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连线作者毛毛毛毛(1950),现名萧榕,曾用名邓榕,四川广安人,邓小平的女儿。多次随父亲外出视察,尤其是在父亲的晚年。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的时候,邓榕时刻跟随在父亲身旁。由于父亲听力不好,她不但要搀扶父亲,还要转述别人的话给父亲,然后把父亲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出来的话,用普通话转述给别人。可以说,邓榕是邓小平同志生平事迹的见证人。1993年,她根据史料和自己的见闻出版了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写作背景邓小平同志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当时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世界各地共产主义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共产党就是在1921年7月诞生的。在法国民主思
2、想较为浓厚的环境中,邓小平对下层民众生活有了切身体验,一步步地向共产主义靠拢。1923年6月,邓小平被选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这使他有政治工作可做。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而是一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职业革命家。正是哈金森工厂的这段生活、工作经历,才使他成为一名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在法国的邓小平,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注字音,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写汉字,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解词义人满为患:人太多了造成麻烦。水泄不通:连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迢迢:形容路途遥远。天无绝人之路:上天不会截断人的生路。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总不会没有出路。什物:家庭日常应
3、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走进作品,基础练习,4.辨用法(1)考察考查1988年我去法国进行一个项目考察时,曾到蒙达尼去了一下,在工厂人员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哈金森工厂。然而长期以来,干部考查往往只注重智商,却忽视了情商,结果难以客观、公正、全面地掌握干部的情况,导致选人用人失察现象时有发生。,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提示两个词都有“了解”的意思。不同点在于:“考察”着重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为实地的、大规模的调查,或者进行细致的、深刻的、长时间的观察。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常是重大的,多半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等。“考查”是用一
4、定标准、手段来了解和弄清事物的情况。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遗失遗漏他送父亲的照片,一直存放在我们的家庭影集之中,“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没收后遗失。今天公开课上,他回答问题很完整,一点儿也没有遗漏。提示两个词都有“因疏忽而丢掉”的意思。不同点是“遗失”的对象是所有的事物,而“遗漏”的对象是应该列入某个范围或领域的事物。,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千里迢迢不远千里这些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而来的勤工俭学学生,已经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进了残酷现实的地狱。经初步查实,被
5、查获的传销人员全部来自外地,这些人中大部分是通过网络被“吸纳”到这个传销组织中来的,不远千里来到嘉兴的目的只为“发财”。提示两个词均有“路途遥远”之意。不同点在于“不远千里”更强调“不畏”路途遥远。,走进作品,基础练习,(4)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父亲的知识,都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有水滴石穿数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单靠“拼搏”是不够的。提示两者都有“逐渐积累”之意。“日积月累”指长时间地积累,强调积累的时间长;“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强调积累的结果。,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根据法国国家档案记载,父亲从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中间,一直领
6、取每天五个法郎的救济金。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点评传记文学的本质是史,所以必须注意史料的运用。本文作者查证了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对邓小平同志领取救济金的时间、数量和登记号都一一交代清楚,这就充分保证了传记的真实可靠。2.到了8月,父亲已经满了17岁。而他的17岁的生日,就是在这样一种既无前途、又无希望的困境中度过的。点评用逗号突出强调主语“17岁的生日”,“而”字表示转折,突出了邓小平当时处境的艰难,用应该欢乐的生日反衬了处境的困苦,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惋惜之情。,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郑超麟和他同住一个木棚,他回忆道:“晚饭后至睡觉时间有二小时至三小时可以利用。此时木棚里很热闹,
7、看书的人很少,甚至没有,大家闲谈、开玩笑、相骂,幸而没有相打的。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走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可见,父亲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这种于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点评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乐观坚忍,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始终拥有最坚定的信念,历经“三起三落”而不倒,被外国人称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这段话采用了和他当年同住一个木棚的见证人的话,活画出了邓小平同志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使身处艰苦环境中的青年邓小平的形象呼之欲出。结尾一句在叙事基础上点出传主性格中
8、光辉的一面。,走进作品,基础练习,4.如果说当1922年初他进入哈金森工厂时,还仅仅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的话,那么,在1923年3月他离开哈金森工厂时,便已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青年。点评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段落,由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组成,高度概括了在哈金森工厂打工时期的邓小平在思想方面的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记载,邓小平1923年3月的这次离去,是因为他于1922年6月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离开哈金森工厂后,便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后来邓小平曾说:“我们感谢法国,是她用自由浪漫的思想和当时苦难的现实,锻造出最早和最坚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句段点评,
9、自主探究,素材积累,1.文章在记叙邓小平进哈金森工厂之前,曾详细描述了华侨协社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这有什么作用?提示第五段主要从住的状况和饮食方面对留学法国的学生作了描述,这一描述为下文写邓小平进工厂转变思想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体现出邓小平不怕艰苦、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品质。2.作者在记叙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活动时,插入了自己的考察和郑超麟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1)符合为别人写传记的文体要求。传记,不管是给别人写还是给自己写,都是一种回忆录的形式,这样写符合整篇文章的风格。(2)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作者的实地考察是对现在的情形的描述,工友的回忆是别人的印证。两种材料相互补充,使文章具有
10、最大的真实性,让读者读来感到真实可信。,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3.你认为由传主的亲人来写传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因为传主的亲人更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所以由传主的亲人写传可以更真切地展示一些历史细节,资料更为翔实可靠,叙述更加真实生动。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被感情左右,要客观公正。,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伟人并非天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因为经历过苦难,经受住了考验。正是法国哈金森工厂的艰苦生活,使得年轻的邓小平获得了锻炼意志的机会,并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不经历逆境的人生是脆弱的、不完整的。而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受逆境与磨难的考验。因为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境的磨炼能使人意志坚强,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请围绕“困境成就人生”这一中心,储备写作素材。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大仲马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4.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