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地理 内力作用与地貌.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8425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9.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内力作用与地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中地理 内力作用与地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中地理 内力作用与地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中地理 内力作用与地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中地理 内力作用与地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自然“力” 2、地质作用的分类:,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其中,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4.结果:形成大陆与洋底、高山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得趋势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010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据图判断,古海蚀地

2、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解析】 几千年前海浪侵蚀地貌处出现在滨海公路沿线,说明此地原为海岸带,现成为陆地,故推测出陆地相对上升。,【答案】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火山大爆发,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的地表形态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B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外力作用形成的 D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据图简述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信息提取】 (1)图示岩石

3、种类有:砂岩、石灰岩、页岩、砂页岩均属 。(2)地质剖面最下层为页岩和砂页岩,存在弯曲,说明地壳有 运动。(3)由最下层向上依次为砂岩、石灰岩,石灰岩中有溶洞,是流水 作用的结果。(4)最下层弯曲的页岩和砂页岩、最上层的石灰岩表层面高低起伏,是外力 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1)C (2)该地质剖面最下层为沉积形成的页岩和砂页岩,经地壳水平运动而弯曲,上部在抬升过程中经外力作用而出现缺损;上面又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砂岩和石灰岩,后来出现下沉。,沉积岩,水平,溶蚀,侵蚀,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的地表形态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B处的

4、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外力作用形成的 D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据图简述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参考答案】 (1)C (2)该地质剖面最下层为沉积形成的页岩和砂页岩,经地壳水平运动而弯曲,上部在抬升过程中经外力作用而出现缺损;上面又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砂岩和石灰岩,后来出现下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及其成因,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画图掌握地壳 物质循环,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1、岩浆只能直接形

5、成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三大岩石都可经重熔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那么在示意图中,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应是岩浆;4、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5、凡是指向沉积岩或沉积物的箭头均为外力作用过程,其余的是内力作用过程,锦囊妙计:,(2010北京高考)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花岗岩为侵入岩,其地质循环过程依次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

6、化剥蚀侵蚀搬运”。,【答案】 C,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地壳为什么会发生运动呢?科学家们根据已获得的资料,对地壳的运动提出以下几种推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大陆漂移说: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存在的许多相似性,包括两岸海岸线形状的吻合。地层和古生物的一致,认为构成地壳大陆硅铝质物质较轻,它像航船一样漂浮在地壳基层,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移动。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一假说得到大量而有力的科学资料所证实。这些资料认为在地壳发展历史延

7、续到古生代的二叠纪时,地球上只有一个联合古陆,大西洋和印度洋均不存在,非洲东岸与南极大陆相连。此后,由于联合古大陆分离向各方漂移,才逐渐步入今日全球海陆分布的势态。,大陆为什么会发生漂移? 海底扩张说: 六十年代初,科学家们根据大洋地质、地貌、地球物理和海底测量资料,认为大洋地壳在地幔软流圈对流的驱动下,每年以几厘米速度移动,由于岩浆通过洋中脊上升,到达顶部冷却、固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而后,继续上升的岩浆把已经形成的大洋地壳推向两侧,从而使海底得到不断扩张。扩张着的大洋地壳移动到岛弧一海沟带,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为地幔所吸收同化。正是由于海底不断扩张,比较轻的硅铝层大陆也就可以在比较重的硅镁

8、层上移动。,(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1、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再到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学说的内容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个大的板块,而且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的碰撞与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3、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与宏观地貌的形成 与地震、岩浆活动的分布 与地质结构和矿产的分布 与海陆轮廓的变迁,印度洋板块包括哪些陆地?,(2009上海高考)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

9、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 B C D,答案:A C C,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碰撞),生长边界 (张裂),陆陆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褶皱山脉,裂谷、海洋,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海 沟

10、,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褶皱山脉,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名称: A ,B ,C 。 (2)简要说明A地形的成因 ,该处所属的板块边界类型为 。,(2)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 消亡边界,(1)海沟 海岭 大陆架或大陆坡,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的痕迹。 (表现为岩层的变形与错位),2、褶皱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岩层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引起岩层的波状弯曲变形,类型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分布 初始地貌 逆转地貌,背斜 向斜,上拱 下弯,中老翼新 中新翼老,上拱隆起成山

11、下弯凹陷成谷,中部侵蚀成谷 中部挤压成山,【练习1】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 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右图 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 回答问题。 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 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3、断层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岩层受力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典型类型 岩层位置 断块运动方向 典型地貌 代表地区,地垒 地堑,两断层之间相

12、对上升处,两断层之间相对下降处,相对上升,相对下降,断块山,裂谷或断裂带,华山、庐山,东非大裂谷,(2010安徽高考)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12题。,1“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水平错断 B褶皱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答案】 1.C 2.A,小结: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分类,形态特征,地形特征,背斜,向斜,岩层向

13、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 为山岭;但因顶部受到 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未被侵蚀的向斜为谷地 或盆地;但因槽部受挤 压物质坚实反而成山,断层,上升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华山、庐山、泰山),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采石,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汇集水流,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为洼地,水流易汇集,道路、桥梁、水

