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 1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卷 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个小题。(9 分)中国必须吃透世界金融的诡谲 高盛一名高管反水,近日发表公开信斥责高盛血液里“有毒的贪婪”,将客户当成“傻瓜”和“木偶”。公开信引起高盛股价下跌,在美国金融街和舆论中都掀起轩然大波。高盛是美国资本主义宝塔尖上的一颗珠子,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一样,其对美国资本的配置和使用具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它们的跨国化,又极大引导了新兴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这对新兴国家利弊参半,但它们的超级控制力始终令人不安。高盛在美国内部都不断被质疑“没有道德”,
2、出过多次丑闻,它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如果不干点“违背道德的事”,似乎不太可能。高盛等投行在美国就是“公关”高手,投行高管同美国政府官员之间的“旋转门”是公开的,以至于英语中有一个专有名词“财政部-华尔街共同体”。高盛在新兴国家招募员工非常注重他们的“社会关系”,以此将影响力迅速渗入各国的一些核心圈子。但如果因此就拒绝同这样的投行打交道,新兴国家资本市场的摸索或许会付出更多学费。我们并不清楚,究竟哪样做我们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更大。中国经济快速积累规模,但这些积累的金融含义,中国人的理解大多数是西方教给我们的。就像一个穷人好不容易存了一笔钱,但用这笔钱的环境是在富人堆里,这些钱意味着什么,应当怎么用,只
3、能慢慢体会。中国一个比较糟糕的问题是,本来尖端金融人才就不多,但国有金融系统无法形成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让这些人才专心为国家服务。中国金融人才的“外流”仍是大趋势,何时能变成“内流”,目前看上去遥遥无期。在当下追求社会公平的大氛围下,让中国形成一个与高盛竞争力旗鼓相当的人才集合,是很难的一件事。金融安全在中国国家安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存的钱”也是全世界最多的,但中国的金融系统仍很质朴,基本没见过欧美金融界经历的那些世面和风暴,我们独立形成对一些重大金融事件的判断还有困难。换句话说,如果高盛等忽悠中国的话,他们胜算的可能性大概不是零。中国必须像冲击“两弹一星”那样,彻底吃透世界金融里那些诡
4、谲的东西。未来美国朝中国扔原子弹的可能性很小,但它在金融上给中国致命一击,无论是精心设计还是“顺手牵羊”,这大概不是不值得任何防范的科幻故事。与高盛等投资银行认真共处,把它们琢磨透,向它们求教,但也不言听计从,寻求与它们合作和防范并规范它们的平衡,这是中国在搞不太清楚美国那些大投行时,相对合理也相对保险的态度。中国有世界一流的工厂和建筑队,但如果长期没有世界一流的金融,那我们就可能永远是这个世界的“苦力”。改变这个情况,是未来几代中国人的使命。.(2012 年 3 月环球时报)1、有关“高盛”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高盛”是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它对美国资本的配置和使用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B高盛
5、投资银行的高层管理人才在公开信中对高盛投银进行了“曝光”,使得高盛投银的股价下跌,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C高盛投银高管人员经常能与美国政府官员达成共识,这也说明美国银行与政府组成了利益共同体。D高盛投资银行聚集了较多的优秀金融人才,这让新兴国家很难形成与之进行竞争的有力的人才集合。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盛投银将客户当成“傻瓜”和“木偶”等没有道德的言行,被内部人员斥责,而这种丑闻曾多次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出现过。B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积累了较多的货币,所以金融安全也成了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防范内容。C现在中国金融系统给金融人才的福利待遇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所以尖端金融人才很难专心为国家
6、服务,致使国内金融人才“外流”现象难以断绝。D在中国还没有完全了解世界金融里的奥秘的情况下,中国在金融领域还大可不必去防范美国或是有预谋的或是无意的“忽悠”。3、根据原文内容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高盛等投资银行不仅对国内资本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跨国影响着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B高盛投银在新兴国家的招募条件就是员工要有庞大的“社会关系网”,这样会给高盛投银带来“公关”条件,利于业务的开展,否则,将不予录用。C未来美国朝中国扔原子弹的可能性很小,但它在经济领域很有可能会精心设计或“顺手牵羊” 给中国致命一击,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时刻防范。D中国要学会在与高盛等投资银行共处中合
7、作,在合作中做好防范与制衡,这样我们就可能有机会改变在金融界里“苦力”的角色。一、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在我的周围。.、中学生吸烟既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A、创新 弥漫 违反 B、创立 弥留 违反C、创新 弥留 违犯 D、创立 弥漫 违犯 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
8、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C、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D、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的 4 月 22 日是第 38 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C由于北京奥运会
9、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 59 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215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
10、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8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9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11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
11、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第 卷 (共 87 分)四、默写与翻译(16 分)12词句默写。(每空分共 10 分)(1)曾记否,_,_?(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3)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4)风萧萧兮易水寒, 。(5)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沉默呵,沉默呵, ,
12、 。13将下列文言语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 2 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 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注】噀:xn,喷。【小题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 分)【小题 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5 分) 答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1 分) 孤 城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
13、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
14、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 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突然,一条黑色的
15、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真是悲哀啊。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
16、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
17、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一切就像梦一样。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我现在又不想了。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选自 2012 年第5 期小小说,略有删改)【小题 1】下列对
18、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被扔在小城里”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里的“陷”字,都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失落感和恐慌心理。B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C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D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E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
19、被小狗抛弃,最终仍是孤独一人。【小题 2】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6 分)【小题 3】“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6 分)【小题 4】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8 分) 答案: .解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火中取栗的人凡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他曾呻吟或叹息:“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
20、。”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耐的,于是,凡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在凡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这也是画布对凡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凡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凡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凡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在凡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凡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
21、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凡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这样一个至真
22、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凡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能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凡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但凡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
23、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小题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本文通过评述凡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B本文深入探讨了凡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C第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厚重布幔般的
24、愚昧和无知,竟把凡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D第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凡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凡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小题 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第段中两个画横线的短语在文中的含义。(6 分).(1)隐士的某种本质(3 分)答: (2)不可解决的悖论(3 分)答: 【小题 3】“火中取栗”是成语,凡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3 分)答: 【小题 4】凡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凡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请从段中分别找出一句
25、话来概括回答。(2 分)答: 【小题 5】请就本文第段所说的“不屈和挣扎”的问题,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 分)答:_ 答案: 六、语言运用(10 分)18答:19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仿 1: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 仿 2: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20、请阅读以下材料,为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
26、25 字。(4 分)新华社合肥 12 月 15 日电(记者鲍晓普)记者 15 日从安徽省医改办获悉,从今日起,安徽省 74 个县(市、区)的 148 家县级公立医院都将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这就意味着, 从即日起,安徽全省农村地区的近 6000 万城乡居民可以在这些医院买到“平价药”。据安徽省医改办介绍,从 12 月 15 日起,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全面铺开,除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也将推行。11 月 1 日,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在 21 个县提前试点,启动了药品“零差率
27、”销售,并且执行了普通诊察费政策,调整了护理费、手术费、大型设备检查费等 3 大类 595 个项目收费标准。 答案: 七、(40 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矮子对巨人说,我比你身材短。一个女人对男子说,我比你力气小。一个小孩对老人说,我比你经验少。一个丑妇对美女说,我比你容貌差。一个记者对富翁说,我比你贫穷。一个百姓对官员说,我比你地位低。他们忧愁着。智者托着天平走过来,爽朗地说:“你们不必忧愁。测生命的重量,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砝码。”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想,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三、 13CCB46 ABD 811 DAD A四、1213 略五、六、七、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