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呢?就是甲骨文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甲骨文的世界!那么什么是甲骨文呢?他的发现和出土又有什么意义呢?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那么这么重要的资料又是哪里被发现的呢传说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先生有一次看见了一味中药,叫做龙骨。身为古董商和金石学家的他看到龙骨上刻着字,觉得非常奇怪,于是翻开药渣,没想到上面都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就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了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文字,他认为,这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曾是商朝
2、后期中央都城的所在地,殷商灭亡后,这里便成了废墟,所以称之为阴墟,在这里又出土了大量龙骨,因为这些大都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人们就将他们命名为甲骨文,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商代的统治者们非常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或者兽骨进行占卜,然后再把占卜有关的事情刻在甲骨上。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它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也有很深的渊源,甲骨文不断地演变才成为今天的汉字,我们可以从许多汉字中看到甲骨文的影子。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甲骨文,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到底是什么。豕字在甲骨文中是很接近原始图画了,但也已简化得光靠看“图”是
3、很难理解成这个动物了。比如:女: 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 娴静地交叠着双手 。有的甲骨文 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发簪。造字本义:名词,两胸丰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白话版说文解字:女,妇人。像妇人之形。寸: 篆文 在手腕 (又)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手腕某个位置。造字本义:切脉位置,离手腕十分的脉口。隶书 变形较大,将篆文的“又” 写成“十” 。白话版说文解字:寸,十分。由手掌后退一寸,即动脉位置,叫作“寸口”。字形采用“手、一”会义。所有与寸相关的字,都采用“寸”作边旁。草: “屮”是“艸”的本字;而“艸”又是“草”的本字。屮,甲骨文字形 像刚破土
4、萌发出两瓣叶子的嫩芽。造字本义: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附説文解字:草,包裹着籽实的植物壳斗,即栎树的籽实。另一种叫法叫“象斗子”。心: 甲骨文 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 在包形器官 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 ,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 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 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造字本义: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报: “ ”是“报”的本字。
5、,甲骨文 (人,嫌犯) (又,抓、押送),表示带押嫌犯。金文 、篆文 加“幸”,强调“报”的刑事特征。造字本义:古代法官升堂传令,带押罪犯受审。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报,承担与其罪行相应刑罚的人。字形采用“幸、 ”会义。 ,表示服罪。春: 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春,甲骨文 (林,林野) (日,太阳)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文 将“林” 改成“艸” ,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 将“艸” 写成四个“丰” ,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
6、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 (艸,绿草) (屯,生根发芽) (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造字本义:动词,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春,催生。字形由“艸、屯、日”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春”是会义字,同时“屯”也是声旁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芚”。晖: 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环绕战车的兵团。晖,篆文 (日,太阳) (军,士兵环绕战车形成的集团),造字本义:名词,太阳环状散射的光辉。隶书 误将篆文的写成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 晖,太阳的光辉。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军”是声旁。 育:“ 育”与 “居”本同源,后分化。育
7、,甲骨文 (人,指女人) (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表示妇女生子。当“居”由本义“妇女生育”引申成“休养生息”后,甲骨文 以“女” 代替“人” ,明确“孕妇生子”的本义。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在“子” 的头部加三点 ,表示妇女生产时的羊水。篆文 将金文的“女” 写成“每” ,将 写成 。篆文异体字 (头朝下出生的婴儿) (肉,长肉),表示生子并喂养,使孩子长大。造字本义:孕妇生子。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育,培养孩子,使之从善。字形采用“ ”作边旁,采用“肉”作声旁。虞书上说,“要教导、培育孩子。家:甲骨文 (宀,房屋) (豕,猪),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猪只。造字本义: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老: 甲骨文 (像上卿、大夫戴的冠冕) (人) (手 拄棍杖 ),表示头戴冠冕、手拄棍杖的年长上卿或大夫。有的甲骨文 加“毛” ,表示上卿、大夫因年长而发长。远古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长。造字本义:古代对年长大臣的尊称。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老,衰朽。人到七十的状态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