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的 创 立 与 发 展,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薛兴利 教授 博导,主 要 内 容,一、创立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与发展的历程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发展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一、创立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重要意义,(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
2、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二)创立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1.它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微观载体之一 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2.它是解决农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 小规模与大市场、比较利益低 3.它是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降低成本、规模效益、应用先进技术 4.它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对农民进行培训是合作社的原则之一 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合作思想、法制观念。 提高组织化程度、经济社会政治地位。,二、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立与发展的历程,(一)国际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合作社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
3、一阶段;合作社的萌芽阶段(1844年以前近百年)。近代合作社萌芽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法、德等国。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844年第一个合作社产生至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创建)。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随后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不断涌现。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和信用与农业合作社等三大合作社。,第三阶段:合作社的稳定发展阶段(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至1945年二战结束)。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成立,切实加强了各国的合作社组织之间发生经常而广泛的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合作,标志着合作社运动在世界舞台上已正式拉开序幕,
4、合作社在稳定中逐步发展起来。第四阶段:大发展阶段(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至今)。不仅在发达国家合作社有了进一步发展,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大规模发展起来。数量大大增加,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经营格外灵活。,(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的产生与发展,1.创立阶段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 “从昔阳到凤阳,从凤阳到莱阳” 2.初步发展阶段 90年代末-21世纪初。有了较大发展 3.发展与完善阶段近几年 ,特别是06年10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 ,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3.发展与完善阶段,全国:合作社2010年37.9万家,入社社员2900万户 山东:至2010年6月 , 全省已发展到3.8万个,
5、入社农民251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1.7%;带动农民48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2.3 %,全省三分之一的农户参与了合作生产经营。到2010年第一季度,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1万家,拥有成员30.9万人,出资总额267亿元,登记总数和出资总额均居全国首位。从总体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面进入了依法规范、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领导重视、形式多样、领域拓展、作用增强等显著特点。,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遵循的原则 1.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2.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3.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4.成员地位平
6、等,实行民主管理; 5.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1.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具备的条件: (1)有五名以上符合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成员。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五。 (2)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 (3)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 (4)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5)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2.合作社的兴办程序,第一步,合作社的发起 发起人 第二步,
7、召开预备会,交纳股金 第三步,召开成立合作社大会通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核发社员证,股权证等。,2.合作社的兴办程序,第四步,向工商局登记注册 。 不收费。 须提交的文件:登记申请书;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住所使用证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批复后即取得法人资格。 第五步,开业、公告,(三)合作社的组织管理 1.组织管理机构。主要是确定设置哪些机构及人员配备。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 2. 管理层次。在较大规模的合作社中,组
8、织管理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经营战略层);中层管理(职能管理层);基层管理(作业管理层)。在目前一般的合作社中,一般有二层管理:一是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二是基层的管理。当然,如果在合作社之上有联合社的就是三层管理。 3.管理方式。在重大决策时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具体的日常管理即决策的执行中,应由经理(社长)说了算(即实行经理负责制),(四)合作社的各项专业管理 1.专业管理类型。技术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2.管理制度。为保证上述专业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营销管
9、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等。,(五)合作社的服务与经营 1.经营范围 为社员服务。合作社的宗旨就是为社员服务,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从生产过程来看,主要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的服务。 对外经营。它是以营利为目的。它包括:为非社员提供生产资料,销售产品,举办产品加工、运输企业等经营活动。,2.经营方式 直接经营。即合作社围绕社员生产的农产品提供服务,来搞好经营。一是合作社直接销售社员生产的农产品,并实行无条件委托代理制,但要按质论价,收取少量代理费(以不赔本为宜),并实行利润返还制;二是合作社直接向社员销售生产资料或消费品,实行微利服务或“不赔本”服务。 企业经营。即合作社
10、自己兴办加工、运销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经营。 联合经营。一是纵向联合,即以某一主导产业或产品链条为纽带的联合;二是横向联合,即以一个社区或区域为主的配合。,(六)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合作社的 收益分配一般按年度进行。年度终了,会计对一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核算,然后进行收益分配。这主要由理事会按章程规定提出方案,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后进行分配。分配程序是:1.扣除各项费用;2.利润分配留取积累。包括公积金、风险基金。留取积累后的利润分配。实践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返还收益;二是按交易额返还和按股分红相结合;三是完全按股分红。法规定: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
