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痤疮的患者。 一、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粉刺(TCD 编码:BWP200) 。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痤疮(ICD-10 编码:L70.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粉刺(寻常
2、性痤疮)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临床常见证候: (1 )肺经风热证: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 (2 )脾胃湿热证:面部出油较多,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皮损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平素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二便调;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3 )痰瘀互结证: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疤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 )冲任不调证:皮损
3、集中在颜面部,以暗红色的丘疹、结节为主,时有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滑或细,伴有月经不调,常夹杂血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粉刺(寻常性痤疮)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 肺经风热证28 天 脾胃湿热证56 天 痰瘀互结证84 天 冲任不调证8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粉刺(TCD 编码:BWR200)和痤疮(ICD-10 编码:L70.901 )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4、.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 (1 )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 )患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 )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4 )暴发性痤疮,或伴高热。 (5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性激素水平检测、子宫附件 B 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肺经风热证治法
5、:疏风清肺推荐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赤芍、栀子、蒲公英、野菊花、银花。加减:便秘加牛蒡子,皮肤油腻加侧柏叶、生山楂、荷叶、白蒺藜等,皮疹焮红加凌霄花、生地、牡丹皮、紫草等。 (2 )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推荐方药:茵陈蒿汤合泻黄散加减:茵陈、石膏、栀子、藿香、防风、赤芍、苍术、黄芩、黄连、薏苡仁、生甘草等。加减:皮疹疼痛明显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脓疱较多加紫花地丁、败酱草,便秘加大黄,皮肤油腻加侧柏叶、生山楂、泽泻等,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 (3 )痰瘀互结证治法:化瘀散结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夏枯草、半夏、陈皮、海藻、薏苡仁、连翘、浙贝母、黄芩、
6、桃仁、红花、赤芍、皂角刺等。加减:皮疹疼痛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4 )冲任不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推荐方药:当归芍药散和二仙汤加减: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半夏、白芷、益母草、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黄柏、知母。加减:以结节为主,加浙贝母、生牡蛎、夏枯草、蜈蚣。 2外治法 (1 )中药面膜; (2 )中药熏蒸。 3.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刺络拔罐、火针等。 4其他疗法 (1 )放血疗法。(2 )物理治疗:红光治疗、蓝光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皮疹基本消退,症状基本缓解。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皮疹处剧烈疼痛,大量黄白色分泌物,或伴高热等,需延长时间或增加医疗费用。 2.治疗期间伴发其他疾病,需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