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 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_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高一语文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 1 页鸿门宴问题解决-评价单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教师预设问题】问题 1.熟读课文,尝试用四字短语给每个情节加上小标题。参考答案: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出逃、张良留谢、沛公除奸。问题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参考答案:根据“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记叙顺序整合第一题的信息。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34):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57):述宴会后的余事。
2、问题 3.简析文中刘邦、项羽的主要性格特点,说说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参考答案:刘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善于应变,老奸巨猾。他入关后的措施,是想“欲王关中” ,而当听到项羽要进攻他时,便向张良求救,并将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而对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加以利用。鸿门宴上,用甜言蜜语、低声下气哄骗项羽来满足其自高自大的心理,既谢罪称臣又隐藏自己的野心,取得项羽的同情,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所以他是一个不拘小节,能委屈自己的狡猾多变而又当机立断的形象。项羽:沽名钓誉,亲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得有点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和范增劝说后决
3、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的辩解又改变了主意。鸿门宴上,听了刘邦的奉承话就洋洋自得,原谅了刘邦,并且说出了曹无伤来和刘邦坦诚相见,面对酒宴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他也视而不见毫无立场,完全为刘邦、樊哙的话所哄骗,失去了应有的立场和智慧,和老奸巨猾的刘邦形成了鲜明对比。刘邦能够在“鸿门宴”中死里逃生,跟善于利用项羽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问题 4.简析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人物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项羽集团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 “急击勿失” 。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 ,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
4、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 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更 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使“庄不得击” 。项庄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刘邦集团 张良 对刘邦忠诚, “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5、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 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_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高一语文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 2 页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 “欲以求封” 。投机未成丢了小命。樊哙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勇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 ,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 ,只好赐坐。点津: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展示出来的。我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要紧扣这些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思考作者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特征。举例:曹无伤告密后,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无伤告密,项羽未经思索就要攻打沛公,体现项羽直率鲁莽的性格。可是他听到项伯的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 。这表现项羽心无主见,寡谋轻信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