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7875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第一章 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有哪些具体表现?4、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内容是什么?它具体表现有哪些? 6、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怎么样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归结有哪些?8、 纽 曼 的 游 戏 特 征 “三 内 说 ”具 体 指 的 是 什 么 ?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具体指的是什么?10、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包含哪些内容?11、法国克罗伊斯指出游戏活动六种特点

2、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2、鲁宾对游戏特征是如何分析的?13、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有哪些?14、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哪些?15、儿童所扮演的角色,有哪几种类型?16、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17、游戏构成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有哪些?18、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答:(1)游戏的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技巧:该知识点可以根据同学们上生物课的情景联想记忆:老师给出一张鲨鱼图片,问及它的特点和作用,同学们第一反映是会吃人(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并且

3、会游泳(生物性本能),还可以放在海洋公园里供人观赏(社会性)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答:(1)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吏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2)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与动物的动力都归结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3)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则从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出发,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

4、被动适应。(4)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游戏的动因或价值的。他主张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5)在 20 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敦代克提出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表现。并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游戏的本能论及游戏的生物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人们在现实中对儿童的教育往往是以压抑儿童天性、剥夺儿童的游戏自由和游戏快乐为主要表现形式

5、。技巧:可以通过关键词串联来记忆:福禄贝尔提出本能性;席勒和斯宾塞认为精力过剩;霍尔推出游戏复演论;格鲁斯主张练习培训;拜敦代克解释成熟论。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有哪些具体表现?2答:坚持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这在研究者们对游戏的概念的表述及确立中集中体现出来。(1)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些生活现象,在这种活动加儿童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2) 心 理 学 家 艾 里 康 宁 同 样 也 指 出 游 戏 是 在 真 实 条 件 之 外 , 借 助 想 象 , 利 用 象 征 性 的 材

6、 料 , 再 现 人与 人 的 关 系 。 可 见 他 们 在 对 游 戏 进 行 概 念 式 的 解 释 中 , 以 儿 童 典 型 的 象 征 性 游 戏 或 角 色 游 戏 为 重 点 分析对 象 , 突 出 强 调 了 游 戏 是 对 现 实 社 会 关 系 的 反 映 , 概 括 出 游 戏 的 结 构 组 成 、 活 动 特 征 及 价 值 等 。(3)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中,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主动性、社会性、非生产性、愉悦性等特点。技巧:可以通过以下一首打油诗来帮助记忆:维果斯基认为游戏再

7、造生活现象;艾里康宁提出游戏再现人际关系;黄人颂主张游戏反映现实生活。三人的观点有些相似,但实质不同。4、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反对把游戏看作是教育影响之外的自由、自发的活动,强调有目的地开展儿童游戏。(2)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提示了游戏的社会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停留于这一层面,却不能够真正说明决定游戏活动的总体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及其独特价值,这种局限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技巧: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知识点串联来记忆:明清时期学堂中的孩子都会背三

8、字经,这一方面是家长和私塾先生要求(成人教育的决定性作用),别一方面是因为三字经脍炙人口,自南宋以来广为流传(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5、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内容是什么?它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1)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主要是基于与动机相关的活动特征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而对游戏的本质进行概括的新尝试。(2)游戏是主体性活动,而且也是因为主体性的本质特征,游戏原直观具体表现为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活动;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技巧: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可以通过联想来

9、记忆:游戏中儿童是主体,老师是“杂役”。游戏是主体性活动的具体表现可以通过下面的串联方法来记忆:游戏是儿童独立地进行娱乐活动,主动地完成创造性任务的过程。6、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怎么样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答:(1)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2)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地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以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和程度对话的性质进行本质上的辨别,不再把儿童的游戏和非游戏的非

10、主体性活动相互混淆,深刻揭示了游戏本身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3)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揭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发展,有益于儿童主体性培养,从而实现游戏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价值。(4)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即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儿童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5)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儿童主体性

