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十二对脑神经.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7220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6.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对脑神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十二对脑神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十二对脑神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十二对脑神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十二对脑神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脑 神 经, 嗅神经 感觉性 视神经 感觉性 动眼神经 运动性 滑车神经 运动性 三叉神经 混合性 展神经 运动性 面神经 混合性 前庭蜗神经 感觉性 舌咽神经 混合性 迷走神经 混合性 副神经 运动性 舌下神经 运动性,概 述,连于中脑,连于延髓,连于脑桥,连于端脑,连于间脑,一、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性质,(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皮肤、肌、腱、口鼻大部分粘膜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视器、前庭蜗器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头、颈、胸、腹脏器 (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味蕾、嗅器 (5)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肌节演化的眼外肌、舌肌 (6)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鳃弓演化的咀嚼肌、面肌、咽喉肌 (7)一般内脏

2、运动纤维 平滑肌、心肌、腺体,二、脑神经的七种纤维成分,性质 特殊内脏感觉性嗅粘膜中嗅细胞 嗅丝(嗅神经) 嗅球,穿筛板, 嗅神经 olfactory n.,. 嗅神经 临床症状,一侧和两侧嗅觉丧失多因鼻腔局部病变引起 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嗅中枢病变可引起患嗅发作 嗅沟脑膜瘤及额叶肿瘤常出现肿瘤侧嗅觉缺失及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rster-Kennedy综合症,性质特殊躯体感觉性,视网膜节细胞轴突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神经管, 视神经 optic n., 视神经 临床表现,由于视觉经路在脑内所经过的路线是贯穿全脑,故视力障碍和视

3、野缺损对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见下图), 视神经 临床表现,1)视神经病变:主要有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炎)脱髓鞘病、压迫和外伤等 早期视力减退 -失明-数周后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病变,视力障碍重于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 临床表现,突然失明 -多见于眼A或视网膜中央A闭塞。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的视力障碍多见于视乳头炎后球后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多为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盲点)。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 视神经 临床表现,2)视交叉病变 视交叉本身病变很少见。常见于垂体肿瘤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压迫 典型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来自下方主要是垂体瘤,上方主要是脑膜瘤、颅咽管瘤、三脑

4、室扩大脑积水及动脉瘤, 视神经 临床表现,3)视束病变 视束少有原发性病变,多为附近病变压迫损害所致,如颞叶、丘脑肿瘤,脑底A瘤等视束损害的典型表现为同向偏盲。其特点: .偏盲半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偏盲常是完全性的,且多有黄斑分裂; .这种病人较中枢性偏盲易于发现., 视神经 临床表现,4)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中枢病变 一侧纤维全部受损产生同向偏盲,特点: 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病人常不自觉有视野缺损 常为对侧视野的象限性偏盲 有黄斑回避现象 不发生视神经萎缩,视皮质刺激性病灶可引起 对侧视野的视幻觉。视觉性癫痫,正常:边界清楚,色桔红,中心凹清晰, AV=23,无出血及渗出,水

5、肿: 边缘模糊,中心凹消失,静脉充血,出血。 见于颅内高压:SAH、 炎症、肿瘤、严重屈光不正, 视神经 临床表现,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视神经乳头炎 .高血压眼底改变 .假性视乳头水肿 (2)视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萎缩:边缘清楚,色苍白 见于视N直接受压,或脱髓鞘,继发性萎缩:边缘模糊、色苍白、颅内高压正常婴儿的视乳头由于小血管发育不 完善,以致色略苍白,非萎缩。,海绵窦、眶上裂,入眶,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一般躯体运动性 一般内脏运动性(副交感),运动性,动眼神经,光反射通路(the pathways of reaction to light):视网膜视神

6、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变小)。 睫状肌(晶体变厚)。,性质 一般躯体运动性 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上斜肌,展神经核 展神经, 展神经 abducent n.,海绵窦、眶上裂,外直肌,性质 一般躯体运动性,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1.眼肌瘫痪 分四种: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 其主要表现为:a.眼球位置的改变 b.眼球运动障碍c.出现复视 d.病人不自觉地轻度改变头部位置以图减轻复视.根据瘫痪肌肉不同分眼外肌麻痹、眼内肌麻痹、全眼肌麻痹,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1)周围性眼肌麻痹 a.动

