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专用 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课件2.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686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 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专用 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专用 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专用 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专用 语文粤教版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百丈山记,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文阁待制。谥号“文”,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奉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著作繁富,除诗集传等专著外,有朱文公文集。

2、倡办文化教育 重建书院学规;阐义理之奥秘 集理学之大成,主要字词:,蹬 淙淙 卑庳迫隘 石罅 深昧 瞰 瀵涌 璀璨 前揖,dng,cng,b i,xi,mi,kn,fn,cn,y,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许:绝壑(h): 控:磴(dng):度:,左右,深险的山谷,临,石台阶,越过,第一段主要简述登山的过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循:梁:亭

3、午:淙(cng)下:溅溅:山门:瞰(kn):,顺 着,桥,正午,淙淙而流下,流水的声音,寺庙多在山林,在通往庙宇的引道上设立外门,称“山门”。,俯视,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蹑(ni):卑庳(b):罅(xi):并注:据: 当:玩:乃: 壁:独夜卧:夜里独卧阁上,枕席之下通宵潺潺流水声不绝,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也是一种可爱的境界。,踩,低矮,缝隙,一同流入,占据,位居

4、,面对,观赏,却,筑壁,反映百丈山水的特点的句子是:文中写西阁位置及水流特点的句子的是:,第二段主要描述了山门前后幽静美丽的景色。,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峭(qio)岸:深昧:林薄:瀵(fn)涌:烛:璀粲(cu cn):当: 缺:揖:芦山:历历:,陡峭的石岸,幽暗不明,极深,密林,水同源分流喷出,照耀,名词做动词,光彩鲜明,对

5、着,缺口,对着,芦峰山,在福建建阳西北,分明的样子,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薄:紫翠重叠:殚(dn):出:皆若飞浮来往:径:凿石容磴:神祠(c):或不敢度:水旱祷焉:,迫近,尽,或紫或翠重叠相映,出没,若飞若浮,若来若往,小路,凿出石级为路,祭神的祠堂,有的人,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文中写瀑布飞沫特点的句子的是:文中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文中写百丈山早晨景色的句子是:,第三段主要描述了瀑布

6、的壮美景色。,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之:以纪:叙次:最其可观者:因: 为:识(zh):夫:年月日:,指百丈山。,依次叙述,最值得观赏的地方。,记,那些,用来记,纪通“记”,于是,作,写,整体感知:,1、本文的游踪是怎样的?,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7、什么?,3、本文的写作特色,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移步换景,详略得当,寓情于景,课堂小测:,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循磴而东,既得小涧 循: 老屋数间,卑痹迫隘 隘: 日光烛之,璀璨夺目 烛: 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殚:,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顺着,狭小,照耀,竭尽,3、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曲折而上 / 自池而出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均不同 D不同,相同,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

8、确的一项是 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文章第二节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第三节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伟观。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D,B,拓展:百丈山六咏之三赏析: 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写下百丈山六咏,是一组精彩的山水诗。,其一古磴诗云: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努力一跻攀,前行有奇观。,诗人站在层层叠叠的悬崖之上,下面是幽深莫测的山谷,眼前的羊肠小道突然中断。在这种上不能,下不

9、易的困境之中,诗人认为只要勇敢地向上探索攀登,前面一定会有奇丽的风光。朱熹在写景中巧妙地提示一个生活哲理,在困境中只在敢于奋斗,必能化险为夷,闯出一条通往险峰的道路。,其二小涧诗云:两崖交翠阴,一水自清泻。俯仰契幽情,神襟顿飘洒。,诗人以平视的角度,描写两山交合的山谷,古木成荫,涧水如带,山水幽景使人心旷神怡,一时使人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纷争,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其五西阁诗云:借此云窗眠,静夜心独苦。 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游山当日,诗人夜宿百丈西阁之中,夜虽静而人难寐。枕下清泉叮咚不止,诗人忽发奇想,希望山间飞泉,能化作人间及时雨,那该多好啊!结句出语不凡,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路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