11、发挥的程度是评判教师游戏指导水平高或低的关键指标,并制约着游戏主体性发展价值的实现。3技巧: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进行联想来记忆:喜 欢 玩 的 小 军 对 游 戏 进 行 了 创 新 , 将 传 统 的 拍 皮 球比 赛 改 为 左 手 操 作 , 老 师 同 意 了 他 的 新 规 则 ( 尊 重 儿 童 主 体 性 ) , 夸 他 这 个 玩 法 很 有 创 意 , 反 正 孩 子 开心 就 好 ( 对 游 戏 的 创 造 予 以 肯 定 , 揭 示 游 戏 本 质 ) , 并 决 定 让 小 军 担 任 比 赛 评 委 ( 肯 定 儿 童 的 地 位 和 作用 ) , 小 军 得 到 了

12、肯 定 十 分 高 兴 ( 有 益 于 主 体 性 培 养 ) , 同 时 明 白 简 单 的 游 戏 换 个 玩 法 也 是 乐 趣 无 穷 的( 深 化 对 游 戏 结 构 的 认 识 ) 。7、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归结有哪些?答:(1)结合学前游戏理论研究实践经验,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方面: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2)另一种对游戏特征的分析,侧重于在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关系与联系中去认识游戏的特性,从活动的动机、目的、规则、操作物体的方式等方面

13、对游戏和其他活动加以比较,归纳出游戏具有以下方面的特性: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3)也有人多对儿童的游戏和成人的游戏进行对比中,概括出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三个方面的不同:游戏在各自生活的地位不同。游戏中的主体情况不一样。游戏的内容不同。技巧:我国对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归结可根据关键词串联来记忆:根据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经验:虽然游戏没有使用价值、没有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儿童仍主动自愿进行,并且伴随愉悦的情绪在假想中反映周围生活

14、 。游戏与非游戏活动联系: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不受外部规则束缚,它要求参加者积极主动地注意活动手段,与探究的工具行为是有区别的。儿童与成人游戏对比:地位不同,游戏主体和内容都不一样。8、 纽 曼 的 游 戏 特 征 “三 内 说 ”具 体 指 的 是 什 么 ?答: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个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1) 控 制 。 可 以 分 为 内 部 控 制 和 外 部 控 制 。 游 戏 的 特 征 是 内 部 控 制 , 工 作 的 特 征 是 外 部 控 制 。(2)真实性。这是从游戏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来区分它与现

15、实生活相符的程度。(3)动机。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游戏是支持的行为。技巧: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可用关键词串联来记忆:儿童对游戏的控制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动机基础上。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具体指的是什么?答:克拉思诺和佩培拉 1980 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四种特征或四种因素:(1)灵活性。指游戏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多变性。(2)肯定的情感。指游戏者的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笑容是这种肯定的情感的标志。(3)虚构性。指游戏总带有想象的因素。( 4) 内 部 动 机 。 指 游 戏 不 受 外 部 规 则 或 社 会 性 要 求 的 制 约 , 游 戏 是 为 游 戏 而 游 戏 ,

16、 玩 即 目 的 。技巧: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可以通过打油诗来记忆: 形式灵活多变性,体验情感要肯定,想象具有虚构性,内部动机自己定。410、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包含哪些内容?答: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 1) 游 戏 是 令 人 愉 快 、 有 趣 的 活 动 , 即 使 有 时 并 不 一 定 表 示 快 乐 , 但 游 戏 者 仍 然 作 出 积 极 的 评 价 。(2)游戏没有外在的目标。(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5)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技巧: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可以用知识点串联来记忆:游戏没有外