7、眼N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 瞳孔大、光反射消失、不能向上/ 向内运动 b.滑车N麻痹:复视,向下、向内运动减弱,单一损害少见 c.展N麻痹:内斜视,外展不能,动眼神经麻痹: 上睑下垂眼球向内、上、下转动不能 眼外斜视复视:麻痹侧 瞳孔散 大、 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消失:注视近物时,无眼球会聚及瞳孔缩小反应,动眼神经麻痹:不能外展内斜视、复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2)核性眼肌麻痹 多伴有临近神经组织的损害:如展N核受损常累及面N、三叉N和锥体系,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3)核间性眼肌麻痹 中脑的眼球运动核由内侧纵束与脑桥内对侧的展神经核相联系 一侧的内侧纵束病变产生核间

8、性眼肌麻痹,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遭破坏,表现为一侧眼球外展正常,而另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 因支配内聚的核上通路的位置高些。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如多发性硬化,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4)核上性眼肌麻痹 眼球同向运动的皮质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 皮质侧视中枢刺激性病灶(如癫痫),眼球注视病灶对侧,破坏性病灶(卒中)注视病灶侧,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脑桥破坏性病灶眼球注视健侧,方向关系与皮质中枢相反 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刺激性病变表现为动眼危象,眼球发作性转向上方,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上丘的破坏性病变 - 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Parin

9、aud综合症。如松果体瘤上丘刺激性病变 - 动眼危象 - 眼球发作性转向上方,为脑炎后Parkinson综合症的特征性症状,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特点:a.无复视b.双眼同时受累c.麻痹眼肌的反射性运动仍保存,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正常瞳孔直径34mm,5mm为瞳孔散大瞳孔括约肌 - 动眼神经副交感f支配瞳孔散大肌 - 颈上交感N节交感f支配,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瞳孔散大:a.动眼N麻痹 b.沟回疝c.失明 d.药物中毒瞳孔缩小:一侧缩小多见于Horner Syndrome见于颈上交感径路损害脑桥出血 - 针尖样瞳孔,光反射通路(the path

10、ways of reaction to light):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变小) 睫状肌(晶体变厚),动眼N、滑车N、展N 光反射受损表现,调节反射:注视近物时引起内直肌收缩(两眼会聚)及瞳孔缩小 缩瞳反应和会聚动作不一定同时被损害,如调节反射的缩瞳反应丧失见于白喉(损害睫状神经节)、脑炎(损害中脑),会聚动作不能见于帕金森综合症(肌强直)、中脑病变 阿罗瞳孔为瞳孔光反射丧失,调节反射存在,多见于神经梅毒,为中脑顶盖前区受损,动眼N、滑车N、展N 光反射受损表现,艾迪综合症:又称强直性瞳孔。病因不明,可能是到瞳孔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

11、维损害所致 多见于成年女性,常侵犯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瞳孔调节会聚反射均可消失或非常迟钝,三叉神经解剖通路:头皮前部、面部及眼鼻口腔内粘膜痛温觉 (触觉 ) 三叉N半月节 三叉N脊束核 (感觉主核 ) 三叉丘系上升 丘脑腹后内侧核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终于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 枢下1/3,性质 混合性,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一般躯体感觉性 头面部皮肤及粘膜 特殊内脏运动性 咀嚼肌,三叉神经诸感觉核,中枢突,三叉神经节,周围突,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N节之中枢支经感觉根进入脑桥,痛、温觉纤维下行,止于三叉N脊束核三叉N脊束核自脑桥开

12、始经延髓至第三颈髓后角从耳周来的痛、温觉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从口周来的则止于此核上部。因此,该核部分受损时,出现面部洋葱皮样分布区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 解剖生理,2.运动 由三叉N运动核发出纤维,穿出脑桥,经卵圆孔出颅腔,分布于所有咀嚼肌和鼓膜张肌等 三叉N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三叉神经 解剖生理,角膜反射弧: 角膜 - 三叉N眼支 - 三叉N感觉主核 两侧面N核 - 面N - 眼轮匝肌 眼支受损 - 角膜反射消失,三叉神经 临床表现,注意: 三叉N损害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 三叉N核损害可产生核性损害的特征,可仅引起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三叉神经 临床表现,

