:邪势尚不太盛,神志见症较轻神志见症相应加重出现严重神志见症,邪热初入营分,营分之热转盛,躁扰不宁,时有谵语,神昏谵语,昏聩不语,心烦不宁,夜甚无寐,营热炽盛内陷心包,44,2、审视证候
11、兼挟,注意体质差异审视证候兼挟:,卫营同病,营热已炽而卫分之邪未净,治当泄卫透营,气营两燔,营热已炽而气分之邪未净,治当气营两清,45, 审视证候兼挟舌苔尤为重要:,邪热入营,舌质红绛无苔,若苔白,若苔黄,若苔粘腻,卫分之邪未净,气分之邪未净,兼挟痰湿秽浊,46, 注意体质差异:1.小儿 2.年老体弱者 3.产妇 4.素有宿疾者,47,血分证辨证 .生理功能: 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心主血脉,藏神明,乃总统于心,运行脉中,周而复始,环流不息。血为营气所化生,有濡润筋脉,营养五脏六腑之功用。,48,. 血分证的概念:血分证是指温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动血,瘀热互结
12、为主要病机变化的一类证候。临床上以高热和出血为其特点。,49,. 临床表现: 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病因病机 :热盛耗血动血,热瘀交结。 . 治疗措施:凉血散血-代表方犀角地黄汤。,50,二、常见的血分证 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密布,色呈紫黑 凉血散血或吐衄便血, -犀角地黄汤舌质深绛紫绛,脉细数等。,51, 气营(血)两燔证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 气营(血)两清 外发斑疹,甚或吐血溺血,神昏谵妄,两目昏瞀,口秽喷人, -加减玉女煎周身关节痛如被杖,苔黄燥 -化斑汤 或焦黑,舌质深绛或紫绛等。 -清瘟败毒饮,气
13、营(血)两清-即辛寒清气合凉营(血)解毒,52, 热与血结证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大便色黑, 小便自利,神志如狂,或清或乱, 攻下泄热,活血逐瘀 口干,漱水不欲咽,脉沉实或细涩, -桃仁承气汤 舌有瘀斑或紫绛,脉细涩。,53,三、血分证的辨证思路 辨清出血部位,明确体内脏腑,54, 谨析血瘀程度,慎察神志变化 辨血瘀的程度,其辨证的主要着眼点如下:1舌象变化2斑疹色泽3血液颜色4脉象的变化,55, 血分证多有神志方面的异常:1血热较轻者多表现为躁扰不宁,甚或偶有谵语。2热毒炽盛者可为昏狂谵妄。3瘀热扰乱心神则可见如狂发狂的狂乱之象。4营血热邪内陷心包,灼液为痰堵闭清窍,则可见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56, 关注正气盛衰,判明预后转归辨察的着眼点主要是审察以下脉证的动态变化:如在病程中发现患者面色苍白、神情萎靡、四肢不温和脉象微细欲绝等征象,则为正气欲脱或外脱之兆,临床应予高度重视。,1.发热 2.出汗 3.面色 4.神情 5.气息 6.脉象,57,卫气营血辨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