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点子演讲框架承重实验西海小学 王绍亭一、实验课题名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做框架 二、创新实验目的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框架”承载向下的压力。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基本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的稳定。3.通过操作,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在活动中认识框架的结构特点。三、实验仪器及用品胶水、用过的 A4 纸多张、施工线、1cm 宽胶带、磅秤、重物等四、实验创新之处1.教材中是以木棒作材料进行捆扎来做框架的,这样不好体现承重的多少。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承重”二字的内在含义;另一方面
2、选用的材料是木棒,自然承重的观念在学生心理上已生成,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用废弃的 A4 纸来制作框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激情。(四)实验操作1.组装实验器材:(1)把 A4 纸卷成小纸筒状,要卷结实;(2)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来确定纸筒的长与短或卷多少根;(3)用胶水把纸筒粘牢;2.制作框架(1)首先设计自己小组的框架结构。(2)根据需要把卷成的纸筒剪截。(3)小组内合作,根据实验要求制作。(4)框架斜杆每一面不能超过两根。框架制作完成后,把承重的数据填入记录表格中。3.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五)实验要求: 框架承重记录表记录表 第 小组一次 二次 三次 四次 五次加重结果三、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1.亲自动手,形象、直观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制作中动脑思考、改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增加了趣味,学生乐学,乐于参与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设计比课本上的实验更加有趣味性,学生乐学,乐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