13、三叉N脊束核的部分损害可引起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存在 眼神经受损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严重障碍时可引起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 面神经 facial n.,性质 混合性,特殊内脏运动性 一般内脏运动性(副交感) 特殊内脏感觉性 一般躯体感觉性,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面肌 下颌下腺、舌下腺 泪腺 舌前 2/3 味觉,周围突,下颌下神经节,中枢突,膝神经节,( 副交感性),翼腭神经节,面神经管内分支:,走行:面神经出茎乳孔前 6mm 处发出 鼓室,1、鼓索 Chorda tympani,味觉纤维(终于孤束核上半) 副交感纤维(上泌涎核),性质 混合性,舌前2/3味觉,下颌下腺

14、、舌下腺,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 副交感性),一侧周围性面N麻痹: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变浅、口角偏向健侧、皱额、露齿、鼓腮、吹口哨、闭眼不能 中枢性面瘫:对侧眶部以下诸肌麻痹,而额肌及眼轮匝肌不受影响 Hunts Syndrome Millard-Guble Syndrome Foville Syndrome,Corti 器 周围突 螺旋N节双极N元 中枢突 蜗神经 脑桥尾端 止于绳状体腹侧蜗神经核 发出纤维 脑桥同侧及对侧上行 外侧丘系 终止于下丘及内侧膝状体 发出纤维 内囊、豆状核下部形成听辐射 终止于皮质听觉中枢 (颞横回),蜗神经 临床症状,1.耳聋: (1)传导性耳聋

15、:外耳道和中耳疾病 (2)神经性耳聋:耳蜗或蜗N病变引起,前者重振试验阳性,后者阴性 2.耳鸣:主观听到持续的声响,刺激性病灶引起,前庭神经解剖: 壶腹、椭圆束和球束 周围突 内耳前庭N节 中枢突 前庭N 内耳孔 入颅 脑桥和延髓各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 -调节身体平衡内侧纵束 -反射性调节眼球位置,前庭神经 临床症状,1.眩晕 2.平衡障碍: Romberg Sign (+) 3.眼球震颤:垂直性眼震对诊断脑干被盖部有特异性,舌咽神经 解剖生理,1)感觉a.舌后1/3味觉b.咽部、软腭、舌后1/3 上神经节 扁桃体、两侧腭弓。耳咽管感觉 下神经节c. 颈A窦、颈V球中枢突 延髓孤束核,舌咽神

16、经 解剖生理,2)运动:起自凝核 -茎突咽肌3)副交感 -下涎核 N 耳N节 支配 腮腺,迷走神经 解剖生理,(1)感觉: A.外耳道及耳廓凹面皮肤 周围突 上N节 中枢突 三叉N脊束核 B.胸、腹腔诸内脏 周围突 下N节 孤束核 (2)运动: 凝核 f 软腭、咽及喉部肌肉 迷走N背核 f 胸、腹腔内诸脏器,迷走神经,疑核,孤束核,上神经节,耳部皮肤,喉上N,喉外支,喉外肌,颈部,胸部,喉返N,食管前丛(左迷走N),前干(左),膈肌食管裂孔,腹部,喉内支,腹腔支,胃后支,肝支,胃前支,迷走N 后干 (右),橄榄后沟,下神经节,迷走N背核,三叉N脊束核,颈静脉孔,Vagus n.,迷走神经 临床

17、症状,舌、咽、迷走损害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真性 假性 部位 延髓颅N 双侧皮质或 运动核或f 皮质脑干束病史 首次发作 常有两次以上卒中史且 在不同侧 咽反射 + 软腭反射 存在 早期即消失 下颌反射 消失 亢进 吸允反射 + 掌颌反射 +,副神经 解剖生理,延髓支 疑核 喉返神经 -支配声带 脊髓支 c15外侧柱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疑核 脑根 加入迷走神经 咽喉肌副神经核 脊髓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副神经 accessory n.,性质特殊内脏运动性,副神经 临床症状,一侧副神经周围瘫 患侧肩下垂、转颈耸肩无力、肌肉萎缩 颈V孔综合症,舌下神经 解剖生理,舌下神经核 舌下N管 舌肌 疑舌肌(伸肌)舌骨长肌(缩肌)只受对侧支配,舌下神经 临床症状 周围 - 伸舌偏向患侧、舌肌萎缩 中枢性 - 偏向瘫痪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