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件.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728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生平,(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八子。曾监颖昌许田镇。一生仕途不达,但狷介自守,不傍权贵之门。以词名世,与其父齐名,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晏几道的文学创作,集评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子晋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诚为知言。(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小山词艺术特色,(一)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与身世之感的渗入。,(二)语淡情深,艳而不俗,浅处皆深,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

2、作品赏析,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宋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成为晏几道恋情词的一大特色。本篇即如此。,小山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

3、云归。,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

4、,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

5、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 “莲、鸿、蘋、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蘋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

6、”,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蘋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蘋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

7、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 “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梦后”、“酒醒”(和“梦后”是互文)、“去年”、“初见”和“当时”。“梦后”二句写眼前高楼深锁、凝尘冷落的景象,“落花”二句写去年无知之燕犹能双飞、有情之人反倒独立的情景,“记得”二句写过去初见之时两心相许、终身难忘的情境

8、。多个时间名词由近及远,带出了三幅深情款款的画面。表现全篇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春恨”,即春日感旧怀人、伤离恨别的愁情。“春恨”二字把上述三个深情款款的画面贯串成为一个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境界。,鹧鸪天 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 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 蹈

9、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在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在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 “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词中说,在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

10、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在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2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当年”、“别后”和“今宵”,按照从远到近的时问顺序,词作叙写了情事“初欢久别重逢”的发展过程,其间

11、暗伏着“欢乐愁苦一一欢乐”的情感之线。,赏析:今宵剩把银钰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二句,贯穿全篇情愫,细腻刻画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别后以梦为真,而今却将真疑梦,故而擎灯照了又照。两句由杜甫羌村诗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脱化而出,情思深厚,笔致轻婉,声韵谐美,造成一种似梦非梦、迷离惝恍之境,富于感染力。,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

12、谪。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而取纵势。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

13、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

14、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

15、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妙趣横生。,3春天的来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边再转,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著。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地飞走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雾失楼台

16、,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受北宋新旧党争的波及和株连。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不仅作为旧党的苏轼弟兄遭到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未能幸免,先后由京师被贬到杭州、处州,继而又遭到谒告,被削秩,再贬郴州。他面对接踵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无路可走。,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17、。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他偶尔也情中带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词人闭居孤馆,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上句写的是雾蒙蒙的月夜,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

18、对前途的渺茫之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可堪”者,岂堪也,词人在这重重凄厉的气围中, 又怎能忍受得了呢?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

19、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 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砌成此恨无重数。,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有这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

20、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 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到如今

21、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总之,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

22、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1、踏莎行(雾失楼台)中有诸多物象,如“楼台”、“津渡”、“桃源”、“孤馆”、“杜鹃声”、“斜阳暮”、“郴江”、“郴山”、“潇湘”。其中,只有“孤馆”即郴州旅舍是实景,其他都是象喻性的物象。词中的“楼台”并非真的楼台,而只是心目中所向往的一个境界而已。“津渡”是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桃源”更是虚构,是陶潜寓言的男耕女织、无战争无欺诈的世外乐土。,“楼台”、“津渡”、“桃源”前后分别缀以“失”、“迷”、“无”,包涵了一种迷惘惆怅之情。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

23、一意象暗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郴江”二句无理而妙,以象征性笔调深刻地写出了对美好事物不能保有而为命运所播弄的悲哀。,赏析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二句,正面表现羁旅生活。孤处贬地本已寂寞难捱,何况客舍紧紧封闭于料峭春寒之中。更加之以夕阳惨淡,徐徐西下,耳畔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的阵阵悲鸣,这一切岂堪忍受!两句声情凄厉,景物描写注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出身贵族。 宋史文苑传说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

24、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早年曾任武职,四十岁后转文职,做过泗州通判等,晚年退居苏州。一生沉沦下僚,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之于香草美人。,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是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恋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悒悒不得志的苦闷。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激赏。,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

