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新课,一个性格倔强的人,按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富有个性的人,在遭受苦难、失败或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往往无法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他往往会独自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恢复疲惫的身心。事实上大自然中的某些景致正好契合了我们心灵深处某个脆弱的部分,它们无声无息中给我们以慰藉,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也正是这么一个地方,它让身心受到巨大创伤的“我”(作者史铁生)能够在这里静静地舔舐伤痕,思索自己的命运,思索人生的价值。那么这个“地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史铁生在这里又有些什么生命的感悟,我相信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会对此有一个深刻的影响。,我与地坛,学习目标,(一
2、)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体会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关系,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母亲无语言表的感激之情。3、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4、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三)情感渗透点学生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重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而又生机盎然的美。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联系。
3、3、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一个被命运打倒而最终又站起来的,人,史铁生,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21岁时候(1972年)双腿瘫痪。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合欢树 我与地坛 答自己问 务虚笔记,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
4、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1、宿命( ):2、坍圮( ):3、玉砌雕栏( ):4、亘古不变( ):5、颓墙:,6、肆意( ):7、隽( ):8、恪守( ):9、捋( ):10、熨帖:( ),s,唯心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等由命运或天命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tnp,倒塌,坍塌。,q,用玉雕刻的台阶、栏杆。砌:台阶。,gn,整个古代没有变化。亘:空间和时间延续不断。,颓:坍塌,倒塌。,s,不顾一切由着自己性子去做。,jun,另同“俊”(jn),言语、诗文等意味深长。,k,严格遵守。恪:谨慎而恭敬。,l
5、,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y,表示心里平静。,检查预习,另读“熨”(yn),如“熨斗”。;,地坛,母亲,所选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1、我进入地坛时,两者分别是怎样的精神状态?,我颓废、迷惘、双腿残疾。地坛废弃、荒芜、冷落。,我 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 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地坛被人遗弃,作者被社会遗弃,同病相怜 惺惺相惜,2、“我”与地坛有怎样的宿命?(1)我家与地坛很近。(2)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芜,“我”残疾)(3)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
6、的勇气,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3、我在地坛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作者的追寻,我该不该去死?,我为什么要出生?,我应该怎么去活?,死,应该顺其自然,无须思考,地坛的述说,体验:生和死都是自然规律,对死不必急于求成,4、是什么给了”我“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
7、自己的身影。,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
8、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我”从“荒芜但不衰败”的园中找到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珍爱生命,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
9、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
10、深深地打动 “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见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这实际上在回答了怎样活的问题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地活着,你就能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热爱生命,景物的特点:第一处特点是破败、荒芜、古旧。第二、三处特点是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体现这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
11、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景物描写的作用,1、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 2、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 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3、景物描写本身,又与“我”的感悟密切相关,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我与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一个残废的青年,荒芜冷落,并不衰败,肆意雕琢,不能改变,失魂落魄,珍爱生命,双腿残废,精神不变,阅读第一部分(“自从那个下午”)1
12、 “仅为着那儿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的 “一个世界”是指: “另一个世界”是指: 2 为什么说这些小昆虫“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为什么说地坛这园子“荒芜但不衰败”?此句与下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说明什么? 交代我去园子逗留的地点之广,时间,次数之多;引出下文在园中对生死的思考。说明对生和死的选择曾经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经过了艰难的思考和抉择。它照应了文中“这样想了好几年”一句。5“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使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具体表达“我”弄明白“生死”问题
13、心境的变化(轻松而坦然),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因为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这个园子让作者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使作者感到它的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此句为下段写对生死的思考提供了典型环境,并暗示了思考的乐观结局。,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顽强的活着是一种幸福,地 坛 启 示 录:生命感悟,活着,真好!,是谁支撑着史铁生象铁一样地生着,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的呢?(上联)地坛参生死,身残志不残,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热爱生命,直面苦难, (下联)文坛明得失,母逝爱未逝,在迷途中寻找出路,珍惜亲情,莫留悔恨。
14、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如果说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那么母亲则是”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概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母亲,帮“我”上地坛:,在家担忧“我”:,到地坛找“我”:,无言目送,坐卧难定,艰难的命运,毫不张扬的爱,坚忍的意志,悄悄缓缓,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在逆境中更加坚强,走自已幸福的路,1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她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韧的活下去,2.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母亲也希望我走写作之路吗? 为了让母亲骄傲,想让母亲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使母亲能因我而感到幸福。这是“我”感受到了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希
15、望能够给她带来一点亮色作为微薄的回报。 母亲只是盼望儿子找到一条自立自强的幸福之路,这是一条抽象意义的路。无论是写作或者干别的什么,都应该踏实而不张扬,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艰难的命运。作者不说出来,是想表明母亲的希望并不是用言语说出来的,而是以她伟大的爱向儿子暗示了。而“我”实际上也正是在她的暗示下找到了一条自立自强之路的。,母爱,母爱,3、“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是怎样的难题呢?(找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儿子残疾,又沉默寡言,独自上地坛,情绪变化无常,使本已痛苦的母亲更增了悲伤和恐惧,却又不知道为儿子做些什么。,4、这样坚忍的母亲让每一个人动容。但开始时,“我
16、”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母亲很为我担心,但又不想惊扰儿子,在儿子面前从未表现出自己的担忧。当迟迟等不到儿子,就来园子里找,找不到焦灼、茫然不知所措;找到了,又克制住自己内心想让儿子回家的冲动,悄悄地离开。而“我”出于倔强,羞涩等原因,躲着母亲,拒绝与母亲的交流,母亲懂得儿子的心理,儿子却不能体谅,回应母亲的心,等到自己能懂母亲的时候,却已来不及了。,5、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她理解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情儿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惊扰儿子。但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她又无法不为儿子
17、的生命担忧,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有什么打算,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 “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自悔,痛责,没有机会弥补,?,6、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
18、椅在园中度过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升到月升,“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作者反复讲“母亲已不在了”充满了痛惜悔恨之情。物是人非,7、品味“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母亲的脚印”一句的含义? 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这样的总结,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
19、“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思念)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韩诗外传,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我们也已经懂了,我们还来得及。,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里苦与乐,懂你,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其实多么的爱你花静静的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
20、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花静静的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8、本文两部分有怎样的联系?内容上第一部分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主题思想“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亲最深的地方。,我,母 亲,地 坛,自然精神家园,精神支柱亲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
21、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能使我屈服!,要关心残疾人:一个人一旦得残疾,就丧失了部分生活权利,如果再无出路,让他们陷于绝境,就很可能由绝望至轻生。我们应该让他们也有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残疾人也有成就感,只要得到适当的发展空间,他们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要珍爱生命,顽强生活:本文唤起健康人的幸福感,唤起我们的生命意识。无论什么人,无论遭遇到什么不幸,都不能放弃生命。只要想到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想到如果轻生将会给母亲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就知道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史铁生以一个截瘫病人登上文学圣坛,取得出类拔萃
22、的成绩,对每一个人都是极大的激励。每个人只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顽强奋斗,都可以碰撞出一条成功之路。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爱:母爱总是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方式总是平凡的,母亲的心总是深沉的,往往要靠做子女的去体察,去设想,去感悟才有深切的感受。,本文给你的启示?,事例1: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待。”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
23、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躲避苦难,阅读材料谈谈对生命中的苦难的看法。,拓展延伸,事例2: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利用苦难,事例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抗争苦难,事例4: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战胜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