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 4社会发展的动力。,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其一,唯心史观:忽视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视社会历史为精神发展史;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其形成和影响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阶级和认识方面的根源。,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及
2、其辨证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现象、过程和诸种关系的总称。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孟德斯鸠:“气候的权利强于一切权利,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马尔萨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
3、在的物质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和现象的总称。 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哲学理论、科学理论、宗教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等理性的和感性的社会精神活动。,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性质与形式。 第三,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
4、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非实体性要素:科学技术、管理、智力资本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原始社会 生产 奴隶主所有-奴隶社会 私有制 公有制 资料 地主所有-封建社会 社会 社会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社会全社会共同所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 关系的性质;决定人们在生产
5、中的地位 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含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国家政权处于上层建筑的核心地位。,(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统一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四、
6、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指导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其中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社会形态演进顺序,“五形态”说 :,原始 社会,奴隶 制 社会,封建 制 社会,资本 主义 社会,共产 主义 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三形态”说:,自然经济 阶段,商品经济 阶段,有计划的 产品经济阶段,(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在社会形态更替的实际过程中,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活动的选择性都起着作用,是二者的统一过程。,(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列宁:“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族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思考题:,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大相径庭产生对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