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教师版)【学习目标】研究命题角度,强化得分意识,把握解题技巧。【重点难点】组织答案规范,保证最大限度得分。【教学过程】一、高考考纲要求和学生答题失误:1、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答题失误:(1)答题不规范,步骤不全,能读懂诗歌,易漏掉一些要点,非常可惜。(2)缺乏鉴赏用语的积累,只能意会,不能有效言传,造成词不达意。二、分类讲练(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1(2010 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
2、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 分)命题方式:简析某字的妙处。 命题变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词)中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或说明其使用的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高考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10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 分)【参考答案】 (1)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 (2010 高考
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参考答案】 (1) “蓑”字勾连“新绿” , “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2绵延涧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愉悦人心。3. (2010 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减字木兰花 向
5、子諲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 “斜红叠翠”一句, “红” “翠”和“斜” “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 分)【参考答案】 (1) “红” “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 “叠”描写花叶的形态, “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 “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2(2010 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6、。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答题步骤:(1)结合文本说明该句使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具体景象(
7、2)展开联想阐明诗作表达的情怀。高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 ,也可给分。 )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10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 “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 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
8、 分)【参考答案】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32、 (2010 年高考重庆卷)(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 ,下阕说“毕竟笑山孤” , “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参考答案】 (2)不矛盾。从“愁”到“笑” ,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3、 (2010 年高考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
9、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2)诗人把“旗彩坏” 、 “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 分)【参考答案】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 、 “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 、 “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三)赏析诗中的形象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3(2010 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10、答问题。 (8 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命题方式:诗中某种形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命题变式:(1)诗中某种形象有什么特征?(2)怎样理解诗中形象的意义?解答分析:古诗中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
11、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物象常常被作者用来表达特定的感情,所以要记住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将作者身世和物象紧密相联系。答题步骤: (1)描述形象在诗词中构成的画面。 (2)形象使用何种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风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10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 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
12、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4凰”怎样的品性?(3 分)【参考答案】 (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2010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 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1)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参考答案】 (1)暮春 飞花
13、3. (2010 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访隐者 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参考答案】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4. (2010 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4、。(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 分)【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四)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4(2010 年高考广东卷)(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 分)命题方式:请从某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命题变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这首诗(或某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 、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
15、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高考答案:(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10 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梦中作 欧阳修5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
16、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 (2)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2、 (2010 年高考山东卷)(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 分)【参考答案】 (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3、 (2010 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17、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 分)【参考答案】通过“群仙相妒” (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 )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 )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 ,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4、 (2010 年高考天津卷)(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3)同意:
18、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5.(2010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岁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19、4 分)【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 “请缨” ,典出汉书.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6. (2010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定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6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 分)【参考答案】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
20、 、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7 (2010 年高考辽宁卷)(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5(2009 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
21、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22、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高考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10 年高考陕西卷)(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六)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6(2010 年高考全国卷)(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
23、现手法?(5 分)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高考答案:(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10 年高考全国卷)(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
24、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 (2010 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 分)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参考答案】 (4 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
25、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3、 (2010 年高考湖北卷)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 分)【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4、 (2010 年高考湖南卷)(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分) 【参考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
26、、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5、(2010 年高考安徽卷)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6、(2010 年高考浙江卷)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 分)【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7、(2010 年高考四川卷)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
27、之情?(4 分)【参考答案】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 ,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8(七)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 7 (2008 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10 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8、)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4 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
29、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 (2008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4 分)【参考答案】 (2)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课堂总结】总之,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些命题方式,清楚各种答题技巧,再加上认真审读题意,根据试题要求,扣住原诗,抓住要点组织语言,就能极大的避免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