14、库等工程需回避的地方,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练习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岩层剖面表明当地地质构造是先发生 ,后发生 。 2) A、B所在的岩层,年龄,较老的是 , 理由是 。3)A、B所在的岩层发生了错位,相对上 升的是 所在的岩层。 4)根据图示的方位,断层线在地面上的延伸方向大致为 走向。 而A、B所在岩层剖面的出露,表明当地地面上沿 方向也发生了 较大的岩层错动或侵蚀搬运的地质作用,即A、B所示的岩层面是一 个面向 方向的大断崖。 5)在图示的山体中, 处的水源比较丰富,原因是: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为洼地,水流易汇集,A,A、

15、B岩层属沉积岩,A分布更深,褶皱,断层,B,南北,东西,南,断层线,5、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 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 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 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 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一: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

16、从下 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 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 有发生明显变化。 情况二: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 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 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 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 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 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 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 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 积物来源。 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 升形成的。,以

17、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 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 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练习3】读右侧地质剖面图,回答: 1)图中各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是:A、H-R-M-K-P-E B、R-M-H-P-K-EC、P-R-K-M-H-E D、P-E-H-M-R-K 2)下列数码表示地质作用,图中岩层 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先后的顺 序可能是 。 水平沉积 岩浆侵入 岩浆喷出 变质作用 褶皱隆起 侵蚀作用,-,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 喷出的现象,2、火

18、山地貌,火山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 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著 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 群岛等。,死火山火口,火山湖,(2011年高考全国卷) 读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1、D 2、C,3、火山喷发的危害及火山资源的利用,思考1菲律宾群岛火山活动比较强烈,但很多居民却喜欢选择在火山口附近居住,为什么?,思考2如果以资源的眼光看待火山,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练习4】右图表示1

19、816年印度尼 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 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 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地震要素,烈度-,指地表面遭受的破坏性程度,为什么震中距一样,但有时烈度会相差很大?,A,B,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线,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稳固程度等,地震的大小,里氏震级表示。 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 倍。 按震级分类为:?,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或小震 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20、,5级地震的能量是3级地震的多少倍?,1.小震报大震。如小震频繁,地壳变形等。 2.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变色、变味,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3.动物反应异常。如牛羊马不进圈,家禽不吃食等。 4.出现地光和地声。若地面出现蓝光或白光,震级会很大;若隆隆的地声由远及近,表明地震马上就要发生。如果声调越沉闷,说明震级越大。,地震发生前有啥预兆?,1、地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理解地震的震级、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和分布规律。特别是要明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等震线是指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 构造地震破坏性一般大于火山地震。地震多发生在

21、板块交界地带,但不是周期性出现的(如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台湾近些年地震较频繁,一是因为其处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二是近些年此地处于地震活跃期)。准确预报地震仍是全人类努力的方向。,汶川地震示意图,北纬31度 东经103.4度,汶川地震中心,震源深度为 10千米-20千米,,震级:8.0级,烈度:10度左右,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泥石流,崩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海啸,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道路被破坏,汶川地震示意图,汶川地震余震分布图,【练习5】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 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2)研究目的:

22、把大尺度的 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 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 感悟地质变化过程。 3)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 (或者是 )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 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 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木片、塑料泡膜或三合板,【练习5】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 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 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 “刚性”和“塑性”,竹片 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 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 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23、 6)研究结论: 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褶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板块交界处,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公路选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公路的以下两处弯曲是否正确,并 说明理由。 a处_,理由_; b处_,理由_。 (2)下列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剖面线AB的是( ),(3)说出该公路在c处穿过的地形部位是_,为什么该公路线路选择在该处?请说出你的理由。,【信息提取】 (1)图示公路穿过的地形区有 和平原 (2)公路在 及平原区都存在弯曲,但目

24、的不同。 【解析】 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但城镇、居民点等设施较多,应该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通向大城市时要尽量缩短路线距离,要尽量多联系居民点,便于客货流通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山区通过的交通线应该尽量避开陡坡,要穿过地势相对较低的山区。在陡坡上要成“之”字形弯曲。 【参考答案】 (1)不正确 在平原地区的路线中应缩短距离,减少运输时间 正确 在山区的陡坡上公路要成“之”字形弯曲 (2)A (3)鞍部 鞍部地区相对两侧地势较低。,山地,山地,重庆卷 36.(36分)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图6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6

25、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图6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6分)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12分),【解析】36.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三大石窟、文化扩散、旅游资源、我国地形区域界线、气候特征、区域地质特征、铁路干线和工业综合整治等知识点。第2问,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位于山西省的东部的太行山,山西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气温年较差较大。对于云岗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需要考生从岩性、构造和降水量角度分析。题目中提示石窟建在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因此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强;岩层近于水平,提示岩层稳定,无褶皱或断层,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相对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 答案要点 (2)太行山;温带季风;大。原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 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强; 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造成岩石破碎,易被 外力作用下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反而堆积成山岭,华山北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