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才女与美神走进李清照,文学沙龙系列活动之一,前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愁的化身!凄美、哀怨、无尽忧伤,是我们古代文学史中,鹤立鸡群,登峰造极的女性 ,空前绝后,无人企及 。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
2、欲压倒须眉”.,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前期,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浣溪纱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涂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
3、重来。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1.出身高贵,家境优越;2.文学熏陶,崭露头角;3.品评创作,词论专著。,少女生活,前期,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文
4、学情侣:赵明诚与李清照,婚后生活,突变,南渡事件,靖康之耻,明诚病故,建康之羞,李清照国破了!李清照家亡了!,后期,磨难二: 四处逃亡, 遭受身心 颠沛流离 之苦;,磨难三: 曲高和寡, 超越时空 的千年孤 独;,磨难一: 再婚离婚, 遭遇感情 生活的痛 苦;,三.评价,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看得深,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与诗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
5、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与诗人,写着无数的亲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二首,1.你认为这首词是她早年还是晚年的作品?2.那么你认为那个卷帘人是谁呢?3.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李清照当时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去问丫鬟的?而丫鬟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回答主人的?,明确:李清照的问表现出她对昨夜雨后花儿的关心,担心经过风雨的摧残花儿是否还依旧,而丫鬟的回答似乎漫不经心,这令李清照很失望,所以她纠正她的丫鬟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那么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设问。“
6、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妙无比。反复。“知否,知否”。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象生动。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十分贴切。,技巧鉴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结,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以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鉴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本词作于什么季节?如何突出节令特征?,写于重阳节,初秋天气,白昼还很长,夜里天
7、气已变凉,西风吹卷着窗帘,菊花怒放。作者正是抓住气温变化大、西风吹来、菊花盛开等现象突出秋天节令特点。,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原因呢?,愁,独自在家空虚、无聊,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
8、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令人心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小结,代表作: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读、背,满江红,岳飞,简介作者,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
9、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词的大意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抗金救国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英雄气概,洋溢着
10、爱国主义的激情。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名句鉴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
11、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满江红怒发冲冠小结 这首词情辞慷慨,悲壮激昂,既是战斗的誓言,又像是进军的号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英雄性格和雪耻复仇的坚定的信念,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满 江 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2、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背,卜算子咏梅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整体感知,卜算子,词牌,咏梅,词题,兴起于唐代,繁荣于宋代,故称之为“唐诗宋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zh已是黄昏独自愁,
13、更著风和雨。y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g,诵读全词,合作探究,词的上片主要写什么?有何作用?,环境,自然现象,寂寞荒寒 人迹罕至 破败不堪,无人护理 无人欣赏(野梅),默默开放 自行凋落 孑然只身,更加上“风和雨” 环境恶劣,愁,困难处境,烘托“愁”,驿外、断桥,无主,独自,更著,词的下片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抵死、拼命、尽力 迎春、报春,任凭群芳妒忌,人,坚贞自守,不畏谗毁,不堪摧残 纷纷凋落,落花委地 与水混杂,摧残者的无情,化作尘土,命运悲惨,香如故,苦,妒,零落,成泥,碾,作尘,香气永存丝毫不改,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14、,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毛泽东与陆游这两首词,在感情色调上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两位词人同写“咏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梅花 陈亮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庭院为背景,衬托其丰姿,赞赏梅花不畏严寒,以梅拟雪,赞其高洁,喻其志趣品格,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装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扬州慢,姜夔,欣赏第七首: 幽寂悲凉,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5、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五 亭 桥,轻纱笼
16、凫庄,二十四桥春景,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作者介绍,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
17、表作,词表达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心情,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其他词人的评价,作词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黍离”何意?,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内容归纳与分析,上阙主要写什么?,下阙内容是什么?,写眼前实景,写出了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下阕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扬州诗之胜况,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说说词中描写的景物,及其表达作用,上阙 荠麦青青 废池
18、乔木 清角吹寒,荒凉的空城 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揭示战争的破坏程度,渲染空城的凄清,昔日扬州繁华富庶 (虚写) 劫后扬州一片萧条 (实写),衬托出扬州人民的痛苦,下阙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玉人已无,凄清荒凉,花开依旧, 无人欣赏,痛心昔盛今衰,抒发黍离之悲。,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青青荠麦 景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清角吹寒,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凄清冷落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的?(国家昔
19、盛今衰的痛惜伤感),名句欣赏,“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佳句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自胡马窥江去后”
20、,“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
21、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
22、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
23、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词中吊古伤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一个怀念才
24、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到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磨难一:感情生活,再续真爱,下嫁张汝舟;鱼死网破,重新获自由;痛定思痛,编著金石录。,磨难二:身心憔悴,痛失文物书籍受人欺;苦苦颠沛流离无人知;满心亡国之痛有谁知?,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25、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磨难三:千年孤独,偶然事件与深切反思,寻,一寻国家民族的前途;,三寻自身的价值;,二寻真挚幸福的爱情;,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