17、在的目标,但它与非游戏活动有联系而且愉快有趣,所以儿童自发自愿 的接受它的积极约束。11、法国克罗伊斯指出游戏活动六种特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答:(1)自由; (2)松散; (3)易变;(4)非生产性; (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 (6)虚构的。技巧:可 以 用 俄 罗 斯 方 块 游 戏 的 小 例 子 来 记 住 克 罗 伊 斯 指 出 的 游 戏 特 征 : 我 们 熟 悉 的 俄 罗 斯 方 块小游 戏 , 只 能 在 游 戏 设 备 中 看 到 ( 虚 构 的 ) , 那 些 方 块 都 是 自 由 、 松 散 、 易 变 的 , 需 要 根 据 游 戏 规 则 将 它 们叠 合

18、后 消 除 ( 由 规 则 和 玩 法 所 支 配 ) , 通 关 后 只 会 加 分 , 不 能 为 我 们 带 来 任 何 实 际 价 值 ( 非 生 产 性 ) 。12、鲁宾对游戏特征是如何分析的?答:一方面,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归结为六个方面:(1)内部动机。(2)对手段的注意。(3)我能拿它做什么。(4)想象或虚构。(5)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而不是来自于游戏之外。(6)游戏者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鲁宾认为游戏的情景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包括人和物) 。(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5)身心放松、机能状

19、态良好。技巧:1游戏特征可经根据串联关键词来记忆:游戏者的内部动机能控制游戏者积极参与,制定游戏规则,选好材料后会想象或虚构能拿它做什么,同时加强对手段的注意。2游戏的情景特征都可以利用下面的小故事来记忆:今 天 爸 妈 都 不 在 家 ( 减 少 成 人 干 预 ) , 小 强约 了 小 伙 伴 来 家 里 玩 ( 熟 悉 的 环 境 ) 。 可 以 打 电 动 , 也 可 以 在 小 区 里 骑 单 车 ( 自 由 选 择 ), 电 动 游 戏 玩 起 来舒 适 安 全 , 骑 单 车 能 让 身 心 放 松 , 机 能 状 态 良 好 。13、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有哪些?答:(1)游戏的外

20、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活动对象以及言语等通常是活动的外显因素。通过对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的观察,可以认识游戏的外部特征。(2)游戏的内部主观的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游戏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主要包括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的动机与体验。(3)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包括成人(教师等)为儿童创设的游戏物质环境和通过成人的言行举止以及成人行为与儿童行为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游戏心理环境,它们构成儿童游戏的背景或氛围,是儿童游戏的情景。对活动背景的分析是区分游戏和非游戏活动的途径之一。技巧: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根据校园里的

21、汪故事联想来记忆:一个同学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被教导主任看见了,怀着极度不情愿的态度(内部主观心理),在老师的监督下(外部条件),把垃圾捡了起来(外部可观察的行为)。14、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哪些?答:(1)表情。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5(2)动作。游戏动作是儿童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探索;象征; 嬉戏;(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动作。这是儿童的一种鲜明的外部特征。(4)言语。儿童的游

22、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注意倾听幼儿的言语,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5)材料。儿童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有无玩具材料也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技巧:1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可通过关键词的串联记忆:儿童利用材料进行角色扮演时充分展示了角色的言语、表情、动作。2动作的三种类型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情景来记忆:晓 晨 抽 陀 螺 时 很 高 兴 ( 嬉 戏 ) , 感 觉 陀 螺 像 个 球 在 转 ( 象 征 ) , 想 弄 清 楚 它 为 什 么 可 以 转 ( 探 索 ) 。15、儿童所扮演的角色,有哪几种类型?答: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

23、下三种类型:(1)机能性角色。(2)互补性角色。(3)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技巧:儿童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可以通过串联关键词来记忆:很 多 人 结 婚 的 初 衷 就 是 想 象 或 虚 幻 两个 人 的 机 能 能 够 互 补 , 但 事 实 上 却 常 常 是 南 辕 北 辙 。16、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答:(1)儿童游戏中的言语,按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抑或称为游戏性语言)。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2)注意倾听儿童的言语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以及游戏的水平与状况。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伴随率的高低也可以

