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力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制定: 制定日期:2015 年 月 日审核: 审核日期:2015 年 月 日批准: 批准日期:2015 年 月 日一、适用对象高职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适用专业建筑工程专业3、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支撑课程。(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建筑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使
2、所设计的构件即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本课程是后续专业课,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应该有高等数学、物理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混凝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等课程。四、学习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实际工程中杆件及结构的主要受力状态,为结构的设计提供内力、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等计算参数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建筑力学的知识去分析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并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准备条件。(1)知识目标
3、1.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3.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4.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5.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6.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二)能力目标1.对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2.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23.对基本构件进行验算和设计的能力;4.具备对材料强度、塑性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5.掌握力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素质的重
4、要作用;2.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开拓进取精神,又要合理地确定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五、课程设计通过分析梳理建筑工程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课程标准编写中,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本课程包含三个项目,16 个任务,64 个课时,见表 1。表 1 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名称 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 计划学时:64情景名称 情境描述 参考学时:静力学 静力学基本知识,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 16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基本知识,轴向拉伸与压缩,平面图形
5、的几何性质,剪切与扭转,梁的弯曲,组合变形,压杆稳定28结构力学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影响线及其应用20六、教学设计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要注意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出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把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展开教学,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表 2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一:静力学 学时: 16学习任务 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掌握约束以及约束反力;学会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受力图的
6、画法,掌握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掌握力的等效平移。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学习内容静力学基本知识,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3学习过程1.静力学基本知识(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2.平面汇交力系(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4.平面一般力系(2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5.静力学习题课(2 学时)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评价项目:1.受力图分析2.物体系统平衡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7、、课后作业等;学习情境二:材料力学 学时: 28学习任务 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惯性积以及惯性半径的特征,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掌握梁的弯曲内力,学会画剪力和弯矩,掌握梁弯曲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掌握弯曲、拉弯组合、偏心拉伸组合变形的正应力计算,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的计算公式欧拉公式学习内容材料力学基本知识,轴向拉伸与压缩,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剪切与扭转,梁的弯曲,组合变形,压杆稳定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习过程1.材料力学基本知识(2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2.轴
8、向拉伸与压缩(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4.剪切与扭转(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5.轴向拉伸与扭转、剪切与扭转习题课(2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6.梁的弯曲(6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7.组合变形(2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8.压杆稳定(2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9.梁的弯曲、组合变形、压杆稳定习题课(2 学时)4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评价项目:1.轴向拉(压)杆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2.掌握梁的弯曲内力计算,画剪力和弯矩
9、3.组合变形的正应力计算4.细长杆临界力计算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展示等;学习情境三:结构力学 学时: 20学习任务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掌握单跨静定梁、平面刚架、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掌握静定结构的特性,掌握变形体的虚功原理,掌握图乘法计算静定结构位移的步骤,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学习内容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影响线及其应用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
10、学等)学习过程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2.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4.超静定结构的计算(4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5.影响线及其应用(2 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6.结构位移习题课(2 学时)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评价项目:1.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2.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3.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力法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七、课程考核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及评价方法
11、(一)考核方式本门课程成绩按过程性考核方式评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5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成绩应由平时表现 30%,出勤 20%,实践操作应用 20%理论考核 30%组成。(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和本专业学生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上岗能力相结合,与相对应的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八、学习资源1.课程教材: 建筑力学 侯晓兵、邓荣榜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第一版2.参考教材: 建筑力学 李孝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第一版3.土木工程网:http:/ 目 静力学任 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
12、般力系学时 16班 级 建筑 2 班;造价 1 班;监理、暖通、房产综合班 任务小组组员姓名教师姓名 付晓晓 综合评价任务描述1.结构计算简图选取与平面杆系结构分类2.几何不变体系与几何可变体系3.自由度与约束4.瞬铰与瞬变体系5.几何组成分析6.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教学目标1.理解几何组成分析中的名词含义2.掌握平面杆系结构的分类3.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4.掌握必要约束和多余约束,了解平面体系自由度计算的方法5.会对常见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主要设备 主要工具设备工具计算机、笔记本 教材参考资料 教材、电子课件任务要求 课堂练习:对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考核要求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会对常见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