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年级口语交际浅谈黄泥小学 洪义明2014 年 3 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仅就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谈几点建议。首先让我们重温小学课标中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体目标: “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又确立了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年级)、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
2、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明确课标要求,为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方向。【教材安排】本册安排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 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 。其中, “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 综合性学习” 的一部分。其他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比如,策划春游,真诚地对待人和事,对生
3、命的了解和热爱等,都是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话可说,能够彼此交际。这些话题中,有的以独白语训练为主,如,小小新闻发布会,也有的以交际训练为主,如“走,我们去春游”,更多的是两者相结合的训练。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
4、导:教师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上、内容丰富上和思维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出表达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就共同的问题及时讲解,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有针对性地点拨纠正。2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面向全体,训练到位: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
5、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教师要特别关注双向互说,了解每一个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机进行指导。、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
6、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下面举例解释。【教学案例】如: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设计理念本组教材,是围绕“生命” 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 4 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而且,在本组的导语中,教材还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
7、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既然教材以专题来组成单元,而且口语交际与习作一起编排,因此,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
8、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允许学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来谈,也可以把几方面内容综合起来谈。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3水平。教学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课前准备、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阅读有关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教学过程一、披文入境、理解生命、激情导入: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
9、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提问:你怎样看待生命?下面这些人的做法可取吗?大屏幕显示有些人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或经不起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而采取轻生的做法的资料。、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轻生者的做法不可取,只有勇于向病痛、向困难挑战,才是生活的强者。设计意图:课始,老师在学生已对生命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反面资料,让学生进行评判,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这样, “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
10、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又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二、唤起记忆、感悟生命、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资料,搞清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学生可以参考资料中的某一方面来谈,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自己轻声练习讲述。设计意图:口语交际不同于写作,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这
11、一环节在学生明确训练提示后,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资料,联系旧知进行感悟。 4三、创设空间、畅谈生命、创设语言情境: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准备举办一期主题为“生命”的节目,到时想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去做嘉宾。你们想不想去啊?一听这话,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你们想说些什么?想怎么说?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向他(她)提问,让他(她)把语言说清楚。、创设活动情境: 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你们来评一评,谁说得最好?说说你们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大
12、胆进行评议、辩论。 你们从他们的发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启发呢?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畅谈。 (允许学生或深或浅的谈出自己的见解,不强求一致。 )、创设表演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如邻居失去双手,但他怎样学会用脚刷牙、洗脸、写字等) ,几个同学自编自演。 学生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主要要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怎么样等这些方面来评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学生的表演,更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多方评价、深化生
13、命、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学生齐读,深化对生命的看法。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课的评价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所以不管是模糊评价还是积极评价,也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5师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发言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在交流中,才会轻松地交流,才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意见、感受、体验,从而才有可能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