24、作为评价儿童活动的自由度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技巧:1言语功能类型可以根据小故事联想方法来记忆:小 聪 扮 演 皇 帝 的 新 装 游 戏 时 , 他 假 想 是自 己 是 皇 帝 说 了 几 句 话 ( 自 我 为 中 心 的 想 象 性 独 白 ) , 然 后 要 与 皇 后 对 话 ( 角 色 之 间 的 交 际 性 语 言 ) ,同 伴 小 斯 提 醒 他 忘 记 的 台 词 ( 伙 伴 之 间 的 交 际 性 语 言 ) 。2倾听儿童语言的意义可以从两点来记忆:言语频率低,不知是否游戏,水平状况成谜;言语频率高,儿童自由度高,心理环境也好。17、游戏构成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

25、有哪些?答:游戏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主要包括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的动机与体验。(1)游戏的动机。动机是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需要是推动人去生活的内在力量。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上就具有以下特征:内部动机;直接 动机;内部控制。(2)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如积极或不积极)和评价(喜欢或不喜欢),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成就感;幽默感;驱力愉快。技巧:1游戏性动机的特征可用下面的小例子

26、来记忆:爸 爸 快 生 日 了 , 小 辉 想 给 爸 爸 画 一 幅 画( 内 部 动 机 ) , 他 看 到 哥 哥 送 爸 爸 礼 物 时 ( 直 接 动 机 ) , 他 下 决 心 要 在 爸 爸 生 日 前 把 画 画 好 ( 内 部 控 制 )。62游戏性体验的分类可用下面的小例子来记忆:小亮很喜欢玩纸牌排队游戏(兴趣性),自己动手摆放纸牌(自主性),摆放完他很好(成就感),突然他发现纸牌有点象蛇(幽默感),喜欢来回变动位置再看纸牌的形状(驱力愉快)。18、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有哪些?(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儿

27、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技巧: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可以串联关键词串联来记忆:儿童玩游戏时至少要有自由选择活动方式的权利,同时游戏的难度与其能力相匹配,赢了不寻求奖励,输了也不担心惩罚。重在参与。第二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1、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有哪些?2、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有哪些?3、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有哪些?4、按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有哪些?5、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或活动)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有哪些?6、按着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而进行的分类有哪些?7、根据游戏的关键特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

28、有哪些?8、从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的角度,对学前游戏进行分类有哪些?9、简述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具体表现?10、简述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演化进程?11、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12、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3、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水平有哪些?14、简述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参考答案:1、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有哪些?答:立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以儿童认知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认知特征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对游戏类型进行划分即是游戏的认知分类。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按着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认为学前儿童游戏可

29、划分为四种: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1)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出现的,主要是两岁前,即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的游戏。如婴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或摇晃哗嘟棒,或绕着房间四周跑,或对悬挂着的玩具表现出兴趣,一会儿拉拉,一会儿丢开,体验着感觉运动过程中的快感,反复练习新获得的运动机能。(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它带有“好 像 ”和 “假 装 ”的 特 点 。 例 如 把 冰 棍 棒 当 注 射 器 或 拿 椅 子 当 马 骑 等 , 把 自 己 假 装

30、 成 另 一 个 人 , 例 如当 医 生 或 布 娃 娃 的 妈 妈 等 , 即 完 成 一 个 所 谓 象 征 的 过 程 。 象 征 性 游 戏 是 儿 童 以 模 仿 和 想 象 扮 演 角 色 , 完成 以 物 代 物 、 以 人 代 人 为 表 现 形 式 的 象 征 过 程 , 反 映 周 围 现 实 生 活 的 一 种 游 戏 形 式 。(3)结构性游戏。这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筑物体的游戏。例如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用雪堆雪人、用沙筑碉堡等。(4)规则游戏。这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如