11、十。,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1.一些人对合作社的问题弄不清楚,有“恐合症”。 2.一些合作社重建立、轻经营管理。,(二)合作的外部环境不够优化1. 政府引导、支持力度不够。 2.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起来,没有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提供以一个宽松、公平、竞争、有序的宏观经济环境。 3.缺乏保护。 (三)有时农民难以真正当家作主1.推行上存在着强迫命令,“拉郎配”的情况。2.在决策上不民主,存在着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3.在分配上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时受到侵害。,(四)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完善1.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一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二是人员配备
12、不合理,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2.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较健全,但执行不得力;二是内部无责任制。3.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一是过多强调分配,没有留足公积金、风险基金等;二是有的地方过多地实行按股分红,少按交易额返还,“合作”属性淡化。4.监督约束机制不得力。一是社会监督不力;二是内部监督不力。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五)财务管理较为混乱,1.会计制度执行没有完全到位 -导致财务指标口径混乱,会计信息收集困难。 2.核算不规范,审批手续不严格 第一,财务票据杂乱 第二,账簿设置不完整 第三,审批手续不完善第四,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大第五、核算界限模糊,(五)财务管理较为混乱,3.缺乏
13、健全完善的财务报告机制一方面:多数合作社不按时、按类别编制连续性的会计报表,不进行必要、经常和科学的财务运行分析,并撰写财务报告,对财务执行状况不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没有注重从财务阵地中决策经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合作社对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尚未完全形成明确、固定、及时、主动的报告联系,各级主管部门对各合作社也未完全形成规范、严格、热情、有力的财务指导与监督关系。,(五)财务管理较为混乱,4.财会队伍业务基础差异明显,素质不高 5.财务不公开,监督约束不够到位,(六)服务不到位1.没有更好地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特别是在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方面很不够。2.有的在服务中收取
14、费用过高,群众有意见。,(七)经营水平较低,1.合作社经营规模小,发展不均衡,带动能力弱。 2.不注重标准化与品牌化 3.在经营自己的产品时,没有很好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少收或不收代办费,或不按质论价。4.市场营销不科学,决策失误多。5.对外经营拓展不够。,(八)对社员培训不够,社员素质有待提高,1.基本无培训,了解情况少 2.文化水平低 3.合作、诚信思想淡化,五、发展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一)认清形势, 加快发展 1.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一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
15、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是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央重视程度提高。 基本思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高水平,2.加快发展,(1)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相结合,调动两个积极性。 (2)典型示范,带动发展。 (3)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4)搞好基本设施建设,改善条件。包括办公室及其办公设备、仓库、大棚等。 (5)吸纳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效益,(二)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组织管理机制的完善 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其权利、责任。 合理配备管理人员。 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并注意决策方式的合理性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16、 对工作人员要实行经济责任制。 2.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 合理提取公积金。一般来说提取的合适比例为:公积金为税后利润的15-20% 。,合理分配各种基金扣除后的利润。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完全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也可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但一般应以交易额分配为主。 合理确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与补助。合作社管理人员一般是不脱产的兼职管理者,应根据其工作业绩给予一定的补助金作为“操心费”。如果是聘请的应给予相应工资。 3.监督机制的完善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社会监督主要是发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监督合作社是否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从事活动;农村经营部门从业
17、务的角度,对其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监督主要是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1.以农业部示范章程为基础,建立健全适应合作社经营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一是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明确财务岗位职责 二是建立并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于2001年已专门出台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总体性规定。 三是调整理顺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农业部2008年初重新制定印发了试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章程。,(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2.加 强 民 主 管 理 , 实 行 财 务 公 开 3.适应合作社发展需要,推进财
18、会队伍建设 总的趋势要求逐步配备高素质专业人员从事业务工作。 4.统一监制财务票据,完善票据使用管理规范 5.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化基本功训练。主要是认真执行落实好财政部1996年制定发布,全国所有会计主体都应统一遵循执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6.健全财务档案,保持财务管理工作善始善终,(四)抓好自我服务,增强凝聚力 1.当前为社员服务的重点一是为社员提供代加工、代储存、代销售等服务;二是提供生产资料方面的服务;三是提供技术(饲养、防疫)、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2.为社员服务时应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五)搞好经营活动,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1.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如质量
19、、信誉第一,市场观念,时间观念等。2.确定合理的经营战略与策略 搞好市场预测。进行科学决策。,资金来源主要有: 社员股金。有的分身份股和投资股,有的不分。 积累。即分配时留取的公积金、风险基金等。 社会借贷。一般是在经营中,由于周转资金不足,向银行、其他单位或个人筹措的资金。 此外,也可吸收社会上的资金入股来筹措更多的资金。 4.拓展经营领域,获取更多利润 由传统的自我服务为主向开放型的经营服务为主转变是世界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合作社也应顺应这一趋势,逐步实现这一转变。经营领域的拓展,应与当前正在进行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3.千方百计筹集更多资金,(六)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进步,走科教兴社之路,1.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含义: 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 对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培养。 (3)大力抓好培训 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实行标准化生产; 实施品牌战略。,(七)提倡联合和结合,不断壮大合作社1.提倡建立联合社。包括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 2.把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八)加大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与保护力度,优化外部环境 1.正确引导。 2.政策扶持。 3.服务与条件支持。 4.法律保护。,谢 谢 大 家 !,