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一、辨别诗歌题材,学会分类鉴赏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按古诗词题材的不同,可以将古诗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送别贬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准确把握这些类别的
2、特点,对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怀古咏史诗,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词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
3、词人感想的媒介。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词人引发词情的现实原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岘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在襄阳很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问题分析:首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人事、时间(往来),有何特点?不断变迁(代谢),不停流逝(古今)。尾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作者的感情表现如何?羊公碑,羊祜曾于此建立政绩,为人铭记,“尚”字与首联形成照应;泪沾襟伤感。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首联即抒发
4、一种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富含哲理。尾联中一“尚”字十分有力,既有对时光流转中羊公碑依然屹立,令人敬仰的感慨,又包含了作者至今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二)咏物言志诗,咏物诗有一个特点:不即不离,读咏物诗就是要通过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神韵,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理想,或隐含生活道理;抒怀诗中要了解事情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事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通过这种关联来把握思想感情及人生感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五弦琴:
5、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问题分析:要求点明表现手法,并分析。诗歌紧紧围绕孤桐这一物象来写,写其虚心、老根弥壮,其实也是写诗人自己。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梧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而献身的思想感情。,(三)送别贬谪诗,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
6、,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贬谪诗的分析要注意把握序和注释的提示以及诗中的景物描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之情的?问题分析:“寂寞”往往源于孤独,诗人被贬偏远之地,自然孤独愁苦,而“将何言”则指无人理解之意,寂寞更深。而情感的表达无外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方式,分析本诗的中
7、间两联不难发现,诗人通过“月”“竹”“泉”“鸟”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从而表达出寂寞之感。参考答案:“寂寞”的原因是诗人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这首诗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四)爱情闺怨诗,对爱情闺怨诗思想内容的评价,主要通过诗歌塑造的形象,描写的景物,表达技巧等,分析把握其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冰簟:凉席之美称。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本诗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分析:要求通过分析写景来把
8、握情感,首先要明白所写之景,诗中描写了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含蓄委婉。参考答案: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五)思乡怀人诗,对思乡怀人诗的鉴赏分析主要结合诗中景物(环境)描写,从人物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来分析把握。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邯郸冬至注夜思家白
9、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分析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问题分析:诗的第一句即点明地点“驿里”和时间“冬至”,旅居之思油然而生,第二句中“影伴身”一语点破孤寂之态。三、四两句不直写自己思家,却说家人在谈论自己,构思巧妙,思家之情更显别致、突出。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勒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
10、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想象,冬至夜深,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借此来表现“思家”之情。,(六)边塞征戍诗,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3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戍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
11、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戍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问题分析: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有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国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
12、。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但“总是关山旧别情”。参考答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七)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仅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13、、寓情于景等等。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诗人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有很多,鉴赏时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首先,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再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最后,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
14、实结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首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问题分析:诗人善于捕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写桃花、柳丝、莺啼,并在勾勒的基础上着色,“红”“绿”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以后进一步渲染,花含
15、雨、雨带香、烟笼柳,清香醉人,柳姿怡心。花落无人打扫,莺啼却不惊梦,虽有动,却一片安逸,越见宁静。参考答案:诗中的景物描写绘形绘色,生动形象。诗中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又通过“宿雨”带出“花落”,而莺啼却不惊梦,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二、依据考纲,掌握两大题型上面从题材角度分析了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基调,大致点明了答题方向,考生还要根据考纲和高考的实际,进一步把握常考的题型。常见的考查题型有两大类:思想内容类,观点态度类。,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
16、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情感。6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1一定要仔细阅读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断,反复咀嚼。要舍得在“读”上下功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在反复咀嚼中,要找出以下关键点:(1)层次。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断有“字”“词”“句”“联”“阕”“篇”等。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分析层次,如一联有两句,两句就是两个感情要点;每阕包含几个句子,又可分为几个层次,几个层次就是几个感情要点。一定要学会切分层次,因为层次对应答题要点的数量。,(2)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
17、,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中的“送”“埋”,抓住这两个诗眼,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中寄寓的情感,又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一大半了。(3)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意,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都能捕捉到其中蕴含的情感。,答案:闲适,答案:冷寂,答案:孤傲,答案:欣喜,2注意把握情感表达的特点。情感表达有三种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对所给的语言片断,很容易看出抒情特点
18、,尤其留心“一联”(或一阕)中两者兼有的特点。这里重点谈一下间接抒情的语言片断,主要看它属哪种间接抒情方式:(1)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2)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义。3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4不要忽略题外细节等辅助性信息,如注释、背景等。,三、规范答题三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步骤一整体感知:关注
19、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步骤二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答题时不要简单罗列意象,也不要以译代析。步骤三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步骤一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切分诗歌的层次。步骤二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步骤三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窦员外是地方小官
20、,在京城长安崇德里置了房产,新居落成,邀请好友刘禹锡前去观赏,作者便写了这首贺诗。诗歌首两句写自己前去观赏新居时的闲适愉悦心情;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新居周围的美丽景色;五、六两句是写新居内栽种了松树和芍药,由此可见主人的高雅品味;最后两句是夸赞主人也是作者自指,写出了宾主的志同道合。全诗写的都是作者“开颜”的原因,根据诗歌内容,归纳要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尾联是作者情感的总结,大意是:不要说案头摆放了很多文书,坐于其间的却是一个像我一样充满诗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与友人并提,不仅表
21、明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也不乏羡慕之情;同时,作为贺诗,也表达出了对主人的恭维之意。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诗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
22、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这首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观点:旗帜鲜明表态
23、,不能模棱两可。步骤二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步骤三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点。,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作者的热情,从而引发作者“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作者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答案: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24、或: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观点态度的把握。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悲”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 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答案:(示例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
25、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温馨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七关注:诗中典故。读懂典故,能读出诗人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