31、下棋、打牌、拔河等。规则游戏是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包含着“义务观念”,参加者必须意识到游戏至少有两个人一起玩。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会性的游戏。7技巧: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可以通过一首打油诗来记忆:感觉运动为最早,象征典型频率高,结构建构不可少,规则游戏真奇妙。2、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有哪些?答:美国学者帕登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 岁)的游戏行为按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为六种:(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儿童无所事事或独自发呆,不参加游戏。主要花费时间于自发行为,无休

32、止的随机活动。( 2) 袖 手 旁 观 的 行 为 。 儿 童 在 近 处 观 察 同 伴 的 活 动 , 听 他 们 谈 话 或 向 游 戏 的 参 加 者 提 出 问 题 和 建议 , 甚 至 明 确 地 观 察 某 几 组 儿 童 , 耳 闻 目 睹 所 发 生 的 一 切 , 但 没 有 主 动 地 加 入 游 戏 。(3)单独的游戏。具有专心的、独立地操作玩具的特点,且使用的玩具与其他儿童的不同。很少注意或关心他人的接近或他人的游戏。(4)平行的游戏。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相互的交往时有发生。儿童相互在旁边玩彼此和谐相处,他们主要仍是在独自游戏,在活动

33、中没有合作行为。(5)联合游戏。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虽同处于一个集体之内,且时常发生许多借还玩具行为,但每一个儿童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6)合作游戏。以集体的共同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技巧: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可以通过实例串联关键词来记忆:王静一个人在那里发呆(无所用心),发现小丽一个人在玩橡皮泥(单独),于是走过去看着她玩(袖手旁观),学会后自己也开始玩了(平行),后来小丽提议捏泥人比赛看谁更像(联合),两个人都分别找了汪朋友做帮手(合作)。3

34、、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有哪些?答: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着儿童在游戏中身心体验形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机能游戏、想象游戏、接受游戏、制作游戏四种。机 能 游 戏 。 针 对 婴 幼 儿 好 动 、 好 奇 、 爱 音 乐 等 特 点 , 以 刺 激 婴 幼 儿 各 种 感 官 、 机 能 发 展 为 主 的 游 戏形 式 。 这 种 游 戏 多 出 现 在 婴 儿 期 和 幼 儿 前 期 。 皮 亚 杰 把 这 种 游 戏 称 为 感 觉 运 动 游 戏 。想象游戏。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再现模仿成人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又叫角色游戏或象征性游戏。接受游戏。又称鉴赏游戏,是儿

35、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制作游戏。利用积木、泥团、插塑、纸、沙等物品为制作材料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结构游戏。技巧: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可以通过实例串联关键词来记忆:开发一款新产品时,首先想象产品的新机能是否补客户接受,如果可以就尝试制作了。4、按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有哪些?答: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格中本我与超我的不平衡与平衡的冲突。现代分析学派游戏理论代表人之一莉莉佩勒提供了四组游戏主题:第一组游戏:儿童关心他们自己的身体,感到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表现人们期待的行为。游戏使儿童有能

36、力幻想并控制行动。第二组游戏: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因她而产生的焦虑转化而来的。游戏帮助儿童控制情感上对失去母亲的恐惧。第三组游戏:随着恋母期的出现,儿童产生了新的焦虑。儿童到他们自己的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差异,并贬低自身的价值。于是游戏充当了儿童适应成人的关系、幻想成人角色的中介。第四组游戏:儿童开始面对现实,并倾向于集体的依恋而不是前一期的恋母焦虑。儿童与同伴之间形成了崭新的、亲密的关系。技巧: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小朋友刚上幼儿园的场景记忆:宝宝刚上幼儿园时不想离开妈妈,但他们还是会呆在幼儿园(有能力幻想并控制行为),老师帮助

37、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控制情感上失去母亲的恐惧),8让宝宝把幼儿园当作家(适应成人的关系、角色的中介),最后宝宝跟幼儿的小朋友相处得很好(与同伴形成了亲密的关系)。5、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或活动)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有哪些?答:游戏是一种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来完成的。(1)依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把游戏划分为:动作性游戏、探索性游戏、表现性游戏、建构性游戏、角色扮演性游戏。动作性游戏:身体的动作及感官的活动而构成,往往具有重复性。探索性游戏:由好奇心试图发现什么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游戏。表现性游戏:这种游戏目的是为了展示或演示。建构性游戏:也称结构游戏。角色扮演性游戏