25、语。凌波微步,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但”,犹言仅,只。她没有来,己不能去,则极耳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象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锦瑟”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月桥”两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处。“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人到。“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就从绚烂繁华的时间和空

26、间里,显示出其人的寂寞来。,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华年,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这也完全与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过片“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同时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以补足首句“凌波不过”之意。“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飞云冉冉蘅皋暮,同时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曹植就是中途在那儿休息,才遇到洛神宓妃的。这就补充

27、了词中没有写出的第一次和其人见面的情节。细针密线,天衣无缝。,彩笔新题断肠句。,“彩笔”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见而来。由于此情难遣,故虽才情富艳,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梦中所传的彩笔,而所能题的,也不过是令人伤感的诗句罢了。,提起笔来,惟有断肠之句,都是由万种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就描写闲愁。先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然后以十分精警和夸张的比喻作答,突出主旨,结束全篇。,赏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以“若问”句呼起,随之接连三喻,在叠答中具体形容闲愁情状。三句分别选取颇具江南暮春特征的烟草、风絮、梅雨作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闲愁之多之广,之纷繁杂乱,之缠绵不尽。

28、,三种景致并非各自孤立,而是复合在同一画面上。天地迷蒙,色调灰暗,恰与身处其间的失意人心境相谐。词人即景抒情,多方取譬,将无迹可求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景物,亦景亦情,韵味悠长。,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词却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譬,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烟草。絮是在空

29、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花絮。雨是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这都是它们跨越了前人同类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评为“真绝唱”。,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关于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刘永济先生所论颇中肯:“北宋词至东坡以后,渐与音乐相远,清照所谓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至滑稽派作家,复不讲词采,流于俚俗。邦彦既知音,又长于文学,其所作词,音律流美,词采和雅,故一时词体,复归于正,影响南宋词学甚大,”(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

30、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是一首表现思乡怀亲情感和夏日景色的著名作品。,在一个闷热的夏日,词人点燃了沉香,用来消除潮湿的暑气。引出了对夏天景物的描写。词人以“雨”和“晴”为中心,突出刻画了鸟与荷。写鸟,主要是从听觉上展开,群鸟鸣叫,欢呼天放晴了,刚刚天亮,就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交谈。词人没有正面写雨,却从“呼晴”侧面烘托出了雨。,写荷,主要是从视觉上展开,初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残留的昨夜的雨水,经雨水的洗涤,初阳的映照,水面圆圆的荷叶色泽清润,在晨风中盎然高举,轻轻摇曳。在日、水、风的衬托下,一个“举”字,精练而鲜活地展现出“荷”的动态与神态,词人在这里

31、正面写了雨,却侧面照应了晴,与前面写鸟互为映衬。,下片开始词人并没有直接写荷花,而是调转笔头,抒发他的思乡之情。故乡遥远,何日才能归去?自己家在江南吴地,可是长久地旅居京城。因此,当他见到荷叶、荷花时,就很自然地想到江南水乡,想到自己的家乡,从而生发出思乡思归的情感。所以,词人面对着荷花,不禁回忆起故乡和往事。,家乡的朋友你是否还记得,在那荷叶茂盛的五月,我们一起游湖的情景?词人并非在真地问渔郎,而是从问中勾起他的美好回忆,在回忆中,词人似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驾着一叶小舟,梦幻般地在荷花盛开的湖面畅游。词最后的“芙蓉浦”,与上片的“荷”遥相呼应,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整、紧密。,

32、3苏幕遮(燎沉香)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和“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都有“模写物态,曲尽其妙”、“言情体物,穷极工巧”的艺术特色。“呼”字暗示昨夜雨,今朝晴,极为生动传神。“窥”字写鸟雀多情,窥檐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呼”、“窥”两字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其声音,其情状,如在耳边,如在目前。“举”字更是极写荷花的生动景,动人丰姿,动态可掬,使全词立了起来。,赏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里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动景如生,使全词立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