38、: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途径的社会性游戏。(2)以游戏中儿童的行为特征是行为对象的性质的不同,将游戏划分为:运动游戏、客体游戏、社会性游戏。( 3) 游 戏 的 活 动 性 强 弱 程 度 不 同 , 将 游 戏 划 分 为 : 运 动 性 游 戏 、 安 静 性 游 戏 。技巧:根据儿童主要行为表现对游戏分类可以通过串联关键词来记忆: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动作及表现,是为了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建构。6、按着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而进行的分类有哪些?答: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中一贯采用按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对游戏进行分类的方法。受他们影响,我国也较常采用这种方法对游戏进行分类。(1)在 1981 年教育部

39、制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把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角色游戏。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泥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表演游戏。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以上三种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显著目标。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攀登等)为主的游戏。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的游戏。如玩“不倒翁

40、”等。(2)日本学前教育家和田实提出幼儿教育应采取游戏诱导的方法划分,提出幼儿游戏结构的分类:经验游戏、模仿游戏、练习游戏。技巧:按着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而进行的分类可以通过打油诗来记忆:角色结构表演靠创造,智力体育发展不能少,音乐娱乐心情好,各种类型作用要记牢。7、根据游戏的关键特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有哪些?答:创造性游戏。这类游戏较多地体现儿童主动的、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愿的、创造的活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儿童去遵循,以确保游戏目的的达成。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技巧:根据游戏的关键特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可以串

41、联关键词来记忆:西方冰川学的鼻祖丁锋耳创造性的提出:雪花是有规则的,都是六角形的片状和柱状。8、从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的角度,对学前游戏进行分类有哪些?答 : 本 体 性 游 戏 ( 也 称 目 的 性 游 戏 ) 。 是 指 儿 童 自 主 自 发 表 现 出 的 一 种 活 动 , 其 目 的 隐 含 于 游 戏 活动 本 身 , 或 者 说 游 戏 本 身 即 是 目 的 。 如 角 色 游 戏 、 结 构 游 戏 、 表 演 游 戏 、 自 由 游 戏 等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是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如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技 巧 : 从

42、 游 戏 与 教 育 教 学 的 关 系 的 角 度 对 游 戏 进 行 分 类 可 以 通 过 生 活 中 的 一 个 小 场 景 联 想 记 忆 :张平自己动手(本体性)在课外利用旧电池和灯泡做灯泡串联实验(工具性)。9、简述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具体表现?9(1)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儿童的发展要求游戏不断地深化;另一方面,游戏的深化又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展。(2)游戏的发展表现:游戏的发展既表现为儿童参与游戏的心理因素(如认知、社会性等)的发展和身体因素(如运动能力等)的发展。也可以表现为游戏本身随儿童年龄增长在内容上不断扩展和形式上的不断升级。技巧:

43、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简洁概括为一句话,考试时适当扩展:发展要求深化,深化促进发展。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表现这一知识点可以从两方面来记忆:儿童:人长大了,心也随着渐渐地大了(身心发展)。游戏:如同超市推出的促销装,容量增大,包装升级(内容扩展,形式升级)10、简述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演化进程?答:(1)学前儿童学习的最初发展 感觉运动性水平。处于人生最初阶段婴儿的身心活动突出表现出感觉运动性的认知特点。儿童最初形式的游戏是一种机能性游戏(即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性是是婴儿阶段(特别是 2 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 象征性水平。象征性游戏是

44、婴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儿童从出生后第二年进入感知运动性认知发展的末期,儿童的游戏性质就开始发生变化。从主要由敲打、摇晃、啃咬等动作图式构成的感知运动游戏向模仿真实生活转变。象征性游戏的发展。一方面由表象活动、想象活动的增加及能力的增强,逐渐出现了以一物体假装另一物体和扮演角色为主要形式的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游戏从机能性转向建构性,开始出现了各种结构材料建构物体的结构活动即结构游戏。(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象征性这一学前儿童游戏最典型的发展,在幼儿末期出现了新趋势。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游戏中角色数量

45、不断增加,规则产生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开始转变成规则游戏(有规则游戏) 。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要求游戏越来越接近现实,结构游戏作为象征性游戏和实物认识及操作活动之间的过渡,由最初受象征性认知的影响,逐渐演变成真正的成人式的智力适应活动。技巧: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演化进程可以通过一段顺口溜来记忆:最初感觉运动性,典型发展象征性,末期新出规则性,阶段记忆条理清。11、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象征性游戏的发展是这几个因素在婴儿时期逐渐发生发展,至幼儿时期才得以逐渐体系化的过程。( 1) 关 于 情 景 转 变 。 情

46、景 转 变 是 使 行 为 脱 离 它 原 有 的 真 实 生 活 情 景 即 动 作 脱 离 真 实 背 景 。(2)关于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3)关于以人代人(即角色扮演)。以人代人是指儿童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特征,即角色扮演。它是儿童象征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技巧: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利用小故事联想记忆:红星幼儿园老师组织小朋友玩医生给宝宝打针游戏时,先把教室布置成医院场景(情景转变 ),用铅笔作为针筒(以物代物),让小朋友扮演医

47、生和打针的宝宝(以人代人)。12、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扮演意识、角色认知等。(1)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最早发生的角色行为表现为角色动作。这种角色的动作在婴儿阶段最早发生,但往往是一种自我模仿。(2)扮演意识。最初角色动作由于缺乏或缺乏角色意识,都是一些零星的姿态或动作。以后,到幼儿时期,这些零星动作逐渐以连续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典型的角色行为。此时,儿童已具有较明确的角色意识即能区分自我与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 。10(3)角色认知。角

48、色认知是角色意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在互补性角色(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从 角 色 扮 演 的 发 生 、 发 展 过 程 来 看 , 它 是 循 着 角 色 行 为 -扮 演 意 识 -角 色 认 知 这 样 的 途 径 发 展 的 。技巧: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可以通过串联关键词来记忆:缺乏扮演意识的儿童,对角色行为需要更多的角色认知。13、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水平有哪些?答:(1)独自游戏阶段。指儿童在游戏中自己玩自己的,单独地玩。学步期或其前后的婴幼儿通常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这一阶段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这一阶段中游戏的发展还没有表

49、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2) 平 行 游 戏 阶 段 。 大 约 从 3 岁 左 右 开 始 , 游 戏 的 性 质 发 生 变 化 , 逐 渐 具 有 社 会 性 。 这 阶 段 游 戏的 特 点 是 相 互 模 仿 , 形 成 了 初 步 的 玩 伴 关 系 。 在 平 行 游 戏 时 , 几 个 幼 儿 往 往 坐 在 一 起 , 只 各 自 玩 着 自 己的 玩 具 或 游 戏 彼 此 没 有 交 流 ( 包 括 口 头 语 言 的 沟 通 和 身 体 语 言 的 交 流 ) 。(3)联合游戏阶段。幼儿到大约 4 岁以后,他能够留意身边其他幼儿的活动,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更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相互交谈。儿童在联合游戏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交行为,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仍然以幼儿自己的兴趣为中心。(4)合作游戏阶段。合 作 游 戏 是 社 会 性 程 度 最 高 的 游 戏 。 学 前 儿 童 在 5 岁 以 后 开 始 出 现 较 多 的 合作 游 戏 。 此 时 孩 子 已 具 有 较 流 畅 的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和 较 丰 富 的 参 与 社 交 的 经 验 。 有 了 集 体 共 同 的 活 动 目 标 。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